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与预后

2021-03-04 09:38李锦萍
甘肃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住院

李锦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受到肠道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由于小儿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全,且脑部功能及脑部组织等处在发育阶段中,一旦患儿在发病之后,不仅会影响到其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到患儿正常发育,导致其出现癫痫等后遗症[1-2]。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患儿时主要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与支持治疗,虽然大多数患儿经治疗后能够基本恢复,然而有少数患儿因病情较重易存在程度不同后遗症,需辅以合理、有效护理干预,以此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3-4]。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96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例,探讨将系统护理应用于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以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来武威市凉州医院接受治疗的96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研究,将护理方案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护理组(n=48)与系统护理组(n=48)。常规护理组:男26 例,女22 例,患儿年龄上限值为11 岁,下限值为1 岁,均龄为(5.2±2.0)岁,发病至来院就诊平均时间为(3.2±1.0)d;系统护理组:男24 例,女24例,患儿年龄上限值为10 岁,下限值为2 岁,均龄为(5.3±1.8)岁,发病至来院就诊平均时间为(3.3±0.9)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与对比。

本研究病例选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者;(2)了解研究内容,同意加入到研究中,且签署协议书者;(3)满足院内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4)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惊厥、恶心呕吐、高热、头痛等。

本研究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头颅疾病者;(2)研究中途死亡者;(3)精神、意识障碍者;(4)合并其他组织、系统病变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发热护理、呕吐护理、常规健康宣教、密切监测患儿各项体征变化情况等。

系统护理组:基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强化心理干预:当患儿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积极调整患儿及患儿家属情绪,主动与患儿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做好患儿家属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以通俗易懂性语言将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影响到患儿预后效果、康复效果等因素向患儿家属进行讲解,耐心解答家属疑问;以亲切态度与得体行为,主动与患儿交流,可通过与患儿玩耍、看电视等方式,提高患儿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强化对患儿实施心理疏导,当患儿按时用药后,可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儿依从性;(2)临床症状护理:密切检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医师展开对症处理;对于发热患儿,主要采取降温方式进行处理,以采取静脉补液、物理降温等方式,可有效预防患儿出现脑水肿、脑缺氧等并发症,及时了解患儿出汗情况,需及时更换其床褥、衣物等,以温水对患儿皮肤进行清洗,避免其出现感冒症状;对于处在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患儿,需调整其体位为平卧头侧位,将软枕垫在患儿背部,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分泌物顺利排出,可适当将患儿上半身抬高,以此来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每隔2 h 对患儿进行1 次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避免患儿出现压疮症状;定时进行叩背处理,以此来加快痰液排出速度,预防患儿发生肺炎症状;(3)饮食干预:在饮食方面,应结合患儿病情及爱好,为其制定出个性化饮食方案,确保机体每日摄入足量营养物质,以此来加快患儿康复速度;(4)康复护理:在患儿病情逐渐稳定之后,需鼓励患儿尽早下床活动,通过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语言异常、肢体功能异常患儿,可指导其展开康复训练,如言语沟通、下地行走、翻身、关节活动等,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劳累。

1.3 指标观察及评定标准

(1)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包括惊厥症状控制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道症状缓解时间、头痛症状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2)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疗效判定:①临床症状并无改善,少数患儿甚至出现病情加重,判定为治疗无效;②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患儿肢体活动及肌力活动基本上恢复至正常水平,存在轻度的后遗症或并无后遗症,判定为治疗有效;③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儿肢体及肌力活动恢复正常,并无后遗症存在,则判定为治疗显效;(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言语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脑水肿及呼吸道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 21.0 进行处理,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应用卡方值(χ2)校验数据,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则以()进行表示,应用(t)值校验数据,以P<0.05 作为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系统护理组惊厥症状控制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道症状缓解时间、头痛症状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n=96)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n=96)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系统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

常规护理组(n=48):言语功能障碍3 例、肢体功能障碍2 例、脑水肿2 例,呼吸道感染2 例,总发生人数9 例,总发生率18.8%。

系统护理组(n=48):言语功能障碍1 例、肢体功能障碍1 例,总发生人数2 例,总发生率4.2%。

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系统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χ2值为5.0310,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因感染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程度不同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惊厥、昏迷、头疼及发热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甚至还会导致患儿死亡,再加上患儿年龄较小,难以准确描述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影响到临床医师对患儿病情进行判定[5-7]。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之外,还应当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目的是为了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及病死率,明确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以此来促进患儿康复。常规护理侧重于护理疾病护理,且护理内容较为简单,护理形式较为单一,很难满足患儿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而系统护理通过系统化处理各个护理环节,结合患儿情况对其展开全面护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性特点,进而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护理与治疗[8-12]。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及系统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组,系统护理组患儿惊厥症状控制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道症状缓解时间、头痛症状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系统护理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由此证实该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可推进患儿康复进程,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家庭负担,而且还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