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一 引言
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步从“精英”向“大众”转型。规模的扩大也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冲击,人才培养质量屡遭诟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任重道远。在总结、学习、反思之后,学院施行了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的“雙导制”研究生协同育人制度。在学院党委书记的支持和领导下,多措并举发挥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的双育人主体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育人成果最大化。
二 拓宽沟通渠道,让“双导”同心
1.相同的办公场所,营造天然的交际场
学院辅导员和老师都是在同一栋楼里办公的,且学工办就在一楼,平时门均是敞开的状态,老师们只要上楼便都会从门口经过,辅导员与导师们就在一次次路过打招呼、帮忙接收文件、紧急借个纸笔、分享新晋美食这种日常小事中日渐熟悉了起来。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环境,对这栋楼宇都有着近似于家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本身就能拉近辅导员与老师之间的心。此外,这种对学院的强归属感也会在辅导员、导师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也在无形中对自己的学院有了更多的和敬畏之心。学生定期以班级、党支部为单位,自发到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既践行了“劳动育人”,又增强了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院的凝聚力。
2.抓住每一次交谈的机会,分享学生近况
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在同导师们熟悉起来之后,可以大胆地主动出击。可以同导师们结伴前往报告会场、相约至教工餐厅用餐等等,抓住每一个路途上、饭桌上的交谈契机,互相分享掌握的学生近况。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导师还是导员,都是十分乐于了解学生动态的,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另一方面未来工作、科研、教学的开展也会更加便利。
3.内部一视同仁,互尊互敬互爱
学院无论是日常工作、福利活动、学习研修,都不会区别对待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上至学院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均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尊重。每两周一次的学院例会上,辅导员不仅也要出席,学院领导在做工作总结和计划展望时,偶尔还会对学工口的工作成果给予表扬、对辅导员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让辅导员和导师对彼此工作的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未来协同配合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困难和诉求。
三 规范交流形式,让“双导”交心
1.做好学生分类
为了更好、更高效地同导师进行交流,辅导员将全院学生按照分管导师进行了分类,如学生既有一导又有二导,则以二导为分类标准,因为相较于一导,学生的二导往往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们直接接触更多的人。在做好分类的基础上,辅导员以师门为单位,依次找某一导师的几个学生谈话。当某一导师的学生们全部都谈过一遍后,辅导员再找这一导师进行系统的沟通交流。
2.注意交流内容
在交流内容上,辅导员应具备边界意识和分寸意识。同导师聊学生近况不等于什么都说、各种“卖”学生,更不是向导师投诉学生、告学生“小黑状”,发泄对问题学生的不满情绪。而应是挑一些导师能帮忙开导、帮忙解决的事情说,很多时候,辅导员更像学生们的哥哥姐姐,而导师却更像他们的父辈母辈。学生交往多年的男/女朋友分手了,导师对他们的安慰和开导会让他们倍感温暖,避免一时想不开做傻事;学生家里突发父母病逝、重大灾害等状况,导师的人脉、资源有时能帮忙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除此之外,辅导员在同导师交流时应多讲学生的优点,让导师有成就感,而当有一天这些夸奖从导师口中传达到学生耳中时,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认真记录过程
应当注意的是,辅导员在找导师沟通之前,应提前“打好草稿”,即简单罗列出要沟通的学生和学生近况,做到有的放矢,高效沟通。下附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导师”沟通记录表,辅导员在与导师沟通前需填写好此表一式两份打印出来,一份给导师留存,另一份则是方便自身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导师反馈的学生情况,每次沟通交流结束后,找专门的文件夹做好备案入册,方便日后查看。
四 立足学生活动,让“双导”齐心
谈心交流搭建的是“双导”间最直接的沟通平台,学生活动则是“双导”协同育人最直接的实践平台。在学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辅导员、导师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主体作用,从自身擅长的角度出发协同配合,向着同样的育人目标发挥不同的育人功能,实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
结合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学院开展宣讲团活动——导师团理论指导,辅导员日常管理。由十多位教授、学者组成的指导教师团,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师生备课会,为宣讲学生的讲稿、教姿教态把关;另一方面针对重大时事,及时为宣讲团开设专题课程,保证宣讲内容的前沿性。通过日常学习、专家指导、集体备课、专题教学等手段,多措并举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确保学生对外输出内容不出错。在确保宣讲团的理论正确性后,由辅导员负责依托校内外各二级学院、社区街道、企业单位等实践基地,建立起“理论-学习-实践”闭环螺旋上升式学生培养模式。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宣讲团建设:1、做好研学考察。深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现场研学,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2、注重校际交流。为开阔团队眼界,提升宣讲水平,同全国各地优秀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队保持沟通交流。3、践行实践育人。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在校内外大范围开展党史宣讲,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青年学子时代责任的实际行动。辅导员同校内各二级学院、校外各社区街道、企业、中小学等单位对接,为宣讲团联络实践资源。
五 结语
双导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调动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两大主体的育人主动性,充分保障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辅导员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心理疏导、党团和班级建设、就业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导师则侧重于给予学生日常关怀、学业指导、科研思路。辅导员应学会“借势”,通过与导师配合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来弥补自身时间、精力、专业、阅历方面的不足,拓宽育人渠道。辅导员和导师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下形成过“角色互补”,必将进一步实现研究生育人工作的全面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 白云,冷文勇.“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辅导员—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97-99.
[2]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探究[J]. 任玥.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04)
作者简介:
孔繁实 (1990-7-29)性别;男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人 民族:汉族 职称:助教,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