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1)
不同田径项目的运动特点各有所差异,意味着运动员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训练重点、训练方法等各不相同,制定独具针对性的科学训练计划,有助于收获更佳的运动成绩。撑竿跳高运动属于快速力量型田径项目,其要领在于运动员完成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如助跑、起跳、悬垂摆体、引体转体等,继而腾跃横竿并立于其上保持平稳的状态。撑竿跳高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力量与速度训练则是其重中之重,以助跑速度训练为突出代表。由此可见,加强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尤为关键,具有较显著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在撑竿跳项目中,助跑是其完整技术的开始阶段,旨在为后续起跳、空中动作的姿态准备获得充分的助跑速度。助跑要求运动员运用可控速度,动作轻松、自然且节奏清晰。在后续起跳技术合理的基础上,助跑速度越快则获得的动作越好,运动员的腾空高度同样越高,从而保障收获更佳的运动成绩。助跑技术分析如下:
助跑倒2步的速度控制,有助于预防起跳时的过分制动与重心轨迹的突变对运动员的腾起速度与运动成绩也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为避免倒1步过大造成重心移动速度损失,助跑时倒2步的步长通常会大于倒1步的步长,以维持重心移动匀速前进。若出现倒2步小于倒1步的情况,说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未能达到最佳程度,间接说明了其技术特征的个体差异较显著。
通过分析我国撑竿跳运动员的比赛记录,可知专业运动员倒2步与倒1步的步长之差符合上述的技术要求。例如,查阅中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陈阳、张伟的比赛数据:陈阳的倒2步着地水平速度 8.001m/s、步长 1.91m,倒1步着地水平速度为 7.777m/s、步长1.79m;张伟的倒2步着地水平速度8.61m/s、步长 2.05m,倒1步着地水平速度为8.29m/s、步长1.90m。对比数据可知,陈阳与张伟的倒2步与倒1步的步长是符合技术要求的,但与张伟相比陈阳助跑倒2步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快,运动员弹起的重心腾起高度则越高。通过对比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后10-5m助跑速度,如国内撑竿跳高运动员姚捷、薛长瑞、黄博凯以及国外撑竿跳运动员Renaud lavillenie、Piotr lisek等,可知国内选手助跑速度比国外选手略快0.34m/s,其中国内选手助跑速度均值是9.26±0.13m/s、国外选手助跑速度均值是8.92±0.11m/s。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国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准,同时收获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助跑频率的单位是步/s,对统计单位时间的步数具有重要作用。在撑竿跳助跑阶段,后4步助跑频率过快且变化较大,较易造成人体上下肢的协调程度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助跑节奏不清晰。在具体比赛中,撑竿跳运动员后4步助跑步频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若步频明显变化过快且波动较大,后续将有可能出现起跳急促现象,进而影响撑竿跳效果。
综合来看,通过分析撑竿跳运动员助跑技术,可知加强助跑速度训练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完成起跳与后续动作的前提下合理调节助跑速度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助跑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除了竿子的演变与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外,助跑速度的不断提高也是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所在。由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可知,将身体与竿子一起竖到垂直部位的力源于助跑速度与踏跳力量,意味着起跳传递给竖竿的动力、竖竿与摆体的速度等与助跑速度的关系尤为密切,一定程度上助跑速度也是决定撑竿跳高的重要前提。
纵观近些年大型国际比赛,我国优秀撑竿跳远动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倒2步步长与后10-5m助跑速度、后4步助跑频率等方面均有所收获,百米速度也在不断更新。然而与世界优秀撑竿跳运动员相比,国内仍需进一步加大冲刺力度,仍需加快助跑最后4-6步步频速度训练,使其助跑速度尽量接近绝对速度,达到助跑速度的合理调控目的。目前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问题集中体现在持竿助跑速度的保持与提高方面,加强重视与专门的训练则显得尤为关键,便于保障运动员集中精力做好起跳动作。
助跑速度是影响撑竿跳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成熟的撑竿跳运动员,技术实战对其速度的要求是极其严苛的,对运动员在助跑速度训练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做好科学训练工作的意义重大。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的对策建议如下:
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计划是撑竿跳训练过程的重要规划之一,教练员及运动员自身都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将助跑速度训练看成是撑竿跳的重点工作之一,从根本上实现有效训练。助跑训练是根据撑竿跳技术特点与运动规律而定的,加强对此重视程度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紧抓倒2步、后10-5m、后4步助跑等技术要点,明晰撑竿跳技术的细节,使其从源头上端正不重视的训练态度,达到“素质型+技术型”训练目的。此外,由于撑竿跳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时间跨度长,制定助跑训练计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按中小学学制年限制定少年儿童训练计划、按学习年限制定体育院校运动员训练计划、按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制定国家撑竿跳高中心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等,进一步突出助跑训练工作的重要性。
