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研究

2021-03-03 08:56:34
印染助剂 2021年2期
关键词:活性染料棉织物磷酸钠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程系,河北邢台 054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穿着舒适美观,对附加功能提出了更多要求。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令人不适的气味,如汗臭味、体臭味、油烟味等,不仅难闻,还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这促进了防臭型功能织物的发展[1-2]。β-环糊精具有疏水空腔结构,不仅可以缓慢释放包合在内部的芳香物质掩盖臭味,还可以通过空腔包合臭气分子,达到除臭效果[3-4]。目前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研究集中在消臭性能方面,而对染色棉织物颜色参数影响的研究较少[5-6]。本实验以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制备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以接枝率为指标优化β-环糊精接枝工艺,测定接枝棉织物的吸氨性能,并研究接枝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

1 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纯棉漂白机织物,β-环糊精(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BTCA(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次亚磷酸钠(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酚酞、氨水、无水乙醇、硫酸、氯化铵、酒石酸钾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纳氏试剂、水(实验室自制)。

仪器:HG-TC200B 染色机(广州鸿靖实验设备有限公司),PBI 型横式轧染机(厦门瑞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Speclmm GX 型红外光谱仪(美国PE 公司),YB571-Ⅱ型染色牢度摩擦仪(常州市中纤检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Datacolor 650 测色配色仪(美国XRite 公司),YG461E 型织物透气量测试仪(宁波大禾仪器有限公司),LFY-201D 型织物强力机(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2 β-环糊精接枝工艺

二浸二轧(β-环糊精0~60 g/L,BTCA 0~60 g/L,次亚磷酸钠0~30 g/L,带液率约80%)→预烘(70 ℃,3 min)→焙烘(140~190 ℃,1~6 min)→热水洗(65 ℃,5 min,2次)→冷水洗→烘干。

1.3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将棉织物放入2%的活性染料(活性红M-3BF、活性黄3RS、活性蓝KN-B)溶液中,浴比1∶30,60 ℃保温15 min 后加入40 g/L NaCl,继续保温15 min,然后升温至90 ℃,加入15 g/L 纯碱,保温30 min,取出棉织物,经过冷水洗、热水洗、皂煮、水洗、烘干,得到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

1.4 测试

接枝率:准确称取0.5 g 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室温下在50 mL 0.1 mol/L 的NaOH 溶液中浸泡48 h后取出,取10 mL 浸泡液用盐酸中和,然后取2 mL 中和液、2.5 mL 酚酞标准溶液和5 mL 缓冲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准刻度并静置30 min,测试稀释液在553 nm 处的吸光度,带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棉织物上β-环糊精的质量。接枝率=β-环糊精质量/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质量×100%。

消氨臭性:参考GB/T 14668—1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测试。

颜色参数:利用测色配色仪测定K/S值、明度L、彩度H、艳度C和色差ΔE。

色牢度:参考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测试耐摩擦色牢度》、GB/T 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8424.1—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表面颜色的测定通则》进行测试。

手感:采用手触摸法测定,未整理棉织物定为1级,最佳手感为5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断裂强力:参考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 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试。

白度:参考GB/T 8425—1987《纺织品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测试。

透气性:参考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β-环糊精接枝工艺优化

2.1.1 β-环糊精用量

由图1 可以看出,当β-环糊精用量小于40 g/L时,随着用量增加,接枝率明显增大,这是由于参与交联反应的β-环糊精分子持续增加,与BTCA 中羧基反应生成的酯键增加,接枝率明显增大;当用量大于40 g/L 时,进一步增加用量,接枝率增幅变小,这是由于BTCA 与β-环糊精的交联达到饱和[7]。综合考虑,β-环糊精用量设置为40 g/L。

图1 β-环糊精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1.2 BTCA 用量

由图2 可知,随着BTCA 用量增加,接枝率明显增大,这是由于BTCA 含有4 个羧基,BTCA 用量越大,与棉织物纤维和β-环糊精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的概率越大,接枝率也越大;当用量大于50 g/L 时,接枝率趋于稳定。本实验BTCA 用量设置为50 g/L。

图2 BTCA 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1.3 催化剂用量

由图3 可知,随着次亚磷酸钠用量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次亚磷酸钠可催化BTCA 生成酐,促进交联反应。次亚磷酸钠用量越多,交联反应越充分,接枝率越大;当用量过高时,焙烘释放的碱性物质中和多元羧酸,使参与反应的BTCA 减少,接枝率减小。本实验次亚磷酸钠用量设置为20 g/L。

