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倩
【摘要】語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相关素养的培养,积极实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工作。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阐述,旨在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素养;阅读;思维;文化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因此,中职校会较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淡化了文化课教学。这对中职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语文课程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的学科,对塑造学生人格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亟待加强的议题。
一、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不足,很多时候在阅读中难以深入领会文本内涵。因此,中职语文阅读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吃人的礼教”这一重要问题。那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礼教”。“礼教”即封建思想的核心,是束缚底层劳动妇女的枷锁。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祥林嫂这样一位勤劳朴实、善良顽强的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不断地被践踏、摧残,最终被封建礼教所吞噬。教学中,也有学生认为祥林嫂自身迂腐,思想保守而不敢彻底地反抗,宁可用一年工钱去捐门槛,所以她不值得同情。对此,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祥林嫂同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礼教观念在她的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如此,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当时底层劳动妇女所遭受的身心摧残,认识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从而提高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应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地培养。
二、通过辩证推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确保其在课堂上可以始终维持在一个思考的状态,无论是教师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或者讨论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时都可以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就作者的“变”与“不变”进行探讨。这样有哲理的问题让学生出现了疑难,此时需要点拨学生的疑难,帮助他们跨越思维的障碍。原来,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对人和自然的较多思考。万物都是变化的,文中参照对象如水月风的形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是不定的,他们也处在变化之中,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然而,变化不定的本身构成了其存在的本质,从万古来说又是不变的,因为水还是水、风还是风、月还是月。“逝者如斯夫”是见对方之变,乃是把我视为不变,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把“逝者如斯夫”的对象作为观察的本身,我之变与对方之变就是同一存在的,就不存在变与不变,在变的这一状态下的我与对象是共存的。通过这样的辩证推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教师在实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该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合理设置情境,并让创设情境成为了现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长江三峡》时,这篇散文描写了三峡蔚为壮观的情景,长江三峡形态各异的奇景很值得让学生去赏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并欣赏三峡的景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例如播放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江水一泻千里的情势?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体现三峡的壮美?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三峡的奇异与险峻?结合视频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促使其置身于长江三峡沿途的无限风光之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三峡雄伟、神秘、惊险等特征。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深入挖掘主题,提升学生审美体验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细致地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主题做深入挖掘,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最终达到提升其语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因为这篇课文中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学生不容易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利用“人物结构图”来分析贾府中的人物关系。接着,能够正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才能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挖掘。此时,教师不妨先确定一个要讨论的人物,如对王熙凤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环环相接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课文内容,设计的具体问题如下:课文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吗?你对王熙凤有自己的看法吗?以此类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个分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进而了解宝黛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的境况。教学中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五、鉴赏古文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古代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雨霖铃》时,其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传诵千古的名句。在鉴赏这首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有学生谈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认为此句写出了作者酒醒后的感受,表现其漂泊江湖的落魄与无奈。在这里,词人用景写情,正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即情语”。“柳”是“留”的谐音,同时“晓风”清冷,“残月”难圆,都写出了离别后的凄凉心情。这样的句子把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了特有的文学意境。通过这样的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审美带来的愉悦感,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開展读写结合,有效落实文化传承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开展读写结合策略来夯实学生的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有效地落实文化传承。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以便客观地评价其中的文化现象,使其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材料,了解楚汉之争这一段史实。有学生认为,项羽是一个“本色英雄”,因为他在鸿门宴上表现得心胸豁达,他还爱惜像樊哙这样的英雄;而刘邦只能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虽然他能审时度势,但市井味十足,很多言行令人不齿。当然,也有学生持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走刘邦;后来他又血洗关中,焚烧阿房宫使得生灵涂炭,灭亡是其必然的结果。学生各抒己见,相持不下。教师可以适时提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有关本课的“英雄人物之我见”的小作文。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多地了解,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七、鼓励拓展阅读,丰富学生文化储备
雅言传承文明,阅读浸润人生。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让学生从中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汲取更多的文化精华,夯实基础,丰富文化储备。例如,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本首词词人一腔爱国之志外,笔者并没有满足于此,要求学生课外继续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诗词,领会辛弃疾作品中传达出的报国情怀,让优秀的思想得到传播,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同理,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要求学生阅读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系列选段,如《香菱学诗》《宝钗扑碟》等,并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深入地研读《红楼梦》,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最终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中职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旺.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
[2]龚晓梅.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
[3]周静艳.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4]李有蕙.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