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浩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实现锻炼,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身体素质。不过,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既没有形成专业的体育技能,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没有明显增强,这就说明教学活动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作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终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要想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那就是相当必要的了。所以,下面就对此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学生兴趣,简单来说就是对学习活动所呈现出的心理情绪。兴趣暗含了好奇的特征,也就是学生对一个事物感到好奇,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内涵,或是某些相关的元素,从而产生起其中探究的心理。除了好奇之外,兴趣还蕴含了学生个体喜好的倾向。具体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喜欢的一些人事物,比如,音乐、动画、影视剧等等。如果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学生喜欢的这些元素融入进来,就可以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从而表现为学习兴趣。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讲,学生兴趣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这是体育教师需要清楚认识的。
首先,学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参与。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学生自身的兴趣,会对其在课堂上的学习参与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游戏,有的学生对这类小游戏很感兴趣,因此就展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全程都非常积极,情绪较为亢奋。而有的学生对此类小游戏不感兴趣,参与过程就显得情绪沉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学生兴趣的高低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参与状态,从而给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带来影响。学生参与程度越深,对于其中包含的知识就会形成更深的认知。相反,如果学生程度较浅,那么对其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就相对较浅;
其次,学生兴趣。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近些年教育改革的宏观发展趋势来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不断深入,要求在教学中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并未关注到这一点,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学习作用的认知局限,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而从反向来讲,学生学习兴趣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参与越强,就越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所以由此可见,学生兴趣和学习主体性之间,是一种双向反馈的作用机制。所以,学生兴趣的高低,会对其学习主体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学生兴趣。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体育教学的开展,参与者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虽然教师和学生各自具备不同的功能,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尤其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会对教师的教学情绪产生影响。如果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那么就能给教师带来积极的刺激,让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大的热情。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低下,那么就会给教师带来负面刺激,导致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产生下滑。这样一来,教师教学情绪受到学生兴趣的影响,进而就会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
学生兴趣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对学生的兴趣刺激不够明显,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高。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无趣。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来讲,教学内容的安排,整体来讲是非常单一的。在一项体育运动的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内容安排,往往就只有几点基本的体育技巧。比如,网球项目,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就是发球、击球两大块。再比如,篮球,教学内容就是运球、投篮、上篮、传球这些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局限于基础的体育技巧,这就让教学活动显得枯燥,难以对学生的兴趣实现刺激,从而导致学生参与不强;
第二,教学方式无趣。除了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之外,在教学方式这个方面,也呈现出无趣的问题。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讲,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中小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在课堂上,往往就是先进行热身运动,然后教师对体育技巧做出讲解和示范,之后便指导学生自主练习。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非常单调和刻板,没有什么新颖有趣的元素融入进来。一个学期每堂体育课都是如此,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自主训练中,容易出现偷懒耍滑、浑水摸鱼的情况。练习不认真,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第三,教学缺乏拓展。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到教学拓展,和学生专业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教学活动呈现出更强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实用性。不过,在目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的体育教学还是局限于体育项目本身,未能予以适当拓展,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兴趣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合理措施,对体育教学展开创新构建,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要跳出单纯的体育技巧学习的局限,构建起一些具有趣味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激发。首先,可以挖掘体育项目本身的内涵,引入相关的趣味性知识。比如,对于篮球项目,除了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的篮球技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犯规吹罚、数据纪录等等。在教学之中,就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其次,可以挖掘体育项目和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联系,拓展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受伤的情况,体育伤病的产生、原理以及预防,也是体育相关的内容。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拓展内容,对课堂教学实现充实,如此可以让教学活动呈现出更强的趣味性。
除了对内容进行趣味化的构建之外,还需要关注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跳出传统教学流程的局限,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第一,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运动,都有与之相关的视频,比如,各类比赛的视频,或者是技术教学的视频。在体育课堂中,便可以将相关的视频素材引入进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来了解相关体育技巧。甚至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爱的球队或是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体育运动,很多时候是以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的,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都是以多人队伍为基础进行运动。在教学当中,就可以立足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组合成为一个小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篮球课的教学,篮球项目一般是以5人作为一支队伍。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5人小组,按照不同的位置,组建起一支5人篮球小队,让学生以小队作为一个整体,合作参加学习。之后,可以在小组之间构建起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刺激各个小组的斗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还需要关注到教学活动的拓展构建,让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和发展,这样给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场景,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可以构建拓展训练。立足体育项目,将一些拓展训练引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些拓展训练,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合作意识等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第二,可以构建体育游戏,给学生创造趣味化的实践活动。将体育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构建体育游戏,以游戏化的形式指导学生展开体育锻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第三,将体育运动与生活结合,运用生活中的资源,构建起体育情境,让学生基于生活情境的导向,来开展体育锻炼,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来讲,关注学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能够让学生自身的学习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就要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构建,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