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举乾,杨志刚,楚光明
(1.第十师一八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北屯 836001;2.兵团林业和草原资源监测中心;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兵团林地面积162.07万hm2,包括有林地31.3 5万hm2,疏林地6.97万hm2,灌木林地104.84万hm2,未成林地6.47万hm2,苗圃地0.10万hm2,无立木林地1.25万hm2,宜林地17.56万hm2。
森林面积134.33 万hm2。主要包括山区天然林、天然灌木林、荒漠灌木林、河谷次生林和平原人工林。
兵团计有天然草地资源总面积约231.06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约211.07万hm2,山地区草地面积约178.53万hm2,平原区草地面积约25.53 万hm2,沙漠区草地面积约27.00万hm2。
兵团湿地总面积达28.52万hm2,分4类17型。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兵团湿地总面积的63.77%,约18.19 万hm2,包括河流湿地9.45 万hm2、湖泊湿地0.99 万hm2和沼泽湿地7.75 万hm2,分3 类13型。人工湿地面积约10.33万hm2,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和盐田,共4型。
兵团沙化土地(含沙漠、戈壁)总面积占兵团土地总面积的26.14%,达1 84.87 万hm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总面积达91.0 6 万hm2。沙化土地包括流动沙地(丘)16.69 万hm2、半固定沙地(丘)39.46万hm2、固定沙丘40.37万hm2、沙化耕地7.01万hm2、戈壁80.42万hm2、风蚀残丘(劣地)0.92 万hm2和非生物治沙工程地85.16 hm2。
兵团辖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价值高,包括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兵团共有5 类21 个各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自然保护区(4 个)、风景名胜区(1 个)、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1 个)和沙漠公园(9 个),总面积16.67 万hm2,自然保护地占兵团土地总面积的2.38%。
2019年,兵团三次产业结构为94.9 ∶3.2 ∶1.9,一产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特色林果业仍是传统的林业支柱产业。各师团特别是南疆师团优质特色林果产品多数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中国林业旅游与休闲文化服务企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其整体发展水平、服务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带动效应还需进一步培植。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小、散、弱”,缺乏主导产品和持续推动的资金保障,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滞后,尚未有效发挥规模效益,但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林果产业持续发力。2019 年,兵团经济林果种植总面积21.34 万hm2,产量335.39 万t,实现产值251.32 亿元,年加工量22.96 万t,加工产品实现产值25.61亿元,全年营销额6.79亿元。林果产业产值占一产产值的95.2%,已成为兵团团场职工特别是南疆团场职工就业增收的主要来源。二是花卉产业稳步发展。2019年花卉产业产值达到3 317万元,花卉盆栽植物产量554.3 万盆,现有花卉企业3 个,已建花卉市场5个,花卉从事人员522人。近年来,职工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兵团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花卉产业进入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业发展逐年兴起。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业产值在2019 年达到4.61 亿元,较2015年增长达62.9%(产值增加1.78亿元)。全年森林旅游247.68 万人次,人均花费206 元,带动其他产业25.77亿元。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产业在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生态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突显。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策研究,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出台《兵团人工防护林承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厘清落实师市、团场道路林、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责任主体,解决了团场过去因政企不分,林业管理由团场大包大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投资造林管护的积极性,释放了林业发展活力。出台《兵团草原承包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以定额承包经营方式将团场现有草原划分给职工承包经营。出台《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有效地促进了国有果树用地和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的确认和承包,赋予劳动者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群众发展经济林产业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强化工程建设标准。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兵团林业和草原局多次向兵团领导做专项汇报,并与兵团财政局、兵团发改委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本级财政配套支持。2018 年,兵团本级财政安排三北防护林配套资金1.5 亿元,配套资金达到1 500元/667 m2,提高了三北工程建设标准。同时,通过加大公益性造林投入,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当年吸纳社会资本造林投入3.6亿元。兵团自从“十三五”以来投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累计达到8.540 8亿元,包括新一轮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4.305 亿元,前一轮退耕地还林完善政策补助资金4.232亿元。
2.3.1 科学规划特色林果产业布局,加强标准园建设,狠抓产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一是持续优化林果产业区域布局,现已形成以南疆第一、二、三、十四师和东疆第十三师为主要区域的红枣产业带,以第十三师和沿天山北坡北疆各师为中心的鲜食与酿酒葡萄产业带,以第一、二、三、四师为主要区域的苹果、梨和核桃产业带,枸杞、杏、桃和沙棘也已集中形成了优势种植区。二是加强标准园建设,通过示范带动,狠抓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提高果品整体商品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如第十四师红枣产值已稳定在5 000元/667 m2以上。三是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广经济林主干型结果与葡萄“厂”字型修剪技术,果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
