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1-03-06 12: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坚韧性体育运动素质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德宏 678400)

高校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符合实际要求。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体育锻炼能够强化青少年健康素质水平,确保素质教育符合人民教育的实际需要,突出学生体质,深入贯彻教育系统工作的相关要求。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体育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内涵

1.1、体育运动内涵

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内涵就是身体练习的基本手段强化人体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人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以及促进精神文明发展需要。运动归根究底是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体育运动一定要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强身健体,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可以增强人体素质,促进身体各项机能以及身体形态完善和发育,强化人体心肺功能、呼吸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甚至还可以改善提高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长期规律运动能够显著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1.2、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内涵

心理健康素质作为国内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应当从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3个方面进行分析。素质主要是个体遗传基础,精神活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内在品质,心理素质是基于素质概念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概念。与生理素质相比较而言,心理素质更倾向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心理产生的影响,最终形成一种稳定衍生的心理品质。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能够发现,心理素质可以概括为心理健康素质和智力素质等,在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时,最主要的就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品质,体现出素质的基础,归根结底就是对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的描述。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稳定的心理健康特点,也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造成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则属于一种健康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健全,学生智力发育正常,为人情绪稳定,人格健全,还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最重要的心理功能,根据概念层次可以将心理健康状况囊括其中,全面提高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能力。在开展体育运动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对区域环境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大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体育运动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投入,游戏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丰富大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2、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锻炼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人体的心理效应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尽管很多的观念认为心理健康素质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状况,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并不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更强调学习,使得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很多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缺乏锻炼,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严重侵占了大学生的休息时间,导致大学生原本的运动时间被压缩;另一方面是大学体育运动课缺乏体育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水平薄弱。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心理健康属于一种个人内心境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状态,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绪以及内外协调适应性。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难度,能够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体育运动还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以及人格,在体育运动时还能够增强个体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体育游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体育活动的锻炼能够对人的自尊心、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等心理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个体快速适应社会,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女生运动量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男生的整体运动状况和运动量显著高于女生,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男性所承担社会角色是身材健硕、体格健美、身强力壮的形象,男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显著提升个人魅力。女生的体力与男生具有显著差异,更喜静恶动,倾向于选择强度较小、运动时间长的项目,对于强度较大时有项目会存在明显的回避情绪。

同年级大学生的运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运动量要高于大一大四年级的运动量。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就业水平,大一学生并没有熟悉大学生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应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参与体育运动时间比较少。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运动积累,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根据生源地差异结果进行分析,生源地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存在重要的影响,普遍来说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这是因为农村大学生从小就面临着比较困难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形成独立勇敢自己做事的思想习惯,遇到问题也能够自己解决,城市大学生从小生活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很难遇到经历挫折与磨难,一旦发生挫折的情况,就会形成回避性人格。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心理健康属于一种个人内心境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状态,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绪以及内外协调适应性。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难度,能够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体育运动还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以及人格,在体育运动时还能够增强个体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体育游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体育活动的锻炼能够对人的自尊心、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等心理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个体快速适应社会,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分析

运动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四个维度相关,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状况越好,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也就越高。这是因为运动能够快速排解大学生内心的压力与焦虑情绪,强化身体健康的整体水平,增强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高应激水平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心理保护能力,还能够增强心理健康的整体效果,体育运动可以显著缓解不良情绪,改善自我认知和提高自我效能的能力,最终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心理坚韧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密切关联,当大学生的心理坚韧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也就越高。这是因为心理坚韧性能够获得更加正向情绪,积极水平可以减少个体的压力保证个体的身心健康情况快速恢复。心理健康坚韧性与个体抗压能力具有密切关联,心理坚韧性越高,则学生所获得的心理保护因子也就越多,可以帮助学生在困境中更加地专注、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自信心。大学生的心理坚韧性通过后天的体育运动或者教育途径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缓解学生学业困惑,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提供重要的心理动力。体育运动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大学生中频繁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应积极加强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使其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得到全面发展。

4、高校体育运动强化心理健康素质的策略

在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时,运用体育运动形式增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干预效果明显。个体心理健康素质主要表现为认知态度、情绪以及行为能力,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素质有着正确清楚的认知,制定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创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文化,按照不同学科或者班级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乐观的情绪能够改变感染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有效传达正能量。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大学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集体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有人的目标都高度一致,也能够增强肌体活力,促进成员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运动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养成终身运动、快乐运动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多维性的特点,要想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精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技能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督促大学生认真学习体育项目。开展团体性、趣味性、集群性的拓展项目,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大学生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心理技能干预为主,压力训练为辅。心理坚韧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有显著影响。

心理坚韧性作为重要的积极心理要素,具有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一定要加强干预训练,让大学生了解坚韧训练的概念和意义,明确心理坚韧性的相关要素,鼓励大学生能够成为训练计划的主体,营造相互鼓励相互进步的训练氛围。让大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总结进行干预策略,改善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坚韧的水平,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压力应对策略培训,让大学生能够轻松地应对各种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在体验生活的同时让大学生获得乐观向上的情绪,增强大学生的毅力和自信,促使大学生的遭遇,在遇到挫折时也能够积极应对。

5、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的参与奠定基础。本文对心理坚韧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心理坚韧性的重要作用,提出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完善课堂准备工作、增强游戏趣味性、促进技能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增强高校心理坚韧性化的质量,使高校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猜你喜欢
坚韧性体育运动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呆呆和朵朵(13)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