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各位小伙伴好呀,这里是左一~欢迎来到我的【未必】小栏目,一起了解心理学,和各种有(奇)趣(奇)好(怪)玩(怪)的小知识。
以下是太长不看小总结:
1. 依靠控制饮食减肥不成功,不一定是因为既懒又馋,有可能是因为大脑控制不住呀。
2. 为什么有人在网络上那么尖酸刻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非实名制、博关注、心理负罪感降低等,所以,在这里释放出恶意,往往比在现实世界里容易。
3. 整洁的环境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提高效率,减少焦虑,但电脑桌面到底要不要整理,当然是看心情咯。
吃炸鸡的时候,脸上会出现什么?笑容!
对于嗜吃如命,对吃有着非常执着且坚定的信念感的人而言,通过采用限制性进食(减少摄入、控制饮食甚至节食)的方法来减肥或者维持体重,绝对是一种泯灭人性的行为。更何况,这种方式,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
比如说我!
出于健康考虑——是的没错,能让我主动减肥的只有健康,如果单纯只是为了瘦的话,它不配。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采用运动+健康饮食这样的减肥模式,虽然运动这一块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但健康饮食方面,大多数时候还是控制得挺好的。
那少数时候是什么个情况呢?差不多也就是前功尽弃这么个形式吧。
比如,在坚持了一个月没吃蛋糕等甜食后,会忍不住想奖励自己一个巧克力千层、甜甜圈、芝士蛋糕。或者会突然疯狂想吃,那种抓心挠肝坐立不安就是疯狂想得到的心情,不知道你们体验过没?
那蛋糕都吃了,干脆再来杯奶茶吧,反正也没差,吃什么不是吃呢?!
或是学习压力太大的时候,容易焦虑,一焦虑就不开心呐,生活太苦了,就不要为难自己了,吃点儿炸鸡高兴高兴吧。
得,最后这种突击式的吃法,基本就让之前的努力全打水漂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的话,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怎么说呢?就是当采用这种方法时,人对食物的探测(反应)速度更快,对食物相关的认知也更敏锐些,有限的注意力可能都不自觉放在了食物上,反倒违背了一开始的初衷,只想吃吃吃。嗯,大概就是所谓的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吧。摊手.jpg
二是缺乏对食物线索的抑制控制力。就是当你的目标是控制饮食时,潜意识里却都是与之相反的关于吃的欲望,你的大脑在执行这个抑制控制功能时,有点儿力不从心。基本屬于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
毕竟让人快乐的食物,相对来说都不是很健康,谁能拒绝一块皮脆肉嫩多汁的炸鸡呢?
Why are you so mean?
近来常听朋友吐槽的一句话是:远离微博保平安。
因为网上杠精太多,不好好说话尖酸刻薄的人也太多。很多事情明明是有讨论空间的,但有些人就是听不得不一样的声音,大有“顺我者异父异母好兄弟,逆我者骂不死你算我输”的架势。
那么问题来了,是尖酸刻薄的人都常驻互联网,还是因为隔着屏幕,人们没法顺着网线去揪人,所以有些人就变得尖酸刻薄,言论极具攻击性呢?
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早前的一篇文章《Why Is Everyone on the Internet So Angry》里,心理学家Markman总结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一、在网络上,评论者们通常都是匿名的,这就意味着不需要为他们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且网络上和其他人的距离也会让评论者对于自己发布的攻击性言论不再有负罪感或者顾忌。
二、现实生活中很难说出口(或者没有机会说出口)的话,比如一长串的内心独白(往往只存在于电影中),向聆听者输出的长篇大论,或者恶毒的话语,用书写打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容易很多。所以人们在网络上释放出恶意时,往往比在现实世界里容易,也更肆无忌惮。
三、网络上的言论,很少是实时性互动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交谈双方面对面,可以即时作出反应,网络言论更像是一种个人观点的疯狂输出。当这种输出接收到同样来自网络的言论反馈时,评论者会变得更为极端,越发使用自以为是的表达。而其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讨论,只是为了驳倒对方。
四、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有真正作出行动时,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在网络上,只需要抬杠,或者言辞激烈,写一些观点极端的话,就能轻松获得关注和影响力。
五、有些自媒体或者大V的错误引导,让人们以为愤怒和仇恨才是交流中的常态,或者进行让人讨厌的人身攻击,才能让人接受自己的信息。
虽然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但说出去的话,给别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你永远不知道,在网线另一端看着你的言论的人,正处在什么样的风浪中。
希望大家都能平心静气,不舍爱与和平。
整理与否,你开心就好啦 !
这个世界上使用电脑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电脑桌面非常干净整洁的,和桌面乱到惨不忍睹的。
实不相瞒,我属于第二种。
我的电脑桌面,总是密密麻麻放满了各种文件、应用程序,别人不仔细扒拉根本找不到东西,但我自己却看得非常顺眼,想找什么文件一扫就能有。
因为我习惯把没做完的事情(资料啊、稿子、ppt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等完成后再拉入分门别类的文件夹里。但问题是,事情总是做不完的嘛,所以桌面自然也就没有清爽的时候。
科学研究表明,混乱的环境会占用人们的视觉资源,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降低人们完成思维任务的效率。整理有助于提高效率,同时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而从心理学上来看,收纳整理可以消除失控的焦虑。这就好比有些人在学习压力大,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开始打扫卫生一样(没错我有位朋友就是这样的),通过这种规整的方式,让自己的焦虑感降低或消除。
当然,整洁与否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只能说每个人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
弱弱说一句,谁要是未经许可就帮我整理电脑桌面,虽然知道对方是好心,但我还是会有点儿生气的。因为它虽然有点儿乱,但东西在哪儿我都知道,反倒是被整理后,就什么都找不到了,或者需要花时间去找,这就让人很头秃啦。
编辑/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