2.3.2 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联职工或(合作组织)”产业经营模式
一是在积极培育和扶持林果产业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方面作出努力,初步形成了果品质量和价格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9年,有包括国家级和兵团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超30亿元的企业有8家,超10亿元的企业有13 家。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的引擎功能,已形成果品加工业、葡萄酒业、农林特色产品加工业等特色资源优势主导产业12个。同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成立261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职工人数8 564人。二是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向加强建设特色林果产品品牌方向作出努力。目前,兵团已分别拥有新疆名牌产品、新疆著名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72 个、91 个和10个。如第一师“天山玉”苹果、第三师“兵团红”红枣以及第十四师“和田玉枣”等特色产品。三是以“互联网+”为契机,拓宽发展林果产品的销售渠道。兵团优质红枣、苹果、核桃、枣、葡萄、葡萄干和林类产品已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产品,每年网上“林果”产品销售总额超过3 000万元。
健全产业强化科技支撑,抓实科研院校科技服务,健全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定期举办林果业提质增效培训班,培训基层技术队伍、生产一线和贫困职工,提高生产技能。二是抓实科研院校技术服务和支撑工作。依托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的专家队伍,组建了林果提质增效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数据库。通过与专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将教学科研与基层培训指导双结合,把论文留在果园里,把成果留在职工家。三是组织专家重点对育苗建园、水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制定了兵团林果业主栽品种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已印制宣传图册5 000 余份发放至职工。
兵团推进绿化造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资金需求量大,见效慢,生态恢复期长,易受水土资源条件制约,需要长期持续建设。主要表现为:
由于兵团自有财力严重不足,生态建设和人工灌溉、管护费用巨大,造林绿化投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目前,人工造林国家补助标准仅为造林实际成本的20%左右,加之兵团自有财力不足,团场造林压力大,影响了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据测算:兵团沙区团场造林投入平均达到2 500元/667 m2以上,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仅补助500 元/667 m2,造林实际投资缺口较大。近年来,兵团植树造林用水紧缺状况日益凸显,水资源紧缺及用水成本过高的现状也已成为限制林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兵团11.80 万hm2人工防护林中亟需实施更新改造修复的过熟林和残次林为4.00万hm2,亟需配套灌溉渠系和节水设施的为4.47万hm2。特别是以杨树为主的人工林老化、退化和林相不整齐的问题比较普遍,更新改造老林带、修复退化林分以及改造低质低效林任务艰难。
只有局部草原生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据统计,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超载过牧和季节性利用不平衡等因素,兵团现有草原退化区域间差异大及季节性利用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生态脆弱的荒漠化草原植被破坏后极难恢复,亟待采取措施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治理。
兵团守护着2 019 km2边防线,特别是第四师、第九师和第十师辖区内1 050 km2的中哈边境线为边境森林火灾高发区,森林草原防火任务艰巨。同时,林业草原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进展较为缓慢。由于缺乏资金和保护管理机构建设薄弱,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亟需加强。
兵团各师团优质特色林果产品多数以销售上游产品为主,不仅产业链较短,且深加工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与此同时,林下经济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均较低,尚未有效发挥规模效益。大多数农民没有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做规模化、拉长产业链的后劲不足。
突出林草植被融合建设,按照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扩展造林绿化内涵,以水定绿。以科学的方法选择树种和草种,宜乔则种植乔木,宜灌则种植灌木,宜草则种植草本植物,加大乔灌混交比例,优化配置乔、灌、草结合。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加大退化林修复力度,加强未成林地抚育管护及中幼林抚育工作,全面提升林草质量特别是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功能。
制定林业用水保障政策,落实林业用水指标。加强防护林灌溉系统建设,恢复林带灌溉条件,满足防护林灌溉需求。一是在水资源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进一步统筹配置水资源,保障林业生态用水,落实国家和兵团林业用水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和再生水利用(如污水回用、植树造林等)方面作出努力,有效缓解林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短缺问题。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植树造林。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兵团实行差别化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将荒漠化防治纳入预算,力争逐年增加预算。二是各师市、团场作为防沙治沙主体,需持续发展加大防沙治沙资金投入,健全并完善区域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防沙治沙的工作中,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1]。
坚持绿色富民,充分利用林地、光热资源禀赋,积极培育生态经济兼用林,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和优质草基地建设,建成一批种、养相结合的林草产业基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林草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强服务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的能力。
加大环塔里木盆地周边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绿洲外围荒漠林保护和防风固沙基干林、农田防护林以及连队居住区绿化建设。促进沙区植被自然恢复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构建以沙区乡土植物为主的乔、灌、草结合,多层次梯度的防沙治沙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