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的贵州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探索

2021-03-05 17:27:21于晓刚苗得庆
现代食品 2021年24期
关键词:预警贵州供应链

◎ 于晓刚,刘 哲,苗得庆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以来,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食品安全依然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全国学校教学秩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构建高校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预警体系势在必行。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实施监督管理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初步从制度层面建立了监测、评估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食品安全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预警所依赖的工作体制机制、技术支持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整合、分析食品安全全链条数据信息,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在复杂的食品供应链中寻找风险线索和苗头,提升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能力,是快速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因此,以大数据作为时代背景特点,分析当前高校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现状,重点透视发现高校大数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欠缺,提升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实际效能从而制定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将是未来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探索符合高校大数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为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具有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食品安全监测研究主要以食品安全监测、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框架,为食品安全监管和研究提供依据支持和基础保障。通过对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与监测、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以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4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与风险监测,为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提供了全新支撑,为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提供高效的手段[1]。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各环节的质量把控,使风险监测工作的运行得到持续改进[2]。另外,监测不同食品流通环节采集各类样品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有效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建立科学有效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管理机制,更好的发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作用[4]。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理念,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协同治理作用,从法律、监测、预警和监督等方面入手,从而创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以期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研究证实,食品安全预警主要是指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量化分析等,创建起一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功能体系,通过探索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完善的建议[6]。通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视角,着力探索研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信息采集、安全预警防控实践,总结归纳食品安全监测、预警防控中的突出问题,创制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预警举措,从而实现有效防控机制建设[7]。

1.2 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安全监管机制、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预警方法、风险防范以及HACCP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对目前高校推广O2O模式经营理念的现状分析,探讨O2O模式应用于高校食堂的优势[8]。通过观察O2O模式下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来寻找O2O模式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管理手段和策略。另外,通过分析我国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常规风险预警、突发事件为视角研究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对安全风险建立分级管理机制、信用等级机制等措施,从而综合协同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9]。研究表明,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师生的主要饮食场所,处于食品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为有效防范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高校师生饮食安全,通过借鉴和落实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为实现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0]。

2 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食品安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

信息数据封闭,无法流通利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监管平台采集食品企业产业供应链数据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管理规范缺失、权限、技术不成熟、商业安全以及商业价值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也会涉及数据采集中安全、隐私的问题,进而导致数据开放共享中数据流通、数据时效性、数据价值交易等问题。信息平台落后,导致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无法溯源。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机制不完善,导致数据质量不高,可利用率低,进而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利用,导致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无法溯源。

2.2 高校食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落后

现阶段部分监测任务可集中下发,但在实施过程鲜有考虑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只为被动执行完成任务。现行所谓的食品安全预警评估依据检测数据,通过召开专家会议判断食品安全存在风险并做出预警,预警指标设置简单机械,风险预警快速时效的发布机制无法体现,且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加上贵州大多高校仍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发布机制,广大师生对食品安全风险、规避风险相关的信息了解甚少。总之,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管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达成行之有效的监管目标。

3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贵州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议

3.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综合看来,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和改进贵州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系统的制度建设;确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促进建设统一的标准体系、分级组织实施的原则,稳步前进、加大投入,逐步建成科学运行、统一运行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3.2 建立高校食品安全数据共享机制

通过构建大数据、云平台等形式,构建贵州高校食品安全共享平台,融合协调高校食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参与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实现食品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成本节约。以数据信息共享协议为基础,更大程度的挖掘供应链各个环节最大价值,促进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总体收益稳中求进,最终使得数据开放共享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

3.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

为对高校食品供应链实施高质量全程跟踪监控,使该体系各环节正向流通管控在特定的路径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快速从供应链逆向流通进行溯源,因此必须强化供应链中安全路径运行的薄弱环节,从而使其跟踪与追溯对策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能力。通过构建大数据、云平台等形式,形成互联互通贵州高校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不仅可以追溯链条中食品的各个供应环节、甚至可延伸消费环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智慧平台。与此同时既缓解中小餐饮企业的成本压力,也解决其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贵州高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3.4 有效整合检测资源,提高分析预警的科学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确保有效的提高检测资源的整合、合理配置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预警阈值、信息处理模型等问题的研究,制定适合的风险分析与预警运作程序。大数据背景下贵州高校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可通过构建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食品安全状况等级与预警指标,结合专家知识,建立神经网络专家模型,在海量、复杂多样的数据中进行训练目标函数,从而挖掘关键数据价值、揭示潜在的关系,进而对贵州高校食品安全状态、食源预测预警,最终构建出适应贵州高校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4 结语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食品行业的冲击甚大,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预警运行的工作机制、技术支撑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尽快研究改进办法,建立完善贵州高校食品安全的风险检测预警机制,不断夯实贵州高校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基础。随着大数据相关支持政策的推进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不断规范,完善大数据视角下的贵州高校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成果,为扩展研究成果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实现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预警贵州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2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