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明
(山西中条山集团总医院 心内科,山西 垣曲 0437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90%以上的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不稳定斑块多为非阻塞性,多分布在动脉分叉处或血管弯曲处,斑块破裂后暴露出的组织导致血小板激活、粘附和聚集,产生凝血酶,最终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2]。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或濒死感、发热、白细胞增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值升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STEMI 发病时病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
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进而能够降解纤维蛋白,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瑞替普酶(r-PA)是第三代溶栓药物[3],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溶栓药物进行改造,是阿替普酶的单链非糖基化的中间缺失突变体,这种结构差异引起纤维蛋白结合减少,使药物半衰期延长。
因此STEMI 患者应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4]主要有两类: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有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兰替普酶等。
本研究选择2017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来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 人,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实验组选择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治疗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探究瑞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选择2017 年7 月份至2019 年7 月来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 人,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实验组选择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3 例,患者年龄为38-75 岁,平均年龄为(61.3±4.2)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 例,下壁14 例,前间壁10 例,侧壁6 例,下壁并右室2 例;实验组男性28 例,女性20 例,患者年龄为36-62 岁,平均年龄为(60.7±4.9)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 例,下壁10 例,前间壁8 例,侧壁8 例,下壁并右室4 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性不显著。本实验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无精神疾病及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心电图、心率、心功能等动态监测;先给予阿司匹林300mg 和氯吡格雷300mg 嚼服,第二天及以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 每天一次口服以抗血小板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使用止疼药、硝酸酯类扩管减轻心脏负荷以及他汀类药物稳定粥样斑块及对症治疗[5]。
对照组患者使用150 万U 尿激酶,溶媒选择100mL0.9%氯化钠,静脉滴注30min;实验组患者使用18mg 瑞替普酶,溶于10mL0.9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时间>2min,间隔30min,重复上述方法注射同一剂量。
两组患者治疗1h、2h 后冠脉再通率、治疗后并发症以及1 个月死亡率。冠脉再通率[6]判断标准:溶栓2h 内,患者胸疼、胸闷症状缓解或消失;溶栓2h 内,ST 段下降幅度>50%;溶栓2h 内,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肌酸磷酸激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到12-18h 内出现。
符合以上4 个标准中2 项或2 项以上的标准为冠脉再通,第二项和第四项标准比较重要,但第一项和第三项组合不能确诊为冠脉再通。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溶栓后1h、2h,实验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1h、2h 冠脉再通率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及1 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 世纪80 年代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7]。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具有发病危急、病情严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对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第一代溶栓药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和尿激酶(Urokinase,UK),无溶栓特异性,开通率较低;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具有特异性,半衰期短,给药方法复杂;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主要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形成纤溶酶(Pm),继而溶解纤维蛋白,成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达到溶栓的目的,具有特异性、渗透性好、溶栓速度快、溶栓效率高、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少及给药方便等优点[8]。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2017 年7 月份-2019 年7 月来我院收治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 人,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实验组选择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治疗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显示溶栓后1h、2h,实验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瑞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溶栓效率高于尿激酶,冠脉再通率高,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