运动员在施展撑竿跳技术过程中身体各环节做功的频率,即技术动作频率。助跑、降竿插穴、起跳、摆体过竿等是撑竿跳技术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助跑速度训练需要与撑竿助跑、摆体过竿步骤紧密相连,从而有效实现技术动作频率训练的预期目标。
在撑竿助跑过程中,助跑动作频率要求运动员注重快频率抬腿练习,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练习次数,以便培养肌肉记忆。或者采取负重托车练习方式,初设负重设定在20kg-40kg范围左右,帮助运动员积累重心前移冲刺的爆发力,进一步提升助跑效果。
在摆体过竿过程中,以培养运动员技术动作速率为主要目的,重在训练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与稳定性。例如,通过在运动垫上模仿快速技术动作练习,让运动运用小负重设备寻找摆体发力的感觉;加强运动员核心力量动态练习,小幅度、快频率练习背阔肌、腹背肌、腰侧肌等肌群,帮助运动员提高发力速率。
在撑竿跳助跑训练中,绝对速度是运动员冲击起跳高度时必备的速度,对冲刺更好的撑竿跳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撑竿跳运动员助跑联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种训练办法:
一是100m计时练习。规定两个100m为一组练习,共设置两组练习任务。前一组的练习以轻松发力、感知体验为主要目的,并着重考察运动员的动作幅度与技术准确度,规定运动员发力达到以往数据所要求的数量,调动肌肉的弹性,体验渐入佳境的发力感受。后一组的练习旨在帮助运动员总结经验与技术,尝试提高自身的绝对速度,最大程度地刺激肌肉与神经在最高速度上的爆发力,达到有效控制肌肉与神经的目的;
二是30m计时练习。该种练习办法用以弥补100m计时训练中的不足,重在提升撑竿跳运动员助跑过程中的起跑速度力量,帮助运动员调整自身达到最佳角度。通过短时间的计时训练,根据撑竿跳竞赛的需要设定练习任务,例如,上爬绳、倒立走、引体向上等自重类练习,杠铃卧推、半蹲练习、快速抓举等负重类练习,吊环摆体、双杠支撑摆动成倒立等器械体操类练习;
三是下坡助跑练习。运动员立于斜坡高度向下冲击,反复刺激最后起跳瞬间的步顿,帮助运动员掌握冲刺时快速撑竿的关键技术。根据运动员反应能力,确定助跑路线、节奏、起跳点,适时增加助跑训练难度,提升运动员的技术能力。
持竿助跑的加速或是插穴起跳水平速度的转化,对运动员专项速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可控速度的范围内进行训练,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由助跑加速获得的身体动力,间接影响了撑竿跳的运动成绩。
针对专项位移速度类训练,在设计撑竿跳运动员训练内容时,按照专项特征设定助跑距离处于18-22步范围,其距离约在40-50m左右,故采用与助跑距离等长或略长的训练方法即可。例如,抗组类练习要求运动员克服自身重量与持竿带来的阻力,采用抗阻力跑、负重高抬腿、负重后蹬跑等方法,发展运动员小肌肉群的力量;持竿类练习常采用持竿跑海绵块、持竿助跑接举竿等方法,提升运动员可控助跑速度。
撑竿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处于发展时期,需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状态科学调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根据撑竿跳运动员的身体发展情况,一般建议采取小周期训练,即实行短周数训练,一般青少年运动员以4到6周为宜,成年运动员可以延长到6到8周。青少年运动员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身体的肌肉速度与神经反应与日俱增,短周数训练可以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发展情况发行原有训练安排上的问题和不足,随着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变化而灵活调整训练计划,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
在撑竿跳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固然十分重要,而心理素质同样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比例达到30%。随着体育赛事竞争的日益激烈,撑竿跳技术动作越来越复杂,同时受比赛时间、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运动员可能产生恐惧胆怯等不良心理状态。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心理训练来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世界各国运动员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
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基础心理训练和比赛心理训练。基础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运动员自我心理训练的能力,时刻保持最好的心理状态。比赛心理训练侧重于针对体育赛事活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形成必胜的坚定信念,激发运动员最佳的竞技状态。在撑竿跳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中,也应渗透心理训练的方法,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技术条件、心理状态,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提升助跑速度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撑竿跳运动员助跑训练,有助于切实提高助跑速度利用。因此,教练员及运动员要加强重视,采取技术动作频率的训练手段,运用绝对速度的训练办法,构建专项速度训练模式,科学安排助跑速度训练周期,注重运动员助跑心理训练等策略,收获更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