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1499)
红薯作为一种粮菜兼用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等[1],其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保健功效,目前已被广泛关注,并衍生出许多产品,如利用红薯粉制作膳食面包已成为一种趋势[2],其维生素含量可达谷物的3~6倍,赖氨酸含量也比较高。近几年红薯在乌鲁木齐地区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经济效益日趋明显。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相关部门政策要求调减水稻,造成乌鲁木齐地区水稻面积大幅缩减,寻求适合在当地种植的作物迫在眉睫,而经过几年的引种栽培,红薯在本地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主要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对红薯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浅析,旨在更好地开展红薯生产。
根据海拔、气候与种植特点,选择适宜在本区域内种植的丰产性、耐逆性强且稳定的红薯品种。建议本地栽培红薯品种以普薯32为主。
红薯种植一般选用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土壤为沙壤土或壤土较佳。忌重茬,于播前施有机复合肥30 kg/667 m2,深翻30 cm 后打垄,要求垄形高宽,垄沟深窄。本地一般采用早春大棚提前覆膜培育薯苗,露地覆膜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采用绿色无公害栽培模式,施用农家有机肥作为底肥。
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可追施尿素10~30kg/667m2、钙肥(普钙)30~50 kg/667 m2和钾肥(硫酸钾)30~40 kg/667 m2;一般地块需要增加相应的肥力,可追施尿素30~45 kg/667 m2、钙肥(普钙)35~55 kg/667 m2和钾肥(硫酸钾)40~50 kg/667 m2。
2.3.1 栽培时间
本地一般在3月初开始播种(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调整)。
2.3.2 种植密度
具体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时间而定。
本地春季栽培红薯一般采用垄距80 cm,株距30 cm 模式,种植密度为2 800 株/667 m2,单产可达1.5~2.0 t/667 m2以上。
红薯作为一种块茎类作物,生育期所需肥料较多,尤其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后期追加氮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小,在其生育期水分过多,容易引起根系腐烂和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红薯后期结薯。
扦插后,红薯苗可在田间条件下2~7 d 内缓苗,于7~10 d后检查断苗缺苗情况,如发现断苗缺苗,需立即补种。苗期需要保证土壤的湿润。
分枝结薯期至茎叶盛长期是红薯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控蔓促分枝。薯苗在种植后40 d左右,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但茎叶封垄后生长旺盛,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此时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佳。乌鲁木齐地区7~8月雨水较少,需要及时浇水,始终确保田间最大持水量在70%~80%。对营养生长较快的陡长苗,一般采用喷施多效唑化控2~3次[3]。
茎叶盛长期到薯块膨大也是红薯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做到疏通沟渠,排涝排渍,做好通风,以防止因水分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此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期,做好病虫害防治较为关键。
9月份土地干旱的地块需要适时浇水,防治茎叶早衰,叶片变黄,促使薯块膨大,在浇水过程中追尿素10 kg/667 m2,清理垄和沟渠,做到通风良好,防止引起烂薯等问题而影响产量。
防治红薯根腐病关键需在种植前确保肥料完全腐熟,避免肥料带毒带病。
为害红薯的地下害虫一般用辛硫磷颗粒剂2~3 kg/667 m2拌土,比例1 ∶5,在起垄时与化肥一并撒在土壤表面,如地下害虫数量较少,危害不大可以采用辛硫磷兑水灌根。
红薯病毒病主要由蚜虫引起,因此早防蚜虫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可用吡虫啉与水按1 ∶30 000 稀释后叶面喷施进行防治。
一般红薯下部叶片出现发黄时即可收获。收获时要做好温度的监测,温度如果下降至15 ℃以下,红薯停止生长发育。温度低于9 ℃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冻伤[4]。一般收获前20~30 d不再进行灌水,以利于红薯的贮藏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