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拓宽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围绕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结合本校公共课的现状,提出推进公共课改革的探索方案。
关键词: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公共课;教学改革
“公共课”是所有高校都设置的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是全体大学生都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关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具备的思想教育、知识能力教育、综合素养教育,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活及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曾在2019年召开的高校教务处长会议上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一流本科建设必须要有一流课程。当前,笔者所在的高校正在全力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对其而言,高水平的学校发展必须不断提升现有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努力建设金课,淘汰水课。
目前,笔者所在的高校正在逐步推进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如从2020年开始,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试点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微积分(一)》课程试点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形式改革;在《高等数学—微积分(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试点实施教师挂牌授课模式;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微积分》系列课程实施分级教学形式;在多门课程实施教考分离。但由于公共课长期以来所存在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共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变化,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彰显“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提高公共课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引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充分发挥公共课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育人与知识能力育人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综合改革。坚持结果导向,提升学生获得感和学习效率,针对本校公共课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体现公共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切实提高本校公共课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管理。坚持持续的质量改进,推行公共课选课制度,实施评课和评教制度,规范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三、教学改革的涉及范围
针对全校目前所开设的所有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诚信教育、数学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体育课程、艺术审美等课程,从本校2020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公共课的改革和探索。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更新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上级规定,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出调整和更新,选用体现教学内容的高水平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创新性得到高度统一。课程教学内容与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保持高度一致,有效落实本校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
率先实施“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结合公共课的课程特点,其教学组织形式可多样,可采用分级分类教学形式;优秀主讲教师大班授课、其他教师小班辅导(习题课、延伸阅读、学科竞赛辅导、学术类社团活动等)教学形式,线上自主学习、自主测试等教学形式。
(二)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等,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公共课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开展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强化公共课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积极试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公共课的教学效能。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教师挂牌授课,教考分离
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本校在公共课中率先实行选课制度。强化公共课的课程平台建设,引进试题库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自主开发课程试题库;试行教师挂牌授课,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逐步探索并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動态的考试管理模式。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设立公共课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用于公共课教学改革,明确目标任务,专款专用,责任到人。对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的公共课教学团队,纳入教学创新激励团队建设,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绩效支持。
(二)加强公共课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
加强公共课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公共课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批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课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鼓励公共课结合教学改革建立可持续的课程评价与质量改进机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不断提高公共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公共课教学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确保公共课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晓锋.高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8-111.
[2]李紫玲.基于大学生认知的高校公共课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3):35-36.
[3]冯惠敏,朱秋月.“一流本科”建设中的高校公共基础课课堂变革审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9(10):96-101.
作者简介:肖远志(1980.04-),男,汉,大学本科,湖北天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