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1-03-04 11:50王凯丽,李散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4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王凯丽,李散散

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培养当代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竞赛为前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能够从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研究基于成果导向原则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将创新理念融入高校日常教学中,辅以学科竞赛活动和多维度评价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成果导向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171-03

1 引言

学科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锻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通过参加具体项目或者竞赛,通过团队合作,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基于成果导向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基于学生学习产出为驱动的结果评价和过程重建。[1]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基于成果导向原则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重视学生通过完成探究性学习目标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设计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质疑、创新、协作等能力,通过成果导向和探究学习,培养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学生能力。

从竞赛角度来讲,基于成果导向原则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任务目标的设计将更加具有导向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基于竞赛、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锻炼学生的组织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各大高校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纷纷开启,设置专项资金,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但是对于如何更加深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依然缺乏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鼓励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探究学习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2 实施在竞赛前提下,构建基于成果导向原则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2.1赛训结合,结合课程体系,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

学科竞赛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养,本文通过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让理论知识能够在竞赛过程中进行深化和理解。同时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里以竞赛项目为驱动,在理论教学中融入竞赛学习,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同时为将来参与竞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

大一學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大一主要是学生的兴趣培养阶段,通过新生创新创业入学教育,以及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参观高年级创新竞赛作品、参与创新讲座等,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加入高年级创新创业小组,为学生打开进入创新思维的大门,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入门培养。

大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创新实践小组,在课堂学习中,以竞赛项目驱动的方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竞争学习和协作学习,并从参与校内竞赛开始,对竞赛模式进行初步了解,掌握竞赛技能和简单基础知识。

大三大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成熟阶段,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已经基本成熟,学生可以利用竞赛信息化管理平台参与学科竞赛,让学生真正踏入竞赛项目的自主实践阶段,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2.2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原则的探究式学习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它关心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最终获得的能力。它主要关注四个问题,一是想让学生学成什么?二是为什么让学生学这些内容?三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四是如何获知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愿景中的学习成果是第一步,课程、评价等都是为了支撑预设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2]本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论基础,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围绕专业课程目标和学科竞赛项目目标,设计问题情景,在专业知识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竞赛的特点,让学生围绕问题情景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论基础,基于竞赛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体现的是学生基于问题情景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目标导向问题情景式学习

基于问题情景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竞赛目标要求,设计问题情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竞赛场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共同为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能力。

(2)合作学习

在学科竞赛中,要求团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合作完成竞赛作品,需要团队分工合理、通力合作、共享创意、创新力足,队长要具备决策和组织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充分发掘每个成员的兴趣并培养提高,成员之间知识互补长短,能够通过合作,完美解决问题情景,提升创新能力。

(3)课外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基于微信的信息化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基于竞赛的自主学习,竞赛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竞赛信息、竞赛题目,为学生提供竞赛信息交流和竞赛报名平台,让学生在课外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建立基于成果导向教原则的探究式学习外,也需要关注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综合利用微信实时交互、信息推送精准、传播信息多样化、快捷便利、用户黏性强等优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开发创新创业微信移动学习平台,为学生的交流和参与竞赛等提供更多方便;竞赛信息化平台依托微信便捷的即时通信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在课下交流沟通的渠道,同时也让学生可以在课下向老师提问或者提出意见。并通过建立讨论区,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头脑风暴、展示创意和作品的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课下交流、分享创意的机会。线下与线上课堂相结合,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保障。

3 闭环反馈与评估机制

3.1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多元化

当前高校课程学习评价,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成绩给予学生总结性评价;同时评价标准缺少维度,尤其是基于竞赛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除了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其他困难,学生可能经过认真的实践依然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会打消学生学习和参与竞赛实践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研究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维度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更加综合性的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将包含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团队互评、企业评价、学校评价等。力求从更多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在评价维度方面,除了对于专业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之外,也注重学生在竞赛和团队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沟通交流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关注学生竞赛作品和报告中对于问题分析的深度,问题解决的逻辑和创新之处,对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团队的合作交流情况,团队答辩反应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

3.2评价反馈促进评价目标达成

评价标准是对教学目标的静态呈现,反馈则是对教学目标的动态改进。本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为理论基础,从专业课程目标和竞赛项目目标出发,对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维度进行多元化拓展,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完成闭环反馈评价模式。具体流程为:第一步根据专业课程要求和学科竞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评价标准;第三步根据评价标准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第四步综合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给出评价结果;第五步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反馈。

3.3借助竞赛信息化平台,推动教学评价改革

以往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针对这些情况,为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搭建竞赛信息化平台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借助竞赛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讨论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根据微课视频观看情况、在线分享、讨论情况等对在线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或者在线学习后及时得到自己的评价结果,让评价在更加客观的同时更加便捷、即时,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方便性,定期将学生的作品、实验报告等进行评价。

除了教师评价外,为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邀请企业、学校同行专家、学生等借助竞赛信息化平台共同进行多元化评价。

1师生互评:竞赛信息化平台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下学习情况、讨论交流情况、线上测试情况以及上传的作品和实验报告情况等形成完整的学生学习记录,教师通过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学习记录定期给与学生客观评价。

2学校同行专家评价:学校同行专家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能够对于基于竞赛的教学模式目标设置和评价标准给与合理的评价,同时,还可邀请同行专家登录竞赛信息化平臺对学生的作品和实验报告情况等进行评价。

3组内互评:竞赛项目作品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之间根据项目完成期间组员的合作态度、项目准备、个人努力、对项目成果的贡献度等情况进行互评。通过在信息化平台设置评价标准,让学生可以通过竞赛信息化平台,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组员进行评价。

4 企业评价:企业是学生实践场所和最终工作场所,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更加的客观,学校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登录竞赛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的作品、参与的项目以及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给予评价。

基于竞赛的课程评价体系需要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传统评价方式中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都容易忽略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研究通过基于成果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设立详细的专业学科目标和学科竞赛目标,从不同方面设立评价标准。对于专业学科目标主要借助出勤、测试、作业等课程评价工具对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课程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等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于学科竞赛目标,主要借助企业评价、小组互评、学校评价等评价方式对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研究、问题解决、创新实践、合作探究等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最终评价结果对平阿基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反馈。

4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通过组织探究式教学,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以学科教学为起点,以实践应用为目标,以学科竞赛为渠道,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学科竞赛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共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将思路最终转化为作品成果,比赛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分工、密切配合,需要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的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应该从课程、理念、师资、平台等多方面来探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不仅仅是高校,行业企业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合作,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够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3]。为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毕业后融入社会,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或者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入校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5 结束语

以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为理论基础,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学科竞赛需要,确立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围绕问题情景进行分组探究学习,并配合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共同进行问题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合作下,进行学习研究、组织策划、沟通交流、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最终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并选择其中的优秀团队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根据综合教师评价、组内互评、企业评价、学校评价等综合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反馈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锦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反向式、一体化、项目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20-21.

[2] 安建强. 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创新训练”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D].南京大学,2017.

[3] 刘娅,徐震,杨蕾.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91-92.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