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婧超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87)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民航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智慧民航建设已成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智慧民航建设成为民航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贯穿于民航安全、服务、监管等诸多方面。民航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智慧民航建设是提升民航服务品质、提高民航监管能力、推进民航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2]。
我国民航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是“十四五”期间民航发展重要目标,智慧民航建设是我国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根本路径。民航信息化、数字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要的驱动力。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民航要立足“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运行、智慧监管”四个场景,加强数字感知、搭建生态系统、完善数据治理、强化网络安全、支持行业创新[3]。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9 年底,国内实现“无纸化”出行的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有229 个;37 家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平均自助值机率达71.6%;毫米波安全门、人脸识别自助验证闸机等新设备,机场高级场面活动引导控制系统(A-SMGCS)、行李跟踪系统(RFID)、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得到积极推广应用,智慧民航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在智慧民航建设中起主要作用。
移动互联网包含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可实际应用与开发移动终端上的系统有电子版机场交通指南、开发航班查询系统、开发电子登机牌系统、开发机场无线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可全面实现机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服务整合,打通机场全业务生态链[4]。
近年来,我国民航产业在经济推动下,飞机数量和航班架次成倍增长,急需通过云计算等应用提升空管能力和水平,提供更为便捷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气象服务等。民航机场可通过云计算应用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按需分配、动态调度等,如图1 所示。
图1 飞行排班风险评估系统要素
对飞行排班和执行过程的风险评价,是保障航班安全、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飞行排班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飞行运行安全,基于对人因的分析,采用大数据应用开发航班飞行排班风险评估系统,从飞行员飞行技术水平,对安全指令的学习情况,航班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技术等级、考核通过率等多维度保障飞行安全[5]。
机场物联网数据采集包括:行李条码数据(RFID)、楼内重要设备状态信息、楼内旅客热点数据(WIFI)、工作人员日常行为数据(门禁)、楼内人员密集数据(视频)、场内车辆位置信息等。
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是现代科技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精湛的工艺和水准。特别是在智慧水平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兴机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提高了旅客服务感受,节省服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采用RFID 定位摄屏跟踪系统,可以精准定位旅客行李的位置,保证旅客行李提取的便利。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机场信息系统,实现机场与机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机场管理水平,旅客真正感受到人性化和智能化。
2021 年5 月8 日,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与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兰州正式签约揭牌,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探索推动5G 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甘肃民航广泛运用,为甘肃民航智慧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兰州中川机场持续加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地面运行效率、完善A-CDM 系统建设,提升航班运行品质和航班正常率。持续完善以运行控制、机场保障、流量管理和考核机制为核心的航班正常管理体系,运用无线站坪调度系统、A-CDM 协同决策系统,实现航班保障全链条的精准管控。自主研发升级“中转晚到行李追踪系统”,研发“五检查、六复核、七提醒”标准化作业流程,实现行李装卸零差错。自主开发触屏查询终端系统,实现自助值机、路径规划、信息查询等多种个性化自助服务。建立全流程无纸化通关体系,升级“航信通”系统,使用人脸识别,极大提升安检验证环节的准确性和验证效果。
虽然民航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和物力,但是机场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与发达的信息化衔接还不完善。
目前,国内机场之间、各相关部门之间还是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技术、业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方面还有差距,容易造成重复作业和资源浪费现象。智慧民航建设中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各方资源。
民航业信息化最大的障碍是民航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部分信息化人才掌握信息化专业技术,但是缺乏民航管理相关知识,有些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无法将信息化与民航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信息化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民航区域均衡化、协同发展的问题较为明显,部分地区民航基础设施较为先进,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是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空管方面也是存在不均衡问题。
智慧民航建设的目的是提升旅客的服务体验,所以要突出“人性化”,并非简单的将新技术、新设备堆积起来,要通过旅客的体验感调查、体现指标量化等方式完善方案,提升体验感。同时,智慧民航的建设要以安全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比如,缓解客流量较大时间的安检压力等等。
民航是一个人才和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很强,也是展示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民航信息化建设方面要统筹区域发展,以区域枢纽机场为核心、干线机场为重点、支线机场为辅助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协同发展。
以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着力点,持续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整合科研机构和IT 企业研发能力,与机场、航空公司等运营单位联合开展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新技术、新方法与民航深度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强化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资源集成,解决当前信息数据分散、不能有效应用的难题,把信息化建设从被动转为主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储备互促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航创新主体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信息管理方面专业人才,根据需要培养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为智慧民航建设提高人力保障。特别是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加大力度,完成民航人力资源体系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