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探索

2021-03-06 10:17张先庚邓小利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法卫生院校

张先庚,孙 坤,赵 斌,赵 红,邓小利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卫生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在近几年的发展变革中,在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仍存在差距,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型医疗卫生人才,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仍需对卫生类高职院校进行改革。因“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称“三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故本研究旨在以卫生类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1“三教”改革背景

1.1 国内“三教”改革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存在很大缺口,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三教”改革一经提出,各大高职院校就针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了相应改革。王莉[1]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中,并提出了具体实践路径。陈春梅[2]以“1+X”证书为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彭湘华[3]对“三教”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秦华伟等[4]对“双高计划”下的“三教”改革进行了讨论研究。国内关于“三教”改革的理论研究较多,不少研究都针对教师、教材、教法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路径,但目前我国针对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研究、系统的改革方案相对较少,故本研究旨在构建具有卫生类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1.2 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

2005 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2019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思路和方向[5]。高职卫生类院校“三教”改革是对教育部、财政部共同颁布的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和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会议精神的积极响应。

1.3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稳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大力推进建设“健康中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意识,培养充足的医疗卫生人才,服务于基层和公共医疗卫生。同时,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国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2019 年底我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紧急奔赴疫区,筑起生命防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只有培养充足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三教”改革的现实意义

2.1 优化卫生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是育人根本。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制定的重点。通过构建以“树德正风、优化结构、精通专业、‘双师’培养”四位一体的教师改革方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提高其理论、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为新时代卫生类高职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2.2 完善教材选用机制,全面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直接决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职业院校教材编写、选用、评价等环节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科学制订教材选用机制,打造线上立体式教材,增加医院在教材制订中的作用,及时吸收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保障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全面提高课程教材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3 丰富教学形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法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是卫生类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验证教师、教材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教法改革消除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发展

通过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优化教材设置与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多元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努力开展“三教”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职业教育水平,促进高职教育向“高质量、多特色、重人才”方向发展,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3“三教”改革具体实施路径

3.1 教师改革

教师改革是解决职业教育谁来教的问题,针对目前大多卫生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匮乏、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占比小、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教师改革应立足于国内行情,建立适宜的人才招聘和引进机制,严格把控教师“入口”。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走进来”的双向式教师培养模式,在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学校要为教师能力培养和锻炼搭建平台,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校医合作建立科研机构等,提高教师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考核制度,并定时对其考核,从学校层面给予教师一定压力,促使教师能力提升,肩负起教书育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

3.2 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与创新是解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目前还存在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卫生类高职院校教材改革,应在国家统一标准基础上,立足学情、校情,科学制订和实施教材选用方案,发挥教材选用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保证教材质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互联网资源,以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建设,打造线上立体式教材,丰富教材呈现形式。推动教材“校医共制”,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特色专业教材重点支持,及时更新,注重创新,打造核心课、精品课,把握教材质量,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师明确教什么,让学生清楚学什么。

3.3 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是针对授课模式的改革,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是推动“三教”改革的关键。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形式单一,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法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以校内课堂为主,网络课堂和医院课堂为辅,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利用互联网搭建学习平台,线下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元教学模式;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学习平台,实践课程运用虚拟仿真教学,同时,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跟岗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

3.4 建立“三教”改革评价与反馈机制

3.4.1 改进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机制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以及品德素质等的重要手段,是激发教师内在潜力,提升个人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卫生类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机制应进行改进创新,建立适应于“三教”改革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各类各层分别建立相应的个性化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作为收入分配的有效指标。丰富教师评价主体,根据校情,将自身、学生、督导、同行专家等评价按照合理的比例作为教师评价的最终结果。评价指标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教师的综合实力,确保教师评价机制的科学全面、公平公正和客观合理。

3.4.2 建立健全教材评价和监管体系 完善的教材评价体系是保证教材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卫生类高职院校应根据“三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教材评价和监管体系。成立学校教材监管委员会,发挥对教材选编、使用、评价的监管作用,并纳入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行业专家等作为教材监管委员会成员,使教材评价和监管主体多元化,完善相关评价和监管制度。全面收集来自学生、教师、医务人员等的教材反馈信息,并构建动态数据库,使教材评价和监管动态化。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教材评价,让优秀教材、规划教材、特色教材进入卫生类高职院校的课堂。

3.4.3 完善教法评价机制 教法评价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保证课堂质量的有效动力。完善教法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和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主,多主体并存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教法评价机制。积极发挥教法评价的导向作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制订科学合理且适应于卫生类高职院校的评价指标,统一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教法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正确运用评价结果,不断促进教学模式改进创新,充分激发教师内在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 结语

卫生类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卫生类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国情、校情,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并建立适应于“三教”改革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从源头、方法、手段上全面提高卫生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教法卫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卫生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