图3 催化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1.4 焙烘温度

焙烘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见图4。

图4 焙烘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由图4 可知,接枝率随着焙烘温度升高而增大,170 ℃后趋于稳定。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时,BTCA 更容易与棉织物纤维发生反应,β-环糊精未与BTCA 交联而直接渗透到棉织物纤维中,与棉织物纤维的结合力较弱;温度升高时,BTCA 上相邻羧基脱水形成酸酐,并与棉织物纤维及β-环糊精上的羟基反应,增大了与β-环糊精的结合力;当温度过高时,BTCA 使棉织物纤维剧烈水解,β-环糊精与棉织物的结合力减弱,另外,过高的焙烘温度也会使棉织物的机械性能下降。本实验焙烘温度设置为170 ℃。

2.1.5 焙烘时间

由图5 可看出,接枝率随焙烘时间延长而增大,4 min 后趋于稳定。因为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BTCA上相邻羧基脱水形成酸酐,并与棉织物纤维及β-环糊精上的羟基反应,但过长的焙烘时间使棉织物纤维的机械强度下降。本实验焙烘时间设置为4 min。

图5 焙烘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2.2 染色效果

由表1 可以看出,活性黄3RS 染色棉织物经接枝后ΔE最大,活性蓝KN-B 染色棉织物经接枝后ΔE最小。接枝后染色棉织物的K/S值均小于接枝前,这是由于呈酸性的BTCA 使染色棉织物上的部分染料水解,棉织物颜色变浅。

表1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经β-环糊精接枝前后的颜色参数

2.3 FT-IR

由图6 可知,未接枝棉织物在3 400 cm-1处的宽峰对应O—H 的伸缩振动,2 900 cm-1处的特征峰对应C—H 的伸缩振动,1 400 cm-1处的特征峰对应C—H的摇摆振动,1 360 cm-1处的特征峰对应C—H 的弯曲振动,1 650 cm-1处的特征峰对应C=O 的伸缩振动,1 250 cm-1处的特征峰对应C—O 的伸缩振动[8]。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FT-IR 光谱和未接枝棉织物类似,这是由于棉织物纤维和β-环糊精结构类似。相比未接枝棉织物,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在1 600~1 730 cm-1处的特征峰增加,主要是由于BTCA 中的羧基和棉织物纤维中的羟基反应形成酯基[9]。

图6 未接枝棉织物(a)和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b)的FT-IR 谱

2.4 吸氨消臭

与未接枝棉织物相比,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氨气吸附量明显增加,吸氨量为49.77 μg/g。这是由于接枝到棉织物上的β-环糊精具有空腔结构,氨气分子体积较小,单个或多个氨气分子很容易被β-环糊精的空腔吸附,增加棉织物对氨气的包合能力;另外,氨气分子与β-环糊精还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吸氨消臭效果。

2.5 色牢度

由表2 可以看出,在β-环糊精接枝前后,活性红M-3BF、活性黄3RS、活性蓝KN-B 染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沾色牢度以及褪色牢度)都基本不变,表明β-环糊精接枝对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影响不大。

表2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经β-环糊精接枝前后的色牢度

2.6 其他性能

由表3 可以看出,β-环糊精接枝后,棉织物的手感由1 级升为5 级,白度几乎没有变化,经向和纬向断裂强力分别由776、528 N 降为732、487 N,透气性由176 mm/s降为128 mm/s。

表3 β-环糊精接枝前后棉织物的其他性能

3 结论

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优化工艺:β-环糊精40 g/L,BTCA 50 g/L,次亚磷酸钠20 g/L,170 ℃焙烘4 min。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为49.77 μg/g,远高于纯棉织物,接枝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K/S值下降,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猜你喜欢
活性染料棉织物磷酸钠
菠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毛纺科技(2021年8期)2021-10-14 06:51:20
磷酸钠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预湿上浆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制备自修复的疏水棉织物
纤维素纤维负载钴酞菁对活性染料X-3B的降解
棉织物耐酸性实验研究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
自制抗菌剂 GD-1在棉织物上的抗菌性能
L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的低温染色研究
丝绸(2014年7期)2014-02-28 14:55:24
阳离子改性剂CY-210在真丝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中的应用
丝绸(2014年2期)2014-02-28 14: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