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梅香,王小云,吴 峥,吴 贤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常州214023)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羊水量过多、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及含较多母血的羊水,从而刺激新生儿胃黏膜,导致其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引起频繁呕吐,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症状重者则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甚至窒息[1-2]。为防止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娩出时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内以及胃内羊水和黏液。临床上以往多采用人工吸引的方法,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增加新生儿呼吸道和消化道损伤,同时也会引发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其心率减慢、加重窒息。体位引流是一种有效处置措施,对预防咽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3]。本研究采用特制俯卧式体位引流垫,通过俯卧式体位引流对羊水污染的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判断该方法对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作用,为临床更好地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1日~2020年4月30日在我院行剖宫产且羊水Ⅰ~Ⅲ度污染的产妇分娩的528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且羊水有污染;②出生时胎龄37~42周;③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④新生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在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胃肠道闭锁或畸形的新生儿;②合并颅内出血的新生儿;③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4例。对照组男136例,女128例;观察组男141例,女123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新生儿出生后采用常规负压清理呼吸道法。胎儿出生后由主刀医生交于台下护士,台下护士将新生儿放于新生儿辐射台,取平卧位,保持头偏向一侧,予以负压吸引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5~10 s,压力<10.23 mm Hg(1 mm Hg=0.133 kPa)。
1.2.2 观察组 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体位引流垫法。胎儿出生后由主刀医生交于台下护士,台下护士将新生儿放于新生儿辐射台,助新生儿取侧卧位,护士右手四指并拢,由新生儿鼻梁向鼻孔方向进行挤勒,同时拇指自喉部向口方向挤勒,直至口鼻无羊水溢出,将新生儿上半身俯卧于自制的倾斜角度为15°的体位垫上,双腿自然屈曲,保持臀高头低位,头偏向一侧,护士一手拍背,另一手将新生儿口、鼻腔分泌物挤压出,直至口、鼻腔基本无液体流出,引流时间为30 min。体位引流垫的制作方法:体位引流垫是由主体、附件两部分组成的角度为15°、高度为8 cm、宽度为30 cm的三角体;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附件:长度为50 cm、宽度为30 cm、厚度为0.5 cm的防压力性损伤凝胶垫。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4]。②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咽下综合征、因咽下综合征导致的洗胃治疗、并发呕吐、黏膜受损、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抢救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5]。
2.1 两组新生儿1、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1、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例)
2.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NANB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NANB评分比较
胎儿整个发育过程在羊水中进行,其肺部体液充盈,呼吸道内和胃内均可存有大量分泌物[6],进入产程后,在子宫规律收缩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呼吸道内的黏液均会被排出体外,但仍有部分新生儿无法自主排出黏液,在此情况下,对患儿口腔和呼吸道清理不彻底就会导致新生儿窒息或发生咽下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等[7]。咽下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机制不健全,消化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成熟,新生儿胃部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好,吞入的羊水不容易消化吸收也不容易排泄。咽下综合征患儿出生后即发生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物为羊水,也可带血,通常在1~2 d内将羊水和分泌物排出后停止呕吐。临床实践指出,剖宫产新生儿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相较于顺产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咽下综合征[8]。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主要与孕期保健及产后处理质量相关[9]。胎儿在刚娩出时容易发生窒息,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软,血管丰富,肺泡数量少,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须进行人为帮助,因此,必须处理好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呼吸道清理工作[10]。新生儿出生后,应该充分清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羊水,清理呼吸道也是防止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步骤。
新生儿Apgar评分是以出生后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作为评分依据,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1]。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对照组采用吸痰管负压吸引,无法在操作人员直视下进行操作,因此吸痰管进入咽喉部的位置和长度均无法确定,常常根据操作人员的个人经验判断,很容易损伤新生儿呼吸道黏膜、导致咽喉部肿胀,继而导致新生儿恶心、呕吐[12]。另外,黏膜破损会增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展成严重的细菌感染。俯卧位引流的优点[13]:在重力作用下口腔内液体集中于峡部,使黏液由远端向近端支气管引流,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防止右侧支气管因短粗而吸入过多的羊水引发并发症发生,同时在引流过程中配合手法,操作简单,效果好。因此,俯卧位引流法更符合解剖学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特制的俯卧位引流垫,其优点为:体位垫高度(8 cm)是根据正常足月新生儿股骨长(7.20±0.43)cm设计的,此高度为新生儿臀高头低位最适宜高度;主体结构有耐热,耐腐蚀,尺寸稳定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皮质、海绵等普通材料体位垫在新生儿辐射保温台上长期使用后会老化变形的缺点;附件采用防压力性损伤凝胶垫,可以保证引流过程中新生儿的舒适及安全。且二者在使用后均便于清洁消毒。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新生儿经俯卧位引流后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俯卧位引流是一种有效预防咽下综合征的护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新生儿产后处置,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减少其窒息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