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体能,顾名思义即是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而田径运动也属于体育运动中一大类型,因此在进行田径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能水平是顺利提升体育能力的首要前提。然而,调查我国高校田径训练现状不难发现,高校学生不但体能训练不过关,就连所开展的体能训练活动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普遍依然使用传统单一教条的训练方式,结果导致学生认知程度和体能水平都较为低下。基于此,还需要学校与教师高度关注学生体能训练的新颖教学措施,同时为学生创建良好训练环境,以此保证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所有体育项目的发展,都要以强大的体育运动能力作为前提,而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自然也不例外。田径项目作为体育载体,可以通过田径运动计时结果直观了解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这两者相互体现,互相成就。因为中国体育运动起步较晚于其他国家,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素养可以看出,也是稍逊色于其他发达国家,基于这种现状,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在训练效果上填补之前不重视体育训练的空白时期,因此,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刻不容缓。
体育运动包含田径项目,而田径项目也可细化分为多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的特点和基于体能的要求也都不尽相同。例如,长跑1000m,除却体能要求,还要求学生有耐力和意志能力以及长跑力量建设。而其他项目对学生的瞬间爆发能力、绝对速度和心理素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小项目逐级训练和分析,才能得知优势地方和薄弱环节,以及因人而异的教育指导,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高效提升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近几年,我国田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并在国际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向国际社会也交出满分答卷。国内各大体育院校和专业,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高校要将体育田径项目的创新教学和提升体能训练方面作为重中之重,其中体能训练并非单一方向,其所涵盖的内容尚多,这其中,速度、耐力、爆发力等都是体能训练的重点科目。从当前具体表现可分析:第一,学生对此项目的关注度不高,是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项目参与度不高的直接原因;第二,教师授课形式单一乏味,依旧采用陈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套路,导致田径体能训练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第三,考核制度和学生评价不合理,对高校学生体能情况的测试,评价结果只凭借单一的几项考核内容数据来评定,很难全面评价学生体能综合情况。以此,就上述问题分析,高校亟需以创新为主的新型策略来改革现有情况和训练方式。
虽然现在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其所表现的价值却不能忽视。第一,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学生肌肉力量,因为高校学习情况相对自由轻松,学生很难在舒适惬意的氛围下对自身有强大的自控和执行能力进行体育训练,所以田径体能训练课程就显得更为重要,使学生肌肉和体质都能通过此类课程得到改善;第二,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田径运动直接目的就是使长时间不运动的学生动起来,以不断变化的运动形式促进学生对训练以及技术要领的掌握,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潜力。同时良好适时的运动可以排解压力和消极情绪,进而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使得身心皆能健康发展;第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体育锻炼有着神奇的魅力,合理的时间和项目安排,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恒心毅力等良好品质有显著效果。
在田径运动中,对于速度的要求是要高于其他方面的,如,短跑、长跑、接力等都对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在这些项目中,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自身基本速度能力,则会在竞赛中出现失误,容易出现眩晕、跌倒等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时首先要掌握学生速度的基本情况,进而循序渐进的练习速度提升。学生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向教师报告,可以根据自身素质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速度训练,体育教师也应对其训练模式和方法进行科学把控。学生加强速度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首先练习反应能力加强学生在速度方面如何抢占先机,进而增加学生在起跑时的初速度。
力量训练是学生体能训练的核心之一,学生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要素如下:第一,要有针对性,从各大高校体育学生出发,在基于负荷量、强度以及次数等方面完成,对力量训练的合理选择,更有助于学生对力量能力的运用,结合学生自身喜欢项目,使学生自主选择之后,本文以杠铃来说,要经过学生反复试验,从少到多,从自身情况找到峰值,进而选择合适的训练组数和次数,以此达到力量素质的提升;第二,田径运动的力量训练,要和技巧相结合,例如,可以通过负重沙袋跑来增加腿部力量的提升,为避免造成肌肉损伤,学生在增加负重重量时要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以此循序渐进。以蛙跳来说,在力量训练的初级阶段,组数可以在15次左右,每组间隔时间在70s左右,可进行6组左右。在中后期可以根据自身进步空间适量增加。但是注意要素为力量训练切勿操之过急;第三,要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不可以随意间断,可以和体育教师商讨制定科学合理适合自身的训练周期和计划,以保证训练质量。
耐力训练主要增强的是学生在田径赛事上的持久力。许多田径运动中都需要学生具备耐力能力。为了保证各项技术的正常发挥,学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耐力能力需要寻找合适的训练模式,可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例如,在中长跑田径项目中,耐力的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成绩。因为这种田径运动的特点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其呼吸、心率等系统都会有明显反应,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训练作为基础,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心理加速等问题,严重者会在中途休克等,所以在日常的田径运动中加强耐力训练非常有必要。
柔韧性即关节打开活动幅度的大小,柔韧素质时可以决定学生体育成绩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柔韧性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在进行柔韧度练习时,前期要做好拉伸和热身的准备工作,这是柔韧性练习的基础操作。但是此类热身工作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常常被忽视,这也就是学生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这种条件下,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中的柔韧度训练,教师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强热身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树立运动前热身的习惯,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保护自身关节的使用年限,以此在有充分准备热身的前提下来达到柔韧性的练习,并可以最大程度上挖掘自身潜力。
高校体能训练,训练的实施要素已经明晰,为了改善我国高校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彻底改革体能训练机制和措施,为学生在同等的时间条件下收获更多运动技能。本文以下列举多元的训练模式和训练内容,希望可以给各大高校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现在国内众多体能训练的实施,都是基于体育课堂为主。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大多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没有明显教学错误,但是过于乏味系统的体育教学,学生明显没有兴趣,课堂气氛压抑无味,长此以往,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上课为了完成课时任务,使得开设的体育课堂早已经失去了原有价值,课堂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因此,改变此种现状要从教师入手,改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首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目光,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一直跟随教师思路,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感受田径课堂的真实魅力。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融入学生集体,做到寓教于乐,达到预想教学效果。
导致当前高校出现众多体育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是田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在此项运动中没有学习乐趣,在繁琐的训练方式和枯燥的内容下,学生渐渐失去田径训练的信心和热爱。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整合田径体能训练的众多方式,融入一些现代的特征和思想内容,从而使田径体能训练在课堂上充分趣味性,使教学质量更高效。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方式,利用学生的胜负心理,调动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在每次不同的竞赛中,和同学产生默契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避免了学习的疲劳感。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壁垒,使体能训练内容得到丰富,训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之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体能训练考核数据为准,以此造成评价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学生在上述缺乏体育教学内容的课堂中无法挖掘自身体育潜力,造成的体能训练不达标,如若以此就判定学生体能训练不合格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确体能训练关键点是一个方面,科学评价体系是另一个方面。评价体系可以加入课堂表现,例如,积极参加体能训练,优质完成体能训练任务等,这种人性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激发课堂表现力也有积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在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和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体能训练形式,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保障。
体能训练对于学生提升体育田径训练成绩有着重大作用,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案,以提升学生综合体育素养,帮助高校学生都能有一个健康体魄而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