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乐学善学素养

2021-03-03 06:16崔晓庆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善学归因乐学

崔晓庆

培养初中生的乐学善学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类课程的介入对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以“积极归因”为主题的学习心理课程,可以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素养,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意识的背景

(一)乐学善学是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会学习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关注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增强。乐学是积蓄,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善学是方法,塑造学生善于自学。乐学善学的重点是能够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素养有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二)乐学善学是初中学生亟需培养的学习品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初中年级的主要内容包括: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此指导下,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实现自我突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初中生在学习上总会有一些困难和烦恼,尤其是到了初二年级,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趋势,难免会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情绪的低落、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个性的塑造,影响初中阶段的顺利过渡及未来的发展。所以,需要开展学习心理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尽可能减少由于学习障碍和学业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迷茫、自卑和自我挫败感,预防学生在这一关键期中人格发展上易出现的“角色混乱”。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开设学习心理专题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素养,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塑造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二、学习心理专题“积极归因”主题课案例

所谓“归因”指的是人们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积极归因”一课是初二下学期的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这一课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情绪调节,是学习心理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课,该课的实施有着较强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我效能感,加强自我认识,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影响学习自信心、学习效果及人格塑造。因此,有必要展开积极归因的学习与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归因状况,体验积极归因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积极归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积极归因及归因的类型,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感受积极归因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认识到积极归因的重要意义。通过自测,使学生了解自身归因特点,并能结合实际学会使用积极归因的方法。教学的重难点是使学生学会应用积极归因的方法,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情况进行积极的归因,增强学习信心,做到快乐学习,并能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本课结合心理教学内容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导入—感知—体验—实践—整合。

(一)“导入”环节

师:很高兴走进今天的心理课堂。讲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简单的课前热身小活动,游戏叫作“反口令”。游戏的规则(出示PPT)就是做出与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按照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动作)

师:请同学们讲讲在游戏中,要想获胜的秘诀是什么呢?那又是什么导致失败的呢?

(学生回答)

师:像我们这种习惯性地寻找成与败的原因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就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概括,叫作“归因”。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归因的主题——“积极归因”。(板书本课主题)

(二)“感知”环节

师:首先来认识下归因,什么是归因呢,你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下吗?

启发学生思考归因的定义,为探求积极归因的意义做好思想铺垫。学生回答出有关归纳原因等相关的释义。教师总结并简明扼要地出示归因的心理学含义,并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归因的意义。

师:接下来阅读心理故事,寻找积极归因的意义。请同学们阅读故事后思考,为什么境遇不同的两个人做出的归因是一样的?有什么启示?

师:两兄弟的归因看似一样,本质上却截然不同。相同的是都归因于有这样一位父亲,不同的是哥哥把失败归因于受到父亲的遗传,自己也会这样;弟弟却坚信要靠自身努力去改变先天不足,扭转父亲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所以有了对成功的积极归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消极的归因会阻碍我们的发展,积极的归因则会促進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做出积极的归因。

(三)“体验”环节

师:我们看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考试,有没有想过不同的考试归因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观看短剧《考试之后》。

学生欣赏短剧之后,思考剧中四位主人公的归因方式是什么样的,小组谈论并呈现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点拨,引出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了解积极的归因方式。

师:看到了别人的归因方式,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你的归因特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测试来看看你的归因类型。

教师发放《考试归因自测表》,学生分别统计前10题和后10题中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数量。通过归因自测,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师: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个外部控制类型的人,也就是说你习惯于将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果你选的答案大多是后10个选项,那么,你善于从自身寻找成败的原因,可能是一个内部控制类型的人。同学们,谁能分享下,你是什么样的归因类型?

(学生分享)

师:那么外部控制类型好还是内部控制类型好呢?让我们通过下一个环节来共同探讨。

(四)“实践”环节

师: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过去的原因,是为了我们未来发展得更好。什么样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我们发展呢?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寻找答案。(观看《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小视频)

师:欣赏完视频,小组谈论并回答以下问题。项羽的归因方式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这么归因之后,做出了什么行为?如果你是他,你认为兵败乌江的原因是什么?你是项羽的话,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师:事实上,项羽由强转败主要由于战略失误和刚愎自用。一个人只看自己的长处,不看短处,把失败完全归因于外部环境,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归因。让我们告别项羽的年代,回到现在。假如时间过去了半个月,你能预测一下这段时间心理剧中四位同学的状态吗?

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后,能轻松地回答出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的同学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次强调内部控制类型归因的重要性,升华了对积极归因的认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张铁钟教授曾对归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在失败时,归因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因素时,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等因素时,则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更加努力。因此,我们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合理归因,积极前行。

(五)“整合”环节

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更多地把成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掌控的因素,使自己保持乐观自信,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积极归因的“三要三不要”,铭记积极归因的好方法。第一,要客观分析影响自己成功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第二,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也不要一味自责。第三,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于不可改变的因素。

学生通过朗读,深刻地了解积极归因的方法,明确了知识点,对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体会。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獲?期待同学们精彩的分享。

最后,在舒缓的音乐中完成本节课的结束语,总结本课的收获,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升华课堂情感。

三、主题心理活动课实施的效果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育的独特载体,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生成课,重在体验和分享,辅导和表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由“自我”与“社会期望”构成的冲突。心理健康课是一个持续的教育历程,应有一个连贯的主题。在初二阶段开设学习主题心理活动课,极大地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开展主题心理活动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进步。

以本文中的课例来说,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种体验,清楚自身的问题和局限,认识到消极的归因方式阻碍了学习,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通过体验和分享,在团体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明确学习中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是科学学习、快乐学习的真谛;并且联系人际交往的中的一些问题也要学会积极的归因,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促进自我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升华对学习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学习心理主题课对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激发,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添加一份助力。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善学归因乐学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声音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太极拳之“善学”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