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1-03-03 08:44彭颖符珍珠杨青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心肌病淋巴结

彭颖 符珍珠 杨青原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又被称为小儿川崎病[1]。患儿会出现急性发热和全身血管炎症表现,对患儿的心肌及冠状动脉的影响最为严重[2]。笔者收集琼海市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8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琼海市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8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过各项检查均符合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均完整,可以参与本次研究;(3)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肿胀、口腔黏膜充血等表现。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及血液病。(2)严重感染及配合度较低。(3)遗传性疾病及外伤;(4)有丙种球蛋白过敏史。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年龄1~9岁,平均(5.1±0.9)岁;男女比例33∶26。试验组年龄1~11岁,平均(5.9±0.9)岁;男女比例29∶3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实批准,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抗炎抗凝治疗,开始给予剂量为30~50 mg/(kg·d),分3~4次服用;至热退、炎性指标恢复正常减量至3~5 mg/(kg·d),分3~4次服用。对照组给予低剂量(400 mg/kg)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F20023011)静脉滴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5 d。试验组给予高剂量(2 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1次/d,开始滴注速度为20滴/min,15 min后如患者无不良反应,可调整滴注速度,但不得超过60滴/min。两组均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儿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恢复至正常范围,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等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儿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基本趋于正常,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有效: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显示有所改善,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等临床表现有所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黏膜充血消退时间。(3)观察两组患儿心肌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心肌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d,(±s)]

组别 发热 淋巴结肿大 手足肿胀 黏膜充血试验组(n=59) 3.3±0.3 2.1±0.3 19.5±2.4 3.3±0.5对照组(n=59) 3.5±0.8 2.2±0.7 20.6±2.6 3.2±0.9 t值 10.788 1 17.145 9 6.729 5 11.190 8 P值 0.852 1 0.645 1 0.582 4 0.652 7

2.3 两组心肌病变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心肌病变发生率为5.08%,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39%;试验组心肌病变发生率为1.69%,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69%。两组心肌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肌病变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确[3-4]。患儿会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手足肿胀发硬等临床表现,此种疾病通常会累及全身动脉,引发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损害[5]。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印证,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机制可能如下:(1)中和细菌产生的超抗原或其他病原菌产物[6-7];(2)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3)中和病理性自身抗体;(4)调节Fc段受体功能[8-9];(5)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抑制T细胞活化[10-11];(6)抗氧化效应;(7)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丙种球蛋白由于来源有限,价格昂贵,部分患者难以承受[12-13]。因此,探讨较低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剂量和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效果相当,应用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明显减少患儿医疗费用。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进一步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采用高剂量和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相当,应用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减少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心肌病淋巴结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