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无分男女

2021-03-02 01:20侯思琪肖晶
教育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阳刚之气女性化性别角色

侯思琪 肖晶

近日,关于性别的话题引发了全网讨论。教育部在官网上就《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作出回复,提出要“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该话题登顶微博热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于性别角色的重视。最近几年,人们对所谓“男性女性化”的关注和担忧从未停止。如何看待性别差异,正确塑造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值得教育者深入思考。

多元化看待性别角色

我们要明确,性别与性别角色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本次上热搜话题中,网友们的一大争论焦点是男女性别的好坏。“男性化”“女性化”这两个名词是由英文翻译而来的,说的是男女性的生理、行为与品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男性、女性是生理定义,而男性化、女性化是性别角色相关的心理概念,不仅仅指男女性的生理特征,还包括符合社会规范、他人期待、文化认可的行为特征和观念以及心理品质,随不同的社会文化而有所不同。如何理解、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塑造其行为、观念与品质是每个个体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

所谓的“阳刚之气”,不仅仅是指生理外貌等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例如独立、自信、勇敢等。而这些积极的品质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培养与发展的健康品质。也就是说,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男孩、女孩的外貌性别特征有所不同,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更多强调在社会与文化背景下,人所具有的不同性别特征行为、风格与品质。心理学家荣格曾经指出,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存在着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而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同样藏着刚强的男性原型意象。他认为,不存在完全阳性的男人,也不存在完全阴性的女人,每个人都是阴性特质和阳性特质的双重结合。

当下的文化逐渐趋于多元与包容,我们既有促进个体男性化特质的文化环境,也有促进个体女性化特征的文化土壤。培养同时具有勇敢、坚韧等男性化优良特质以及耐心、细致等女性化优良特质的全面发展、阳光健康的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青少年所面临的性别角色压力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因性别角色不清晰产生认同危机的时期。我们可以从“人—环境—任务”三因素去理解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生、发展:

青春期阶段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迅速且不平衡。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的身体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心理认知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不够成熟的心理遭遇生理的变化,就容易慌乱,尤其是在面对第二性征的变化时,易处于角色混乱状态,从而产生性别认知上的问题。

理想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青少年十分重视来自社会和同伴的认可,而传统的性别观念仿佛为青少年施加了某种束缚。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男孩必须勇猛坚强,女孩必须温柔贤惠,媒体和教育又不断在强化这些观念。青少年渴望自我发展,又在意周围的眼光,这种做自己和完成被期待的角色任务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焦虑产生,最终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担忧自己的形象等,进一步影响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从青少年的活动与任务来看,安静的学习等脑力活动的占比还是很大的,近年来教育部提倡加强劳动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加强户外活动等让儿童青少年强健体魄的措施,确实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下处于青少年期的男孩仍面临着有关性别角色的压力,即使他自身不愿意或不符合其本性,但在传统文化框架的规训下,在他人的要求下,他仍努力达到“强壮”“坚强”等传统的男性气质标准。社会上甚至存在专门的“男子汉气概”训练班,美其名曰“男孩拯救实验”,改变他们说话小声、性格内向这些被认为不够“阳刚”的特点,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例如超出身体负荷的体能锻炼等,来打造符合人们印象的“完美男子汉”。对于性别的认同一旦失败,可能使青少年感到自己“毫无阳刚之气”,导致消极情绪和低自尊体验,甚至感到社会地位的丧失,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塑造青少年健康的性别角色

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帮助青少年塑造正确的性别角色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媒体与舆论需要宣传阳光、健康的性别特征与风格。目前的媒体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但其内容仍存在许多性别刻板印象,如广告中厨房用品等的使用者多是女性,男性往往以商业精英的形象出现。这传递了一种“女性属于家庭,男性属于公司”的信息,强化了人们心中的传统性别观念,不利于多元化视角的展开。大众媒体和社会评价是影响人们性别观的重要因素,应该打破传统性别角色任务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性别观念。我们鼓励诸如本次“阳刚之气”问题的讨论,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在讨论中让大家了解,男性化特质不独属于男性,女性化特质也不独属于女性,女性的“阳刚”,也并不代表要男性化,无论是阳刚还是温柔,这些都是带有一定性别特质的优点,男女双方都要进行欣赏和学习。

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引导,帮助青少年建立性别意识与性别角色。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成人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特质与意愿,尽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确立符合时代发展、文化认同的性别社会化发展目标。青少年尚未形成成熟的认知观念和性别角色期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讨论会或学习交流活动等,向青少年普及两性生理差异知识,对其言行进行训练和引导,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心理困惑进行分析,克服不良的性别观念,明确自己理想的性别角色,从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成人要为青少年树立性别角色榜样与示范。应加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平衡,让更多男老师加入儿童的教育过程。加强父母参与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比例平衡,让父亲多参与儿童日常教育与生活。在社会媒体进行多元化观念普及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也应当克服自身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改变常规的评判标准,建立新的性别观念。家长和教师要在言行上为青少年做好榜样,对于其性别行为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其在正确的方向上充分发挥个人特质优势。面对生活中一些传统的性别刻板事件,应予以纠正,如父亲减少大男子主义的表现,教师对女孩不擅长理科的情况加以解释和引导,帮助其获得成长。

总之,为正确塑造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我们要重视文化与社会认同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个体、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引导多元、健康、发展性的性别角色特征,帮助青少年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行为模式。

(作者侯思琪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肖晶系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阳刚之气女性化性别角色
心存阳刚之气,书写青春华章
“阳刚之气”需要阳光和风雨来培育
修炼阳刚之气的正确姿势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夏俊娜绘画语言的装饰性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