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博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392)
无梁板桥于构造上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上部可以适应城市复杂情况的弯、斜和特殊异形板,下部墩柱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以满足排水要求和形成净空[1]。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各地大量修建城市立交与高速公路,无梁板桥由于较强的适应性,也被更多的采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1)简支斜板桥;
2)整体式连续斜交板桥;
3)整体式不规则异形板。
第一、二种类型结构相对简单,对此研究较多[2~4];而对复杂路线情况下的第三种类型结构研究较少。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某大异形整体式现浇无梁板桥的内力变化特点。
某主路与河道斜交角度约35°,河道斜长约280 m,跨河主桥采用非对称独塔斜拉桥结构,两侧接斜交地下通道。
由于项目为大跨径,跨河主桥两侧接大角度斜交地道,为解决结构构造和受力问题,引桥采用现浇实心板梁,现浇板梁与墩柱采用支座连接,以释放由于边长不同产生的较大温度纵向力。板梁靠近主桥侧搭在主桥边墩的牛腿上,采用滑板支座,每隔2 m布置一个,斜边每隔6 m布置一个,板桥跨中支承采用滑板支座,斜向布置6个桥墩。见图1和图2。
图1 工程平面布置
图2 无梁板桥平面
对不规则异形板结构,采用数值法求得精确解析解是不可能的,因而采用Midas板单元建模,将这些单元划分为四边形,在节点上相互连结,从而更为准确地模拟结构受力性能。见图3。
图3 整体模型及单元划分
梯形板的长边为36 m,短边5 m,直角边46 m,板厚1.2 m。
全桥均布恒载为24 kN/m2;汽车荷载等级为城-A级;桥面采用双向8车道布置,桥面宽度2×15.25 m(行车道)+2×2 m(隔离带)+2×3.5 m(非机动车道)+2×2.25 m(人行道)。
主要通过三方面对结构进行分析:
1)本结构为双向板,故首先分析顺桥向与横桥向内力结果;
2)分别考虑恒载、活载、支座沉降与温度作用产生的结构内力,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
3)对比分析是否考虑支座、墩底刚度情况下,对结构支反力与内力的影响。
顺桥向(x轴方向)选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单位宽度弯矩,见图4和图5。
图4 顺桥向单位宽度弯矩
图5 顺桥向单位宽度弯矩剖断面
由图4和图5可知,顺桥向弯矩结果同两跨连续梁桥基本一致,单位宽度最小弯矩为-2 397 kN·m/m,位于1#墩墩顶位置处;单位宽度最大弯矩为1 091 kN·m/m,位于2#墩与直角边中间位置附近。
横桥向(y轴方向)选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单位宽度弯矩,见图6和图7。
图6 横桥向单位宽度弯矩
图7 横桥向单位宽度弯矩剖断面
由图6 和图7 可知,横桥向板体大部分范围承受正弯矩,负弯矩主要出现在中墩顶附近区域、直角边斜边两侧支座顶部区域、钝角至直角边区域。单位宽度最大弯矩为371 kN·m/m,位于6#墩至短边中间附近;单位宽度最小弯矩为-1 394 kN·m/m,位于6#墩墩顶位置处。
综上,结构承载力顺横向均受中墩顶部负弯矩控制:顺桥向为最大跨径处墩顶负弯矩控制,横桥向为靠近钝角边墩顶负弯矩控制。
分别提取恒载、活载、支座沉降(2.5 mm)作用下中墩墩底反力,见表1。
表1 各作用下中墩墩底反力kN
由表1可知,恒载作用下,①~⑤墩支反力逐渐减小,表明支反力主要受跨径的影响,⑥号墩由于承受钝角边较大恒载,故反力也较大;沉降作用下,支反力分布不均匀,⑥号墩到小直角边由于缺少均匀支撑,故反力远大于其他墩位反力。
通过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不考虑支座、墩底刚度与考虑支座、墩底刚度条件下,结构支反力与内力,对比分析刚度条件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支座刚度按照实际支座模拟,刚度取SDx=SDy=3 200(kN/m);墩底刚度按照桩基础对上部结构的支撑作用采用6×6的刚度矩阵模拟,刚度值用m法计算,根据地勘报告,m值取8 000 kN/m4。
承载能力极限作用下,斜边、中墩、直角边最大、最小支反力见表2。
表2 斜边、中墩、直角边最大/最小支反力kN
由表2 可知,承载能力极限作用下,是否考虑支座、墩底刚度各支座支反力变化趋势相同,考虑刚度情况下各支座最大支反力小3%~10%,最小支反力大2%~11%,其中中墩位置变化更加明显。
承载能力极限作用下,板梁单位宽度最大/最小弯矩见表3。
表3 单位宽度最大/最小弯矩kN·m
由表3 可知,承载能力极限作用下,是否考虑支座、墩底刚度顺桥向、横桥向单位宽度弯矩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弯矩减小2%~6%,最小弯矩增大14%~18%。
综上,考虑支座、墩底刚度的条件下,支反力与单位宽度弯矩变化趋势相同,其数值均更加平均,表明考虑支座、墩底刚度对板梁受力是有利的。
1)异形板梁结构应考虑顺、横桥向双向受力,连续结构中受力特点与普通连续结构桥梁基本一致,受墩顶负弯矩与跨中正弯矩控制。另外,应特别注意钝角位置处结构的内力集中情况。
2)异形板的墩柱位置布置是影响其受力的重要因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结构受力的均匀性,可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确定墩柱的合理布置位置。
3)模型分析中可考虑支座、墩底刚度对异形板结构的有利作用,从而优化结构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