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短视频沉迷,不能仅靠技术围堵

2021-03-02 01:20蒋俏蕾
教育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数字

蒋俏蕾

在青少年的寒假生活中,如何让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平衡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与课业生活、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寒假作业”。随着短视频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如何防范孩子沉迷短视频,成为家长们“寒假作业”中的一道难题。攻克这道难题,需要家长们正确认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全面了解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现状。

短视频是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洪水猛兽吗?当下的青少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与数字媒介相伴而生,短视频与其他网络内容一起,构成青少年成长的数字环境。一方面,短视频因其时长短的特点,填补了碎片时间,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服务内容,满足了青少年娱乐、社交、减压、学习、探索等方面的需求。家长们应该认识到短视频可以为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影响。短视频数量巨大、类别丰富,其中有不少优质资源,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网课大背景下,更是有不少青少年通过短视频进行学习。因此,有些家长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认为孩子万万不可触碰的想法,其实并不可取。另一方面,短视频内容确实良莠不齐,家长们还需警惕短视频的碎片化、扁平化、过度简化和追求刺激等倾向与局限。而其短而强烈的刺激结合算法推荐带来的黏性效应可能造成沉迷的风险——这也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考虑到青少年群体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判断力、自制力等仍需不断完善加强。国内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目前已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模式”,其对青少年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观看内容、服务功能等进行了限定,为避免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提供了一道技术屏障。但是,家长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的短视频“青少年模式”还远不能让家长高枕无忧。

内置于短视频应用的“青少年模式”在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进行弹窗提示,当日启用后再打开使用有的就不再弹出提示;目前现有的“青少年模式”都需要主动选择进入,如果不点击进入,就会继续现有的模式;有的青少年模式可以通过卸载再安装的方式绕过;有的短视频应用,在青少年模式下达到限定时长后,重新输入密码就能继续使用,有的甚至连密码也不需要,点击弹窗提醒就可以继续;各种短视频应用之间并不关联,各个应用的青少年模式只在相应的平台内部设限,青少年若是在多个应用之间切换,累积观看的时长也可能很“恐怖”……因此,现有的青少年模式显然并非铜墙铁壁,面对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绝不能够单纯地依靠技术层面的围堵,而是需要家长的引导、管控和陪伴,从而真正发挥短视频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规避沉迷风险。

数字时代,家长也要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充分了解网络短视频的内容、形态、机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进行积极的引导。有的家长对网络短视频缺乏必要的了解,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反倒可能带来逆反效应。有的家长自己常常刷短视频而不反思,本身就无法给孩子做出一个正向的榜样。可见,不少家长自身的媒介素养也有待提升。如果家长对网络短视频有一定了解,对孩子使用短视频的原因和习惯进行过思考,亲子之间便能够形成更好的对话前提和基础。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与青少年一起探讨短视频使用的时段、场合、时长;引导青少年比较和甄别内容的优劣,告知孩子看到不良信息要告诉父母并向系统举报;跟孩子一起了解并解释隐私协议的内容和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只有真正全方位地提升孩子的媒介素养,才能在他们内心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形成青少年防沉迷的内在防护机制。从而,让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青少年模式,而不是误解和绕过;并且能够理解算法推荐的逻辑,思考自己的观看习惯和偏好,经常进行反思,并尝试对自己的观看内容进行“调校”。

假期,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家长需要对孩子的短视频使用进行必要的管控。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协商制定包括短视频使用在内的数字媒介内容使用规则,包括使用的类型、内容、时长,如何平衡课业学习、娱乐社交、体育运动等日常安排,甚至如何将短视频观看或制作与寒假作业、亲子互动、人际交往、锻炼运动等结合起来。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自我表达和即时社交的需求,但是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还较弱,仍需要家长的规则和约束。家长应当配合老师和学校培养青少年的时间管理观念,养成健康的作息和体育锻炼习惯,合理地使用短视频等网络应用。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和青少年应该认真面对这些规则,将其落到实处,并注意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家长也应身体力行地遵守这些规则,为青少年做好榜样。有效的家庭管控约束机制,不仅可以为青少年筑起家庭防护的堡垒,也可以成为青少年防沉迷的家庭预警与干预系统。

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家长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尽可能多地给予青少年陪伴。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不够,长期让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成为孩子的玩伴,等到发现孩子沉迷则为时已晚,这是极其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青少年需要家长积极、有效、多元的陪伴。在短视频使用方面,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用,进行交流分享,增进彼此的理解,更好地进行引导和干预。

尽管家长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多方协同才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目前的青少年模式效果仍较为有限,要避免青少年模式沦为摆设,还需要短视頻相关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青少年模式的设置上不仅仅是做减法,还要做加法——不断优化创新应用,打造青少年专属的优秀内容池,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设置,开辟亲子共用的内容与空间,吸引青少年乐于接受并拥抱青少年模式,使“青少年模式”成为青少年向往、家长放心的乐园。

疫情防控下的寒假生活,家长与其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倒不如教会孩子积极合理地使用短视频。多些陪伴,与青少年一起提升媒介素养,制定家庭数字媒介使用规则,善用“青少年模式”,构建起内心、家庭、技术三重防护,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快乐健康且丰富多彩的寒假。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智能手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及其协同共治机制研究”【20BXW12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数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答数字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