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芳,彭华娟,陈凤清,陆雪梅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第二受害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事后可能出现心理阴影,影响正常工作[1]。为了尽快引导护理人员走出不良事件的阴影,需对其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目前,国内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第二受害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有关于针对护理层级管理中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后心理状态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基于本院已经建立的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分析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状态,报道如下。
以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期间我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374 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助理护士170 名,初级责任护士104 名,高级责任护士50 名,专科护士50 名,采用问卷方式对其发生不良事件后心理状态进行调查。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均值(28.66±5.33)岁。
以自行设计的“护理不良事件问卷调查表”为工具,对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内容大致包括如何处理问题、护理事件发生后的心理状态、希望寻求或者获得的支持来源等。
本次研究共发出374 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
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多依照程序上报,按不良事件处理,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按程序上报为主,同时自己解决和同时帮忙解决也占有较大比例,见表1。
专科护士及高级责任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心理波动相对较小,多表现为担心患者预后,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心理波动更大,生活受不良事件影响大,患者心理变化与生活表现(本问卷可有重叠选项)见表2。
表1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后解决问题的方式
表2 不同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心理及生活行为变化
临床护理任务繁重,在工作中难免因疏漏发生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也对护理人员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护理人员在不良事件中承受着身心压力,因此疾患者及家属成为第二受害者[2]。
心理问题与负性胜过呈正相关,护理事件作为负性生活事件,对护士的情绪将产生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其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3]。临床经验不同,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心态及处理方式亦有差异,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专科护士以及高级责任护士在面对护理不良事件时,基本选择上报,按不良事件处理,考虑是由于其临床经验丰富,对护理不良事件概念、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和执行度高的原因[4]。而初级责任护士与助理护士虽然大部分选择上报,但仍存在自行处理和同时帮忙处理的情况,分析是由于其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不良事件后第一反应是大事化小,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未能将自身摆在患者位置上,当然这与其临床经验不足也有密切联系,部分护理人员甚至不知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5]。在心理状态上,高级责任护士以及专科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表现相对镇定,对生活影响较小,是由于其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种突发事件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可处变不惊,而初级护理人员及助理护士则表现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分析可能是由于害怕面对患者指责、上级批评、同事的不理解等,进而对自己工作能力否定,产生离职冲动[6-9]。
综上所述,初级护士与助理护士临床经验不足,面对不良事件时多有害怕、恐惧、怨恨、痛苦、烦闷、自责等情绪,且难以宣泄,不敢上报,选择独自承担,从而导致危险倾向以及行为后果,护理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此类护士的心理疏导,给予关心、帮助,从心理上、精神上给予其支持。帮助其认清问题,同时培训不良事件报告程序、方法、加强责任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