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梅
抑郁症又被称为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躯体症状、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伴有自杀行为、木僵等情况,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理症状,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的特点[1-2]。抑郁症在临床较常见,诱因即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处浓度不足。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需关注抑郁患者心理变化,给予计划性护理干预和放松疗法,以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回归正常生活[3-4]。本研究选取病例简要探究抑郁症患者中计划性护理干预+放松疗法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93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5];(2)患者自愿参与配合本试验。排除标准:(1)器质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3)中途退出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划分A组46例和B组47例。A组男23例,女2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42.52±2.18)岁;病程1~7年,平均(4.32±1.09)年。B组男24例,女23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41.54±2.33)岁;病程2~6年,平均(4.41±1.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A组采用常规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提醒其遵医嘱用药,时刻保持情绪豁达。B组实施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1)入院后首周:护理期间,主动沟通,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给予心理支持,对其不良行为加以纠正。(2)入院第2周:向患者普及抑郁症知识,指导家属学习沟通技巧,并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其从事简单劳动,转移注意力。(3)入院第3周:动员患者参加公共娱乐活动,为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每隔一段时间,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每天进行放松练习。呼吸放松法:指导患者取坐位,双腿略微分开,身体保持自然放松,双手分别放置于胸、腹部位;用鼻缓慢吸气至丹田,保持腹部扩张,胸部不动,停1~2 s;由丹田缓慢经口呼气,收缩腹部,保持胸部不动,停1~2 s;5~6次/min,每天练习2次,单次15~20 min,依据自身舒适度,保持最佳呼吸频率。同时,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宽敞的练习环境,使其保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放松肌肉。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1 抑郁程度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SDS评分以53分为分界,划分为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及以上);HAMD评分。正常<8分,可能有抑郁症8~20分,肯定有抑郁症21~35分,严重抑郁症35分及以上;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6-7]。
1.3.2 生活质量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5个维度,单项分值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8]。
1.3.3 依从性 医院自制调查问卷,从用药、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划分完全依从(90~100分)、部分依从(60~89分)、不依从(60分以下)。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SDS、HAMD、生活质量评分等)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依从率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比A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 [分,(±s)]
?
B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A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B 组(n=47) 86.15±5.64 87.55±6.32 85.25±5.61 86.35±6.12 87.24±5.82 A 组(n=46) 75.23±5.41 73.28±4.84 74.71±4.43 72.14±4.23 74.15±4.33 t值 9.525 12.206 10.041 12.999 12.28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B组患者依从率显著比A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 例(%)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抑郁症患者得到了更多来自社会的关注。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低,自我接纳差,以至于复发率、自杀率居高不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临床中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全程、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9-10]。传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遵医用药、疏解患者不良情绪等内容,未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所需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服务,难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应用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放松疗法是一种从行为医学领域逐步发展起来的干预方法,要求医护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使患者的生理、情绪、精神处于无紧张状态,进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SDS、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B组上述抑郁评分低于A组,表明两组采用的干预方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但B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更佳。分析后可知,B组采用的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能够分阶段,按照预设计划为患者提供护患沟通、心理支持、纠正不良行为、健康宣教,增进患者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减少病情对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降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张力,改善患者紧张状态,缓解压力、抑郁状态。并采用放松疗法,利用音乐、呼吸放松法等途径,放松患者的紧张状态,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使患者在放松训练中缓解症状,改善个人运动耐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减轻抑郁情绪。
结合本次实践结果可知,B组的依从率高于A组,说明B组应用的护理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研究后发现,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争取患者信任感十分重要。采用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能够分阶段、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各项护理服务,主动出击,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使护士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个人喜好等具体信息,减少护患沟通不畅引发的纠纷,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临床中抑郁症病程较长,为了避免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减退,在药物治疗期间应配合护理干预,组织患者展开下棋、舞蹈、故事会等文娱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11-12]。本文中干预后B组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表明B组采用的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后可知,采用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能够通过一些集体活动,使患者在日间充分发泄其过多的精力,减少日间休息时间,提高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同时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在文娱活动中结交、认识新朋友,建立健康的交往团体,加之亲朋的支持和关爱,使患者形成正性思维,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关爱和帮助下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采用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展开临床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