城乡规划生态化探讨

2021-03-07 11:49林圣杰邢永军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

林圣杰 邢永军

摘要:本文中探讨了现存关于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关系的理论观点,并分析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角度下的生态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融合路径,旨在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城乡规划生态化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生态化规划;生态化建设;

一、我国现存关于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的理论观点探讨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了城乡规划与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性。城乡规划生态化与城乡建设生态化,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地区没有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化规划进行融合,导致城乡建设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如何推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向生态化发展并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是保障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关于城乡规划和生态规划关系的理论,这些理论中包含着较大的分歧并且仅在各自领域内发展,针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产生的作用并不理想。研究人员认为城市规划生态化这一理论应当结合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1],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存在与上下位规划关系尚未理顺、片面强调目标导向、规划编制与实施尚有脱节、技术规范统一性未臻完善等问题。

想要推动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融合发展,在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从业人员需要对目前的城乡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以及各类城市问题形成深刻反思,将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学等多个方面纳入到城乡规划的分析中,并指出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建立对应的生态化发展策略,使城乡规划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二、从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角度分析生态规划与城乡规划的有效融合

对于现代的城乡规划来说,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涉及到各类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规划研究人员进行统筹协调。相关工作人员所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城乡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编制管理过程中通过生态化的理念与方法将利益冲突合理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开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城市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城市的服务功能也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在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城市应当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其中不仅包含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还包扩实现支持人们健康生活的内涵。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应当从人居环境做起,人居环境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决定最终的规划效果。研究人员在分析过程中认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规划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人居物质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例如进行绿化率、污染率或者公共空间面积等指标控制,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规划的建设过程中赋予城市更多的生态化生活方式,例如《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指南(2020版)》[2]中提出对城市山水风貌的保护、城市景观美感、骑行环境等满意度评分,旨在通过人居环境提升来引导人们享受城乡生态服务。

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基础设施也势必将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底线配套设施,保障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生态系统服务。其内涵除了包括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还更广泛地包含城乡环境中农田、湿地、河流、湖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等生态系统。研究表明[3],在过去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未充分融合生态规划的城市规划建设行为,导致了目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生态绿地面积减少和分布极不均匀、城市水分失衡和内涝、城市热岛与干岛效应、灰霾效应与噪声污染等问题。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仅仅是生态领域的研究内容,规划建设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全局性的谋划与战略,例如做好城市发展的规模预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评估研究,定性定量地确定生态基础设施规模以及生态安全底线。对这类内容进行综合有效的分析,以保障城乡规划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有所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有所差异,所以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的融合,需要具备地方性和代言性,最终所获得的规划成果也不仅仅是理想型的,而是各方利益向通过规划进行妥协的最终结果。

城市生态化规划与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還需要具备良好的关怀性,规划建设需要社会中各个单位、各个群体充分参与、有效配合,提高对公共利益的重视,加大对弱势群体权益的考虑。不能为了绘制美好蓝图而剥夺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作为公共产品,往往成为了政府展示空间绩效的 “政策工具”,经济属性被最大化而正义性缺失。城市空间被作为纯粹商品出售从而抹杀空间的社会公益性、重物质形态建设轻社会空间再造、重视“国际化范式”而忽视地方社会独特性和文化多样性、趋同性的城市空间形象消解了市民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4]。所以进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尤其在生态化规划上,更应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5],引导各个群体充分了解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响应正义诉求,建立公平导向,以保障城乡规划真正做到生态化可持续,做到以人为本。

三、城乡规划生态化与生态规划、城乡规划融合发展的启示

对于现代城乡规划来说,生态意识进一步觉醒,面临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新的利益主体加入,城乡规划的目标与体系都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性建设也应当加以调整。城市不仅具备基础的生活、生产和防御等功能,更需要充分满足生态服务需求与可持续发展。而城乡生态化建设也势必将与传统城乡基础建设一样成为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的关键内容。

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注重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对于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融合,充分发挥各个社会群体、利益主体的作用,引导更加生态化、可持续的物质空间与生活方式,城乡规划将拥有更多元的内涵。城乡规划生态化这一规划理念必然是具有代言性和倡导性的。

总结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的不断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与生态规划的有机融合,推动生态化规划与生态化建设迫在眉睫。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理论基础上将科学的生态化管理体系,与现代的城乡规划技术相融合,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未来的城乡生态化发展获得基础的理论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研究人员与城市建设人员都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具备更强烈的生态意识与人文关怀,将科学技术合理应用于规划中,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城市建设与规划,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彭姗妮,慈海.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J].国际城市规划,2019(4):37-48.

[2] 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指南(2020版)[Z].2020.

[3] 李锋,王如松,赵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展望[J].生态学报,2014,34(1):190-200.

[4] 张京祥,胡毅.基于社会空间正义的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批判[J].规划师,2012,28(12).

[5]黄瓴, 许剑峰. 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和角色建构研究[J]. 规划师, 2013, 29(9):11-16.

[6]杜卫斌,陈明月,杜勇. 生态环境保护下城市规划生态化设计研究[J]. 城市住宅,2021,28(11):149-150.

[7]刘平珍.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考[J]. 广西城镇建设,2021,(08):41-43.

1804501186373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工科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专业手绘训练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城乡规划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践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关系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刍议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