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垃圾的回收处理及其再利用

2021-03-04 04:45陈发涛张云飞余佳润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再利用回收处理方法

陈发涛 张云飞 余佳润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的匮乏也随之凸显,并日益严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再利用无疑是一条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我国废弃物资中蕴含着巨大的财富,这些垃圾弃之为害、用之为宝,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使之变废为宝,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垃圾的分类; 回收; 再利用; 处理方法

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同步进行。然而,在总体上保持着快速、稳定增长趋势的同时,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趋势、处理处置现状及其造成的环境问题则不容乐观,二者呈正相关系。从1987年到1996年10年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增加了近1倍。目前,全国约有2/3的城市已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仍将持续快速增加,城市垃圾量的增长势头仍很难遏止。城市垃圾产生量还将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产生量将达5亿吨【1】。

大量的垃圾堆放在城市周围,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污染危害。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已经阻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正文:

我国目前对于垃圾处理分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旧模式,向国际靠拢,更新垃圾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的新模式。国外城市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已进入综合利用阶段,其资源化利用率已达60%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以废纸为例,我国目前废纸回收率仅为20%左右,每年流失的废纸约600万吨,相对于浪费木材240万 M3,浪费森林资源1010万M3。据统计,目前全国垃圾填埋场和堆放场中CH4气体1年的排放量,相当于700万吨左右的煤炭的能源潜力,直接经济价值达10108万元。【2】可见,我国城市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力。而循环利用方式的建立则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为内容的行为原则。

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的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垃圾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由于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垃圾产生来自包装,因此,过度包装或一次性的物品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

2.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资源化原则: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由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原则可以看出,我们对待垃圾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其目的,不是仅仅减少废弃物的体积和重量,使得垃圾填埋场等可以用得时间长一些,相反,它是要求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减少由线性经济引起的环境退化。

专家指出,再生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它们如果不能化为宝,就会成为公害。目前这些“破烂”废弃物在各大中城市郊外堆积如山,总重量达70多亿吨,占用耕地5亿多平方米。从卫星上看,我国大中城市绝大多数被成千上万的垃圾填埋场包围,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2001年,我国668座城市所丢弃的垃圾多达1.7亿吨,而清运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3000万吨垃圾我们无法清运,在那里被随意地丢弃着【3】。

2002年9月,由香港亚太环保有限公司独家投资的广州亚太生活垃圾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香港亚太环保有限公司到2004年将投资约2.8亿元,在广州建立起一座日综合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垃圾厂,从而正式拉开了外资进军中国垃圾产业的序幕。

我们的垃圾堆里埋藏着的财富也越来越多。由于天然气、煤气以及生活用电的大面积推广,在城市垃圾中,几乎占到一半以上的炉灰煤渣已悄然引退,而大量的有机物质比例迅速增加,这些东西都不是废品,都是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只是我们未能将它们加以认真地开发利用而已。据业内专家分析,在城市垃圾的比例中塑料占到了8-9%,玻璃占到了4-5%,纸张占到了2-3%,而树叶、蔬菜根皮、瓜果皮核等有机物,所占比重高达20-25%,这可以直接转化为绿色肥料,卖给城市绿色农业生产业。这都是丢弃在垃圾中的财富【2】。

如果我们将其中的有机可燃物质加以燃燒,一吨城市垃圾其热能相当于半吨煤炭。垃圾发电、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早已不是纸上谈兵。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中国也已渐成新兴产业。

据专家们预测,在未来的三十年间,全球在环境、能源、农业、绿色食品、信息高速公路、制造业和医学等领域,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而其中有关解决环境问题的"垃圾处理"新兴技术被排在第二位。足以可见它的前景是如何被全球有识之士所看好。有专家说,在新世纪,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有望达到50%以上【4】。这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学报》,徐新华主编2002;

[2]《城市垃圾资源利用前景分析》,何品晶等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3]《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

[4]《中国垃圾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向》,上海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再利用回收处理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