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凌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 350001)
高职英语教学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不管是教材的变更,还是教学手段的改进都越来越适应时代赋予的职业教育要求和社会需要。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们依然会感慨,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学习倦怠,学习积极性不如过往等。那么,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呢?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特色在于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推动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在中方校区完成学业并通过雅思考试,可以去外方高校进修获得本科学位。有别于普通项目的地方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掌握英语程度的要求较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实现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思考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展开研究,获悉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策略和学习心态、焦虑和关心之事等,进而反思哪些教学理念、教学构想需要随着科学研究的新发现而改变。[1]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改进英语的教与学,研究学生现有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学习特点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真实地了解所授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英语是一门公共课、基础课,高校几乎所有的系部和专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英语。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有中考上来的五年专学生和参加高考入校的三年专学生。本研究的参与者来自学前教育系(中国—新西兰合作办学方向)。2013级招收4个班学生,每班大约42名学生,2014级、2015级各包含2个班,每个班有40名左右学生,2016级招收2个班,每个班大约30名学生。研究者随机抽取85名2013级学生、2014级全部学生、60名2015级学生,以及55名2016级学生接受问卷调查。受访者中,五名学生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接受调查的学生们年龄跨度为17—22岁,平均年龄为19.3岁。
样本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代表全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平均水平,样本调查对于大专层次英语教学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在前期工作中,为了确保问卷的效度,笔者查阅了许多与教学法相关的资料,并多次与教学秘书、辅导员讨论学生的现有状况,最终形成本次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有两种题型,分别是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设计客观选择题的初衷是为了获取学生的信息、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等。首先,问卷设计从易到难,由单选题过渡到多选题。其次,问卷包含两种题型,分别是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大部分的封闭式问题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每一组的陈述都由“完全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种不同选项构成,这五种选项分别被赋予5、4、3、2、1不同的分值。我们要求学生根据个人观点,从五个项中做出选择,所得平均分为3分。另外一种题型,即开放式回答,则是为了获取调查对象的个人观点、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对英语学习的期待。
根据先前的学习经历,参与调查的学生需要选择填写最为接近他们真实想法的答案,完成本问卷的三项内容。第一部分是了解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含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学习英语的难度、学习英语的动机等;研究者设立的第二部分是围绕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开展的,如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等;最后一部分关注的是学习效果,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获得学生过级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对教学提出建议。本次调查对象设定为本校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基于被调查对象最近一次的综合英语期末成绩,根据学校评级体系(85分以上为优、75—84分之间为良、60—74分之间为中、60分以下为不及格),研究者将其分为优、良、中、不及格四个群体,每个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并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本研究过程从2013年中外合作项目开办起,在每一届新生入学后一年,发放调查问卷,待完成后马上回收问卷以确保问卷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作答的真实性,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并发出一样的指导语控制情景,统一回收。本次调查针对2013级学生发放85份问卷,回收84份,回收率98.8%;针对2014级学生发放82份问卷,回收80份,回收率97.6%;针对2015级学生发放60份问卷,回收57份,回收率98%;针对2016级学生发放55份问卷,回收55份,回收率100%。3个样本的总回收率达98%,有效率均达到100%。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进一步讨论改进高职层次英语教学手段提供参考。我们将四个年段的学生分别编号,针对4个样本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在回收调查问卷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
1.学前——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1)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表1 2013级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分布情况
从样本总体上来看,高考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为27.9%。根据均值公式我们得出2013级、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的英语平均分为87.28、74.89、75.76、74.15。根据标准差公式得出2013级学生英语成绩的方差为18.07,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英语成绩的方差分别为17.61、11.80和12.21。
从数据看出,受访者的英语高考成绩普遍偏低,以标准分为150分的英语试卷来看,这4个年段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均低于及格分90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四个样本方差都较大。方差值可以体现数据的波动水平,方差值越高,数据偏离均值越多;波动越小,说明数据的分布相对集中。这4个样本的方差值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象尤其存在于2013级和2014级学生中。如表1所示为2013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分布情况。如果教师依然按照一些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觉得教师教的内容太简单,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而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担心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不好英语等。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至少1/3的专业核心课是由外教用英语教授的,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和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都会给英语教学带来巨大挑战。
(2)学习毅力差、畏难情绪高
表2 对学生学习英语难易度的调查
表2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学习英语有点难的学生最多,他们占全部被调查者的40%。通过实际教学和与辅导员的交流,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存在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大部分的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比较有个性。在高中时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刻苦学习的毅力。正是由于这样,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很多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班是因为他们希望就读学前专业,但高考分数低于学前普通项目分数线。由于英语基础弱,学生畏难情绪高,加之学习方法不得当,半数左右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课堂上发现,学生对音标的认识很模糊,单词量掌握较少,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怕说错,不敢说。
(3)学习动机差异大
表3 学生学习英语动机调查
部分学生渴望出国深造,那么他们的目标是通过雅思、托福等考试;一些学生将学习目标设立为专升本,他们便会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向努力;而那些英语程度较弱的学生认为只要拿到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就能对找工作有所助力。从表3的数据看出,学生出国学习的动机较弱,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出于社会需要和自我提高。因为英语基础弱,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国内找工作,出国意愿不强。不同的学习动机产生了各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因此,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定位,进而促进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学中——调查对象的学习现状
(1)学习模式单一
表4 学习方式和策略来源
表5 课后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调查
表6 是否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
