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21-03-02 10:59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源志愿因子

刘 芳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北京 100083)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揭开了序幕。2017年上海、浙江作为首批试点改革省份以新高考模式进行高招录取。其中上海模式将院校划分为几个专业组进行投档录取,而浙江模式则直接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进行投档录取。这种招生模式使高校所有专业直接曝光在考生视线中,“冷门”和“非特色”专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有些学校的“冷门”专业出现了录不满的情况,其中某高校一涉农专业在浙江录取的最低分和最高分之间竟相差一百多分。新高考制度及招生制度的改革不仅让高中生提前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促使高校加速学科建设及专业改革。

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探索研究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刻不容缓。生源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强引擎。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优质生源已成为各高校争夺的稀缺种子资源,提升生源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必须解决的根本性、战略性、紧迫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高校而言,建立一种相对准确、易操作、可测量的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对各专业生源进行客观评价,形成专业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的意义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反映生源质量,并具有可比性的质量评测系统。目前国内外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在所能看到的相关研究中,“生源质量排名”更多是单一的高考分数/分差排名,如较有代表性的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生源质量排名”,就是以新生高考成绩为基础数据,以文理科分差的标准值综合计算得出学校新生高考成绩的得分,并以此来反映生源质量情况。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招生部门聚焦薄弱专业加强招生宣传,科学调整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才培养部门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还可以对部分招生持续低迷的专业起到预警的效果。因此,在构建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时,各高校应从学校本身特点出发,从新生数据中选取具有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常用性的指标参数,科学设计指标评价体系。

二、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及标准化

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是构建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指标的筛选既要基于理论的科学性,又要确定指标数据可获取、程序可开发、相关部门可操作使用,这样的评价指标才能准确及时反映生源的质量情况。对于具体专业的生源质量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每个方面都有其侧重点,而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尽可能使各构成指标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由于特殊招生类型(包括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受政策影响较大,其指标不具有普适性,因此在测算中采用普通统招类的数据指标作为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系列指标。

(一)招生计划满足率

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计划满足率=专业录取人数÷专业招生计划数×100%

(二)第一专业报考取向

第一专业报考取向是各专业报考热度最直接的体现。

第一专业报考取向=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专业招生计划数

(三)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

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是指考生被录取的专业是其所报的第一专业。与第一专业报考取向相比,各专业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受分数级差和各省报考情况的影响。

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该专业录取的考生中以第一志愿填报此专业的人数÷专业录取人数×100%

(四)非志愿调剂率

非志愿调剂率是指考生被录取的专业是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之一,而不是被调剂的专业。与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相比,非志愿调剂率是考生对专业认可度的更完整补充。

非志愿调剂率=该专业录取的考生中填报了此专业的人数÷专业录取人数×100%

(五)标准化录取成绩

标准化录取成绩指该专业录取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成绩指标。新生高考成绩是最受社会关注的办学指标之一,更是大学人才培养声誉的综合体现。由于部分省份的高考总分与大部分省份存在差异,如海南高考总分为900分,江苏高考总分为480分,其余大部分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录取成绩经标准化处理后,能更合理地显示生源的实际质量情况。

标准录取成绩=∑(考生录取成绩÷该省该科类录取最高分)÷该专业录取人数

(六)录取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分差

录取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分差是指该专业录取考生的平均分与学校在该批次录取线的分差,体现的是专业平均录取成绩高出学校录取线的总水平。

录取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分差=∑(考生录取成绩-该省该科类录取线)÷该专业录取人数

(七)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分差

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分差是指该专业录取考生的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分差,体现的是专业平均录取成绩高出省份所划定的重点线的总水平。

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分差=∑(考生录取成绩-该省该科类重点线)÷该专业录取人数

(八)入学报到率

入学报到率是指专业录取的考生中与报到入学的人数占比。入学报到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对专业、学校的认可。

