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2021-03-07 11:47:25熊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生活化小学数学

熊艳

摘要:数学得学科属性逻辑性、思维性较高,具有抽象性,其中的知识定理大多是在生活情境中思考推演得到的。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受限于生理发育,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比较欠缺,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惑和不理解的地方,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需要从生活方面着手,用小学生熟悉的环境和元素来代入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帮助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起源于生活,通过定理知识的方式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的平常生活中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只是我们没有过于关注其与数学间的联系。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也都是需要通过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融合生活元素,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在情境中领悟数学真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的一些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教学方式的单一、落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以教学进度和目标为任务,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屡见不鲜。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主导着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理论灌输式地输出教材内容,学生将老师教授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在考试中能够作对题目,能够计算出正确答案,教师即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理解透彻课堂所学,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对于知识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应用到生活中是一概不知的。

第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把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之后,学生只是将知识生搬硬套在题目中,不能够理解数学定理的原理和推论过程,对所学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于这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够灵活的应用到生活之中,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机械化,难以将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脱离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第三,教师教学缺乏激情,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讲解起来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在长期压抑的教学氛围下,老师自身的教学激情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大打折扣,双重摧残下,无疑会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探索

(一)设立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模式传统、单一,长此以往会磨灭学生的兴趣点,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用真实的生活境况来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知识点,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字,将学生打乱分散开站立,教师出题,让学生按照乘法口诀表的规律,通过"捉人游戏"来进行计算数学题,最后看哪一位同学最快的计算出结果。对算得最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没有计算出来的同学进行鼓励和支持,通过这种设立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进行《除法的运算》这一知识时,趣味教学法就能发挥出突出的作用。教学的场所和手段不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可以引着学生去当地商场,让学生主动去与商场的售货员进行交流,向售货员询问计算的技巧和便捷算法,帮助学生培养计算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通过售货员的实际应用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成就感、自信心的心理满足推动下,让学生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

(三)走入学生的世界,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教师在讲课时,需要充分且深入学生中间去,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认知、学习水平等等,甚至还可以了解一些学生喜欢的网络流行语,如666、YYDS、我命由我不由天、躺平、做人不要太CNN等等,只有了解学生的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产生更加亲切的交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课堂上突然蹦出来一个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比当时西方学者早了几百年,真可称之为YYDS",学生难免会哄堂大笑,课堂氛围的效果自然形成。例如,在学生课堂产生疲乏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调笑一下,"某某同学又躺平了",用玩笑来提醒学生,学生既不会感到尴尬,又能起到提醒学生的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时,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之后,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小马扎能够和小板凳一样牢固的让人坐着,从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定理,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三角形结构的建筑能够理解其中原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以考试成绩为目标,要注重更多的素质方面的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审美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化,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化。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将数学与生活内容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有效转化为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7(11):110+112.

[2]张小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0,000(033):76-77.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2:59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0:40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