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探析

2021-03-06 10:17秦晓明代红英卢晓红郭英辉张光贵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师生

刘 利,秦晓明,代红英,卢晓红,郭英辉,刘 成,张光贵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19 年12 月,一场不明原因导致的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1]。此次肺炎疫情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我国将其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2]。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师生是高校的主体,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将会对整个高校甚至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师生应急管理教育显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案例分析入手,阐述加强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 案例介绍

武汉某大学学生郭某2020 年1 月22 日按计划从武汉出发回天津的家。当时,虽然没有明显的感染症状,但谨慎的他上飞机前还是做好了充足的防护——戴了3 层口罩和手套。当天下午5 时,郭同学乘坐的飞机落地天津。两个小时的行程中,郭某没有摘下口罩、手套,没和任何人交谈。他提前打电话给去机场接他的父亲,让父亲带上酒精,把自己全身和行李消毒。晚上9 时,郭同学回到家,主动联系社区说明情况,然后把自己隔离在卧室。因为从武汉回来,他担心传染给他人,就准备把自己隔离14 天。1 月24 日,郭同学收到同学确诊的信息。他想到自己1 月17 日曾出现过咳嗽,于是马上联系社区,说明了情况,当天他就前往医院进行隔离。1 月29 日,郭同学确诊。庆幸的是,从武汉回来后他一直把自己隔离在房里,没有密切接触他人。他的父母和弟弟无一人感染,也没有其他人因他而感染。2 月7日,郭同学治愈出院。他担心自己病情会出现反复,回家后马上把自己再次隔离起来,避免传染给他人,又开始了车库独居生活。再隔离了两个14 天。郭同学“自我隔离38 天、自己确诊未连累一个人”的事迹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予以报道,共青团中央高度关注。南方都市报、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全国各地知名媒体纷纷跟进追踪报道。

2 案例分析

郭同学自始至终的行为都在严格践行个体防护责任:离开武汉时全副武装本质上是“防扩散”;回到老家时严格自我隔离,这是“防输入”。可以说,这番操作很好地诠释了传染病防控的3 个环节,自我隔离及治疗控制了传染源,远离身边亲友“易感人群”,切断了传播途径,把个体防护责任做到了极致。最终,郭同学、他的家人、社区等也都因此获益。在应对重大传染病时,郭某“有预判、有行动、有担当”,具备较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而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还存在个别师生因隐瞒个人行程、不及时上报健康状况、不主动自我隔离最终导致疫情扩散的情况,这不仅给其亲友带来伤害,也给地方防疫制造了很大困难,“损人不利己”,最终各地也要为弥补这些漏洞付出更大代价。例如,西北某大学两位提前返校同学受到校纪处分;湖北一副校长隐瞒疫情违规办寿宴,致医护等百余人被隔离;北海一教师扰乱疫情防控工作受处分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思想认识不到位,觉悟低,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

3 讨论

3.1 加强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3.1.1 高校师生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人力保障高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学校制订的任何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都需要师生认真落实,才会有效。以高校师生健康摸排为例,从学校到学院,再到每位师生,必须专人负责。如各环节涉及人员对疫情防控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应付了事,完成表面工作,统计后层层上报,只要有一环没有做到位就可能会全部失败。

3.1.2 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可促进家庭健康高校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状况涉及数千万家庭的幸福与希望。在具有较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情况下,高校师生自身健康得到保障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师生“1+N”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用,促进家人健康,从而有利于整个家庭甚至亲朋好友的健康。

3.1.3 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可促进社会稳定 高校师生身份特殊,作为知识分子代表,在社会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专家指导、医疗救治、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等作用,服务于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如何加强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2.1 增强高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在国家统一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因此,增强高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瞒报漏报,主动作为,这对于疫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至关重要。

3.2.2 加强高校师生危机意识教育 在安全稳定的国家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认为危机不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容易惊慌失措,导致非理性情绪蔓延,从而对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冲击。高校应加强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教育,使大家树立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危机意识,培养师生面对危机的正常心态,才能临危不乱、应对有策。上文案例中的郭同学就做到了这一点。

3.2.3 加强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学习 笔者在项目调研中发现,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近50%的师生从没学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截至2020 年6 月15 日,高校师生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不到80%。这可能就是个别师生对疫情未能足够重视,甚至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之一。高校应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理论基础。

3.2.4 加强高校师生实战演练能力 高校平时应该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把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例如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等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故日本多年来,当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师生大多能迅速做出正确的行动,避免无谓的伤亡。为提高我国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努力使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走向制度化、高效化和法治化[4]。

综上所述,在全国上下狠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下,在各高校加强“一案三制”落实的前提下,高校应该加强高校师生应急反应综合能力培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与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师生造成的危害,保护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师生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麻辣师生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