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

2021-03-03 09:16梁笑慧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护肢体神经功能

梁笑慧

(商丘市中医院脑病科,河南商丘 476000)

脑梗死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居于世界第一位,并且男性多于女性[1]。存活的脑梗死患者中,大约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等等,有的患者丧失日常活动能力[2]。临床治疗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减少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恢复,是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良好的护理改善患者的肢体能力,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传统护理属于基础护理,缺乏全面性和连续性,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打破了传统的护士遵医嘱护理模式,强调医生与护士的沟通协作,强化团体护理专业互补,共同为患者制定疗护计划,提高的护理质量[3]。本文主要分析脑梗死患者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62例,均来自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标准:(1)经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脑梗死;(2)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肿瘤导致发病;(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3)有精神疾病,或者痴呆,无法交流患者;(4)有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奇偶数字法,将6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7.41±8.68)岁,女性9例,男性22例,其中有脑血栓22例,脑栓塞7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67.59±8.36)岁,女性10例,男性21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例,脑栓塞8例,脑血栓20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问题及时解答,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叮嘱患者科学饮食,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有关疾病的知识,开展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方式,(1)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团队。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组成,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和指导。开展心理咨询、疾病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等培训,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全面、动态观察和掌握患者的康复训练、心理状态、病情等。讲解事项由责任护士进行,与医生、患者及时沟通。主治医生负责治疗方案的实施。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全程陪护。医生及护士共同查房,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医护协调配合,合理调整治疗和护理工作。(2)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文化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式。采取现场示教、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使其谨遵医嘱。(3)心理干预。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理解与尊重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树立治疗的信心,及时消除负性情绪。(4)指导认知训练。训练患者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对患者已发生的事情不间断的询问,通过语言、音乐等对患者的思维进行刺激。(5)肢体训练指导。按摩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训练,上举、前臂旋转、腕关节背屈伸等。指导患者主动训练,比如翻身、抬腿、起坐等。指导患者步行训练,独立行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不断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总分0~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正相关。(2)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析两组的肢体功能,分数越低,表示肢体功能越差。(3)巴氏指数(Barthel)判断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与生活能力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14.25±5.34)分,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14.57±5.96)分,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t=0.090,P=0.929)。护理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7.86±2.13)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4.13±2.67)分,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t=4.388,P<0.001)。

2.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脑部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传统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指示,护理人员、患者和医生的相互沟通较少,护理人员缺乏自主性,交流不足,影响工作效率,容易出现医患纠纷[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提升护理质量更加重视。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是医生护理共同参与护理工作,充分沟通协作,加强医生和护士的联系,共同决策,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改变了传统护理与医疗分离的现象,强调医护人员的共同主导、积极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护理工作。传统护理的健康宣教不足,缺乏完善的功能锻炼指导[5]。功能锻炼不足是疾病复发、功能恢复较慢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工作不全面,缺乏沟通交流,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影响患者的康复[6]。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比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等的作用显著。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注重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7]。建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全程、持续性的关注和护理,指导患者认知训练、肢体训练,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中,强调医生与护理人员的积极沟通协作,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共同完成康复护理过程,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8]。多学科团队提供全程化服务,医生、护士共同参与对患者的护理管理,构建整体化、个体化的护理模式,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显著,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