入学报到率=已报到学生人数÷录取学生人数×100%

(九)优质生源占比

优质生源占比体现了专业吸引、吸纳顶尖生源的能力,由于目前尚无认可度高的优质生源区分标准,本研究将录取的考生中排名在全省前4%的生源作为Ⅰ类优质生源,选取本校在各省录取的前10%、30%的生源作为Ⅱ类和Ⅲ类优质生源。相对而言,Ⅰ类优质生源占比体现了专业在不同生源省和其他学校、专业的竞争能力,而Ⅱ类和Ⅲ类优质生源占比则更多地体现了本校专业间的竞争情况。Ⅲ类优质生源包括Ⅱ类优质生源,Ⅱ类、Ⅲ类优质生源与Ⅰ类优质生源中也存在部分重合,在后续的程序处理中,将通过因子分析法,去除指标间的重复因素,实现对专业的综合评价。

Ⅰ类优质生源占比=该专业录取的各省排名前4%的人数÷该专业录取人数

Ⅱ类优质生源占比=该专业录取的考生成绩在学校录取的该省该科类考生中排名前10%的考生人数÷该专业录取总人数

Ⅲ类优质生源占比=该专业录取的考生成绩在学校录取的该省该科类考生中排名前30%的考生人数÷该专业录取总人数

三、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系列指标筛选确定后,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是评价生源质量的关键,不同的模型其评价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系列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又从不同的维度体现了专业的生源情况,因此模型构建采用了能够实现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在尽量不损失信息的原则下,将原始指标变换为少数几个公因子[1],从而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对生源质量的客观评价。

(一)模型设计方法

1.相关系数矩阵分析

对标准化的指标进行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相关系数越大,表明指标间信息重叠的程度越高。通过分析取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1]。

2.因子提取

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确定公因子个数,并以此建立因子模型。

3.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和旋转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从而获取公因子并了解各公因子的含义,以便于对公因子进行解释,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

4.综合得分计算

综合得分=∑(公因子得分×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由于公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其方差贡献来体现,而方差贡献是从客观的数据变换中伴随生成的,因此用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作为权重是可行的[2]。

(二)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

1.数据来源

以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招生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本科生招生数据库。

2.因子分析法的检验

将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采用SPSS18.0软件对标准化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检验[3],结果如下。

(1)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分析

相关系数矩阵体现了指标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越大,表明指标间信息重叠的程度越高。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见表1。

表1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

如表1所示,报考取向与志愿满足率的关联程度高达0.835,和Ⅲ类优质生源占比的关联程度高达0.856;录取成绩与Ⅰ类优质生源占比的关联程度高达0.860,和录取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分差的关联程度高达0.704。除此之外,其他各评价指标之间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需要采用能够实现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法去除指标间重复因素。

(2)Bartlett球度检验与KMO检验

通过计算发现,评价指标之间的Bartlett球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442.445,自由度5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该数据小于0.05时,即认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为0.708(KMO值越高,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本研究是可行的。

3.评价指标的公因子提取

对所有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降维因子处理,计算出所有指标相关系数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3],为了不使信息丢失过多,一般默认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被抽取。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见表2。

表2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结合表2,可提取4个公因子,这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依次为5.538、1.659、1.277、1.154,累积贡献率达到87.531%,即4个公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87.531%,因此上述指标可以综合成4个公因子,计为f1、f2、f3、f4,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减少信息损失。

4.综合得分计算

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原理,4个公因子之间具有不相关性,而每个公因子与其所包含的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一个公因子包含的各指标之间也具有高度相关性[3]。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由表3可知,载荷表明了指标与公因子的相关系数,因此可以根据各公因子上的载荷对公因子进行解释。为了简化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从而使各指标在某单个公因子上有高额载荷,而在其他公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的载荷,以利于解释的进行。

表3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与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相关联程度