从表4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来源数值来看,教师传授和自己总结的方差值最高,而与同学互助式学习这项的方差值最低。这说明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很好地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模式。从表5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的数值得出,独立思考和上网查资料的方差值最高,四种方法中,询问教师这种方法的方差值相对较低。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学生较为依赖网络资源,比如遇到阅读题,第一步就是进行百度的段落翻译,而不是自己理解段落;拿到写作题目,也是先寻找范文,而没有思考自己想写作的篇章结构。
(2)学习主动性不明显
表7 英语学习的资源
表8 阅读英语材料的范围
表9 课后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
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喜欢通过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较少选择看英语书籍和参加培训班。受访学生来自学前专业,大部分学生性格外向、喜欢参加文艺演出,同时这些“90后”的学生追求潮流,但自制力差,特别常见的现象是他们随时、随处玩手机。为此,教师可考虑多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刺激、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表8中的4个样本方差值差异不明显,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做到花时间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而没能够花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课外英语。除了阅读上课材料外,学生还补做课外练习,但是实际了解中发现,大部分的练习都仅限于与语言等级考试有关的内容,少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外英语刊物,如英语绘本、China Daily等。从表9的柱状图看出,大部分学生仅仅是花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约90%的学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能够做到自主地、延伸地学习英语的不多,少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学习英语的经验。
3.学后——调查对象的学习效果
语言学习的过程包含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获得,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自我提高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之一是让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构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获得经验,学会学习。
通过第一学年最后一次英语各学科测试和应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自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数据中只有阅读这项的方差值能够全部略高于平均分3分,写作基本达到3分。学生都很渴望能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想法,但是现实却是差距很大,“哑巴英语”现象依然存在。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记忆单词很必要。词汇的匮乏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往往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倍功半。当被问到自己现有英语水平的时候,只有19%的学生认为有希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5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能达到应用能力A、B级水平,剩下的同学则认为通过应用能力A、B级有难度。
与本科层次相比,高职学生在生源、学习目标和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假如教师对这些差异性不管不顾,简单地照搬一些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就很被动,缺失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欠佳。根据最近一次综合英语课成绩,我们将受访者分为四种群体。研究者随机从这四类群体中各抽取一名分别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最后,分别分析访谈结果。
在综合英语成绩在85分以上的优秀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位学生访谈。分析数据说明这类学生占总受访者的12%。这组学生均为女性。受访者A说老师较少把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当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觉得与时事挂钩的翻译题和写作题很难。该生曾经参加过全国高职高专口语大赛,在比赛中,她深深地感到自己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认识比较欠缺,因此比赛成绩不够理想。
第二组是参与调查的良组学生,他们占总数的35%。在这组中有一位男生,其余都是女生。受访者B给教师提出建议,希望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不要一成不变,并且同学们觉得某些教师有的时候太严肃了,以至于他们害怕与教师沟通。
第三组是中等组的学生,占总数的43%。这组学生均为女性。受访者C抱怨课程安排太满,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课堂所学。
第四组的学生在最近一次综合英语考试中,分数低于60分。数据看出,这组的学习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0%。该组中也有一名男生。受访者D表示在发音和记忆单词方面有困难,特别是在外教课上,她听不懂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由于本次调查过程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影响,因此研究受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参与此次调查的人数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存在一定的样本误差。随机抽取的276个样本得到的数据均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学生的情况。
其次,问卷给出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想法,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害怕自己被认为是后进生,给出的答案不一定符合真实情况,导致研究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再次,研究团队仍须开展个案的后续研究,以得出不同水平学生的更多信息。那些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的学生或者成绩上下波动较大的学生应该作为典型个案,进行进一步跟踪观察和研究。
浓厚的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高越、刘宏刚通过调查,得出学生使用兴趣控制、元认知控制、自我奖励、情感控制、成绩目标唤起和归因这六个策略(因子)来控制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其中兴趣控制策略与文化因素关系紧密。[2]Bachman认为,语言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生理机制。这些机制主要来自学习者的好奇心,而不是教师的教学。[3]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缺乏自我努力,或者学习态度不好,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意义与文化紧密相关。社会文化造就了学习者。脱离文化,语言会显得苍白,只有跟文化挂钩,语言才具有实际意义。只有语言学习和实事相结合才能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们不可以忽视外在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社会中去。当然,有限的课堂时间远远无法满足扩展性教学,因此这里给出三个方面建议。
1.活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使用蓝墨云班课、超星等软件辅助教学。在课程开始前,引导学生加入班课,将课堂一一喊名字点名这一环节变为学生用手机签到,消除学生一开始的困倦感;让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相关资料上传至班课,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课堂上还可让学生点击抢答,将课堂活跃度记入平常成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等。
2.有意识地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穿插设计一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讨论环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是有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辩论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3.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丰富知识点。课外活动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利用学生喜欢网上冲浪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搜索适合的英语资源,也可以配合系部开展丰富有趣的竞赛,如英语电影趣配音竞赛、演讲赛等,丰富学生的视野,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接触与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
英语学习是一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符合教学对象学习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大纲的要求。曾艳虹提出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好理论。[4]在张传燧提出教学法发展的两种类型即教学法本土化和本土教学法的基础上,陈艳君进一步阐释张思中和张正东的本土教学理念,外语教学应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而展开。学者们认为教学不能为课程标准服务,而应该按照现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发生改变。[5]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源地,英语基础差异和方言干扰等因素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Krashen在他的语言输入理论中表述到:语言输入不宜远超学习者们尽全力达到的水平,这会造成他们的畏难情绪,也不宜让语言学习太接近学习者们的现有水平,让他们觉得没有任何困难和挑战。[6]在过往的教育中,那些对自我失去信心或者是产生焦虑、厌恶等情绪的学生很容易走进“后进生”这个行列。为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弄清楚后进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对他们侧重跟读、背诵、对话等学习形式帮助他们消化巩固知识,让他们愿意学、能够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侧重讨论、作报告等学习形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利用课后或假期时间主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的英语相关背景知识,推荐适合的英语课外读物来补充专业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尽快融入外教的课程,能主动交流。最后,采用创新、多样的评估手段,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