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萍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各级各类学校暂停传统课堂教学,为降低疫情对教学的影响,迅速开展在线教学。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期的从容,无不是经历了一个痛苦与成长的过程。中国式大规模线上教学已成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从“面对面”转向“屏对屏”。课前发布任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学直播传授知识技能,课后习题拓展巩固课堂所学,环环相扣贯穿教学始终,精准评价把控教学质量[1]。针对网络不稳定的地区,将教学重难点录制成速课,通过选定平台播放构建导学程序,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导学程序,挑选网络顺畅的时段进行学习。
课程实施严格按照课表安排,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主选择并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在线教学的考核方式。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全校开展在线课程1 099门,完成学期课时数50 619学时,上线教师数334人,新建课程数653门,覆盖班级156个,7 187名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平台访问量4 281 694人次,师生讨论数达824 892次。线上教学实施以来,总体有序顺畅。
疫情是一场风浪,教育部门与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及管理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协同联动,为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面向所有参加在线教学的334名专兼职教师和7 187名在校学生合计发放5次在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80%的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均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教师对学生参与在线答疑的满意率达96.62%;上课期间学生互动性降低时,81.97%的教师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87.89%的学生会及时完成作业或小测;60.28%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主动提问;97.48%的学生对在线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数据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显著[2]。同时通过这次全体师生的共同实践,不仅改掉了学生固有的使用手机的坏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自觉使用手机进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对于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在线教学组织方式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组织、调整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改变原有课程分工、在线实习实训受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让线上课程融合线下教育的交互式转变,不仅可以在教法上让团队化教学成为新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学习上的便利;在线教学中公认的实训难点,是催生“实中融虚”仿真式教学、实践教学在“虚”中获得实效的关键。
在线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一定问题,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使用的教学平台类别多、不统一,教师在线教学设计能力未能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部分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无法精确学情分析影响“以学定教”;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线学习对视力的影响,软件系统存在崩溃、卡顿现象,部分课程在线教学主要依靠教材,学生所做笔记偏多,存在手动记录跟不上教师进度的状况,在线教学的“屏隔屏”容易走神,有的网站需要充值才可观看,对学生来说花费较大。针对这些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在线学习,学生逐渐习惯,学习方法日渐增多,在线学习接受度、整体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占比逐渐增高。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各网络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个平台各具特色,优缺点共存。如何慧眼挑选适合学校及教师的在线教学平台?有的学校没有相对固定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薄弱,广大教师只能自己主动探索在线教学的各种方法,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不断探索各种网络平台的互动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并灵活应用在线教学平台。据调查,在众多在线教学平台中,选择排名前四的平台是钉钉、QQ群、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对学校来说,平台繁杂会影响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秋季学期开始,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分批、分期返校,教师和学生逐步回归课堂,教学重心逐步转向线下,此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是针对在线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开展、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技能参差不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等情况,学校提早做好复学后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前做好返校后的教学衔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弥补在线教学的不足,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加强在线教学研究,改变教学方式较单一、师生互动性不佳的局面。关注作业等线上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的研究,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努力提高在线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学校教师在疫情防控中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针对学生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依赖性较强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能力。
信息化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发展[3],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随时掌握教学动态,为教改提供支持,移动教学信息化模式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之一。通过选定的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按需进行学习,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作用;可以随时在宿舍、图书馆等校园内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开展学习,课后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互动、提问、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通过选定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自建课程,上传课件、视频、音频等课程资源,同时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授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平台可自动记录各课程运行情况、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以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教学动态。
如何在解决各种困难的同时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智能化全程监控成为在线教学重点。建构全程育人全过程监控体系,从考勤、教学参与、自主学习、课间测试到课程考核,建立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课前通知时间、任务和方式,让学生签到,制订教学设计方案,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式;课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视频课堂互动,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授课过程中随机发布讨论、测试等活动,让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根据授课内容布置相应作业,学生完成后在平台进行提交,考核时明确成绩构成比例。利用选定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大数据抓取学生在线学习痕迹,实行教与学的双重监控,基于在线平台开展测试,反馈学习效果,关注学习过程性评价,如此才能精准把控在线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除教学能力外,还要注重情商培养,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提升并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如何与课堂交流结合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并进行发展性评价,这些都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师生校园安全,作为当前最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4],要认识到线下教学不只是教师进行讲授,而在线教学也不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二者要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可发挥作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