从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可以看出,在公因子f1中,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的分差、Ⅱ类优质生源占比、录取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分差3个指标在该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表明它主要从分差方面来反映生源质量,可称之为“分差因子”;在公因子f2中,Ⅰ类优质生源占比、录取成绩2个指标在该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表明它主要从成绩方面来反映生源质量,可称之为“成绩因子”;在公因子f3中,非调剂率、志愿满足率、报考取向3个指标在该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表明它主要从专业志愿方面来反映生源质量,可称之为“志愿因子”;在公因子f4中,计划满足率、入学报到率2个指标在该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表明它主要从考生对专业满足的重视程度反映生源质量,可称之为“满足因子”。

为进一步评价各招生专业的生源质量情况,通过各招生专业在4个公因子上的得分情况,结合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通过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2018年各专业生源质量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

四、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获得分专业的评价结果

从评价结果来看,在2018年招生的41个专业(专业类)中,仅13个专业(专业类)的综合得分超过平均综合得分,占整体的31.71%,如果将平均综合得分设定为衡量专业生源质量好坏的标准,则仅有31.71%的专业(专业类)生源质量较好,有68.29%的专业生源质量较差。生源质量最好的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得分为25.02,质量最差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综合得分为-13.68,差距达到38.7,且所有专业综合得分的标准差高达6.03,说明各专业之间的综合得分差距大,专业间生源质量不平衡的状况比较严重。

从具体专业来看,风景园林、园林和城乡规划的生源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别排在第1、2、4位,这3个专业也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尤其是风景园林专业生源质量评价综合得分排在第1,这与该专业的支撑学科为一流学科的情况相符合;金融学、计算机类这2个专业的生源质量评价综合得分排在第3、5位,这与近年来金融、IT行业相对热门,考生报考积极踊跃的情况相符。而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因专业本身属于农林类,且学费标准较高,近年来在各省的报考都相对遇冷。

(二)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

1.准确反映各专业的生源质量

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的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高等院校对于专业、学科、学院生源质量的评估。相对于其他评价体系而言,其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考虑了多个指标对于生源质量的影响,比单纯使用分数作为唯一指标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和完善;二是对评价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提取,以消除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对生源质量评价的不良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也比通过罗列所有指标提供参考的方式更简单直观,易于发现各专业、各学科和各学院间的差距;三是评价过程均采用招生录取的原始客观数据,其余涉及的权数都是通过系统分析伴随生成的,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随意性、主观性,从而客观准确地反映专业生源质量。

2.为招生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按专业或专业组填报志愿是高考改革的一大趋势,这对失去院校“最低投档线”保护的“冷门”专业影响巨大,如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在部分省份常常因无人填报难以完成招生计划,即使在浙江省,虽能完成招生计划,但其录取分数与风景园林专业相差近30分。长此以往,在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与院校水平层次不符的低质量生源,甚至出现生源缺失。

生源质量是招生工作质量的直观体现,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重点分析出生源质量在年度间变化较大的专业,检视对应专业所开展的招生宣传、招生计划调整、政策调整等具体招生工作,得出对生源质量起影响作用的各关键点,以便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开展对生源质量有促进作用的工作,调整影响生源质量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对于连续多年在生源质量评价中综合得分靠后的专业,需联合专业所在学院、学科,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发掘专业内涵,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同时探索按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招生模式,增强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努力提升生源质量。

3.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按专业或专业组填报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使得“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生源质量差距不断拉大,而生源质量评价的结果能直观体现专业间生源质量的差异。

生源质量评价的结果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才培养部门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学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于生源质量评价中综合得分排名前列的专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可适当扩招或增设对应学科相关的新专业;对于排名靠后的专业可以起到预警效果,促使专业提高培养质量和宣传力度,实现对招生环节的良性促动;对于连续多年排名靠后的专业可以采取减招或暂停招生的措施,以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使专业积极开展改革创新,提高专业竞争力。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科学、客观地对学校各专业的生源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招生和人才培养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人才培养,从而加速专业的特色发展,尽快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吸引更多高质量生源报考本院校,为一流本科教育提供一流人才智库,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生源志愿因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我志愿……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图表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