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君,蒋志勇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1]。中药主要是从动植物中提取,不同药物特点不一,患者在用药前需对中药进行加工。中药炮制的目的是调整中药的药性,是常见的加工药物的手段之一。对药物进行加工根据药物的不同特征进行调节,符合中医的辨证施药的要求[2]。采用中药炮制加工后的药物可改善药效,含苷类药物可被水解以及极性溶剂溶解,分解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处理后的药物气味、形态均有所改变[3]。药物不良反应有所降低,从而更好发挥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岳阳市中医医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80例,中药药方内均具有含苷类药物,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1(41.25±3.62)岁;病程7~20(12.25±3.16)d;消化系统类12例,泌尿系统类8例,妇科疾病9例,呼吸道疾病11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0岁(40.89±3.52)岁;病程8~23(12.36±3.26)d;消化系统类11例,泌尿系统类9例,妇科疾病10例,呼吸道疾病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治疗具有依从性者;对本研究用药耐受者;了解并配合完成研究者;资料齐全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对药物具有禁忌证者;近3个月内接受过疾病相关治疗者。
1.3 方法 观察组服用中药炮制处理后的药物,中药天然的含苷类药物有多种,根据药物不同的性质进行炮制,有清蒸、热炒、醋泡及酒炖等,按药性合理选取中药炮制方式。煎煮药物前对天然中药进行炮制,炮制后清水浸泡药物30 min,再进行煎煮,将药物中加入800 ml水,行武火进行加热,待沸腾后换至文火煎煮,保持约25 min,取400 ml过滤后的药液,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对照组服用未经炮制的药物,药方与观察组一致,去除中药炮制过程。患者早晚各服用药物1次,每次200 ml,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5 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服药后15 d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症状基本消失,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在15 d内有所改善,无明显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并且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χ2=5.000,P=0.02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例(%)]
中药是传统中医学的精髓,通常来说,中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较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为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根据患者的临床需求,对药物进行炮制调剂,可进一步发挥其药理作用。现代中医学注重辨证疗法,将药物特性和疾病需求相结合,通过中药炮制的方式,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含苷类中药多为天然中药植物,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在对人体进行治疗时需将药物进行加工处理[4]。采取不同的中药炮制后的药物的某些药性会被弱化或强化,根据患者疾病需要进行调整,让药物治疗疾病更具有针对性,避免药物毒性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5]。从药学角度对中药炮制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苷的保护稳定作用,对药物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抑制及药性的改变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1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保护作用 中药药材以天然的植物为主,含苷类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很多,植物的果实、花朵、根等作为药材使用均归类于含苷类药物[6]。含苷类药物的特点是具有多种酶,不同的植物细胞含酶量和酶类不同,与水解酶同时存在,苷具有被酶水解的风险。含苷类植物受到破环后,植物组织会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下被分解、破坏,苷会被转化分解,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受损,药物的质量下降,治疗效果会得到影响[7]。在对药物进行炮制时,一定要根据药物特征选取合理的中药炮制方法,不同的方法对药物的某种药性改善效果不同。对药物进行正确的中药炮制一方面能保证苷的稳定性,另外还能抑制酶的活性[8]。为保护苷的存在,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是中药炮制的常用办法,可快速消除酶的活性,阻止酶对苷的水解,避免苷转化为苷元或糖。根据药物特点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炒法是常见的炮制手段,可通过酒精和高温消除酶的活性,酒炒可突出药物的有效成分,维持药性的稳定。炮制后的药物通常更有利于切片、粉碎研磨,煎熬后的有效成分更突出。炮制方式的错误会导致黄芩、芥子等药物的功效下降,分解加快。
3.2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改善 中药炮制不仅能保护苷的成分,还能通过炮制手段调整药效。含苷类药物中的苷是该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因素,苷的含量越高,保存的越好药效越明显。例如以皂苷为主的药材,采用酒灸的炮制法,与炮制前相比苷含量有所上升,药效提升。
3.3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制效果 天然的重要成分复杂,药材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较强的含苷类药材进行特定的炮制,可有效削弱其毒性。有研究结果证明[9],醋制品、奶制品、豆制品可削弱含苷类药物的毒性,有效减少毒性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让患者用药更放心。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可改善患者预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3.4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药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可调整药材中物质的含量,改善药物性质,突出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性质。例如寒凉性的生地黄,中药炮制前的功效可以清热、凉血,通过酒炖、清蒸等方法进行炮制后,药性得到改变,化为甘温性,具有补精益气的作用。中药炮制会改变药物的色、味、泽、形等,生地黄炮制后会出现变色,黑色沉淀呈褐色状,药物的味也由苦变甘,药性更温和[10]。
合理的中药炮制方法可减少含苷类药物的毒性物质,有效避免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5 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炮制对含甘性药物的药效提升明显;患者服药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炮制可改善含苷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含苷类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炮制密切相关,中药炮制的方法对药效造成直接影响。为避免有效成分的丢失,应根据药性和病情选择符合的炮制方式,患者治疗效果进步明显。中药各种含苷类药物治疗时进行合理炮制,可调节药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