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龙王腾
(1.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2.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 北京 101100)
起跑技术是短跑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好的起跑可以使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占据优势。短跑项目一直被黑人运动员垄断,近些年由于在起跑技术上的改进,亚洲出现了很多短跑名将,其中日本短跑名将山县亮太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m决赛以10秒00获得男子100m季军,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2015年5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m第三名,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所以说好的起跑技术对短跑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现代短跑起跑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部分训练建议。
短跑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竞技项目。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就设有短跑项目,当时的比赛没有详细的竞赛规则,没有计时,就按照跑的完成顺序进行排名。到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现代短跑比赛的正式项目100m和400m有了具体的竞赛规则和计时,到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200m诞生了。
在古代奥运会短跑的起跑中刚开始是站立起跑,运动员起跑时单手握住固定好的绳子,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双脚后蹬身后的石头来获得向前的力量。到了18世纪后期,运动员起跑时听到发令员喊一声“跑”的口令比赛就算开始,在此之后站立式起跑逐渐被各种起跑姿势所取代,出现了“分手起跑法”、“双方同意起跑法”、“卧倒起跑法”等形式,但是这些起跑法总是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随后“蹲踞式”起跑法开始应用并得到广泛传播。
1887年,美国田径教练玛尔菲受到袋鼠跳跃之前后腿弯曲的启发发明出一种新型起跑方法,人们根据起跑的姿势将之称为“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首次应用于其田径学生,后来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中被美国运动员布克使用,由于其起跑的巨大优势,后来被其他运动员广泛使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当时由于没有起跑器,人们起跑前在起跑的位置挖坑来使脚获得向前的动力,此时运动员根据挖坑的距离远近出现了短跑起步中的 “接近式”、“拉长式”、“普通式。随后1927年起跑器出现在比赛之中,到了1936年,起跑器被允许在正式比赛中作为短跑运动员的起跑辅助工具。现代短跑起跑规则统一于1980年,世界比赛统一规定短跑比赛起跑必须使用蹲踞式起跑姿势。
现代短跑竞赛规则规定,短跑的起跑必须使用“蹲踞式”起跑的方式。至于“蹲踞式”起跑的优势,学者陈齐苗、耿海军通过对不同起跑姿势起跑效果研究中发现,“蹲踞式”起跑更加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当进行“蹲踞式”起跑时人体在运动中身体中心在身体前方,此时人体为了不会摔倒神经发出向前的冲动,这样会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使身体向前做水平运动。起跑是为了使人体迅速从静止状态进入到高速途中跑阶段,实现速度的快速增长,而“蹲踞式”起跑满足这一要求。
起跑姿势分为“接近式”、“普通式”和“拉长式”,我国学者徐茂典通过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姿势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认为,“普通式”起跑方式更有利于运动员水平速度的发挥,可以使运动员起跑速度更快。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发现,“普通式”起跑方式可以更好的调动腿部伸肌的反射活动,使运动员起跑步频加快。运动员之间体型和力量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调节起跑器前后位置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普通式”起跑距离。一般来讲,身高较高腿较长或者体型较大的运动员起跑器前后踏板距离设置较远,反之,身高较矮腿较短或者体型较小的运动员设置起跑器时可以选择踏板距离较近,日本身材较矮的短跑运动员甚至起跑器前后踏板接近于平行。
目前起跑姿势中,“高重心”起跑姿势使用较多,被证实是一种高效的起跑方式。汪广茂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韶关体育学院12名短跑运动员进行起跑动作分析,结果显示在30m的距离中,“高重心”起跑组比普通组快大约0.1秒。这是由于“高重心”技术起跑时身体重心变化幅度小,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向前的蹬地上来,这样更有利于运动员步频的增加。与普通式起跑姿势相比,“高重心”起跑姿势更加符合人体运动特征,这样就从技术上保证运动员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速度的要求。
对大多数人来说,起跑时起跑器都会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这样可以提高人体起跑时的反应速度。根据生理学原理,这是因为人体腿部肌肉主要受对侧大脑半球神经中枢的控制,右脑半球中枢神经控制左腿部的肌肉活动,左脑半球神经中枢控制右腿部的活动,一般来讲,右脑对肌肉的协调能力和对信号快速反应的能力强于左脑,所以起跑时起跑器左前右后更符合人体运动的方式。姜自立等人对短跑运动员起跑的蹬地力量和蹬地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起跑时双脚同时发力由于前脚单腿发力,当运动员单脚起跑时容易出现身体失去平衡,第一步步幅变大,加快了身体重心抬高的速度,不利于起跑后步频的加快。
普通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运动员在预备姿势上存在一定差别。Slawinski等对世界级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在起跑预备姿势时身体重心的投影与起跑线越近,在一定的区间内,身体重心离起跑线越近,所获得的身体前倾角越小,越有利于起跑时步频的加快。Palph Mann通过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预备姿势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脚的支撑点对起跑加速度水平分力有很大影响,水平距离小时会使蹬离时产生较大的垂直分量,水平分力减少,距离过大时则会因为水平分力过大而过分前倾。
我国学者王延鹏利用肌电仪对短跑运动员起跑蹬离瞬间进行肌电分析,结果发现“蹲踞式”起跑前腿的髋关节肌电振幅较大,而后腿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伸展上。于忠涛等利用肌电分别比较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的肌电指标的差异性来分析两者起跑时肌肉用力特点,结果显示,两种起跑方式起跑时都是右腿股四头肌对起跑贡献率最大,但是“蹲踞式”起跑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股四头肌,使更多运动单位参与进来,表现为更大的力量。
随着现代训练水平的发展,科技与运动训练联系愈加紧密,现代短跑起跑技术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等获得了新的发展,现代短跑起跑应与起跑后的加速度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根据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和蹬离起跑器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应重视运动员蹬地和摆动的协调配合,重点发展摆动腿屈肌和支撑腿伸肌的练习;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体型特征、运动习惯采用适合运动员自身的普通式起跑方式,使预备静止姿态关节向高水平运动员看齐;加强下肢股四头肌的发展和髋关节的柔韧性,利于起跑时身体适应更大前倾角度;加速阶段完成后应进行相应调整,使下肢各部位进入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有利于途中跑技术的发挥更加协调高效。
(1)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训练方法运用到短跑训练中来,通过对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时预备姿势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建立起优秀起跑运动模型,使训练方向向优秀运动员看齐;
(2)“蹲踞式”起跑作为正式短跑比赛的起跑姿势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现代短跑起跑器的安装以普通式最为适宜,“高重心”起跑方式应用广泛,起跑一般采用“左前右后”、双腿同时发力的方式;
(3)现代优秀短跑运动员预备姿势时身体重心投影接近于起跑线,前几步身体倾斜角度逐渐加大,这就要求运动员加大伸髋和伸膝肌群的快速收缩力量,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力值,缩短地面支撑时间,加快动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