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迎春,陈 莉,陈 兰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无锡214062)
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可快速切除病灶、改善病变,但手术造成创伤,导致严重生理和心理应激,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1]。术前准备工作对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康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术前健康教育是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常规健康教育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理应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术后自护意识[2]。但因手术创伤,多数患者术后身体虚弱、舒适度差,对常规健康教育的内容难以有效记忆并执行,导致常规健康教育效果不佳[3]。针对此情况,为满足妇科患者术后康复需求,临床对术前健康教育模式、内容进行改良,多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被应用到临床健康教育中[4]。三维健康教育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以视频演示,对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降低手术治疗风险、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未来对妇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择期行妇科手术的107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妇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常为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病变部位及类型;②初次接受妇科手术治疗;③于我院择期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5]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梅毒、艾滋病患者;④合并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年龄37~59(49.12±6.31)岁;疾病种类:子宫肌瘤24例,卵巢肿瘤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盆底功能障碍7例,其他3例;病程8~37(23.18±10.74)个月;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6例,初中及高中25例,大学及以上13例。观察组年龄35~58(48.93±6.75)岁;疾病种类:子宫肌瘤23例,卵巢肿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盆底功能障碍7例,其他3例;病程7~40(22.87±10.95)个月;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及高中26例,大学及以上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术前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口述手术配合事项,并进行一对一演示,指导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发放我院宣传手册,并于患者床头张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1.2.2 观察组 实施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①建立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小组。由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2名护理组长、4名临床护理骨干组成,每周由护士长组织培训,组内成员明确妇科疾病种类、手术情况、手术所需患者配合事项及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每周培训完成后,结合临床实际,以口头提问或书面考核形式检查组内成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薄弱的部分,进行强化培训。②收集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妇科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情况,问卷克伦巴赫系数为0.847,内容包括妇科疾病相关知识、不良习惯、饮食状况、运动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若患者填写问卷存在困难,可由护理人员协助填写问卷。③分析问卷结果。分析收集的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107份,回收率为100.00%。经分析后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主要为:缺乏妇科疾病与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对手术创伤、疼痛、术后康复及医疗费用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术后饮食、活动的错误认知;缺乏术后引流管护理、创面护理相关知识。④健康教育内容。a.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解妇科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素、可能造成的症状及并发症。b.手术健康教育:讲解妇科疾病所对应手术治疗方法的原理,使患者了解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禁饮食、调整心理状态,疏导负性情绪,以避免心理应激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c.不良习惯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对疾病的影响。d.术后饮食及运动健康教育:按照手术后康复进程制定饮食方案,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不合理活动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和执行力;术后饮食需调整营养摄入,术后6 h仅可摄入流质饮食,排气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原则为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素食,避免高脂、高盐、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可耐受疼痛,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首次下床需遵循三部曲原则:床头抬高、床上坐起30 s,下肢下垂30 s,站立30 s,随后开始活动;患者活动时,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在旁协助,确保患者活动安全,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个体化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e.术后有效咳嗽健康教育:应用麻醉药物可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需指导患者术后有效咳嗽。f.术后康复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创面护理相关措施,包括不能触碰、不能沾水,保持创面干燥、定时换药,若发现创面有红肿、破溃等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解决;术后疼痛通常有一定规律性,可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使用自控镇痛泵输注药物,以进一步缓解疼痛。g.术后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按压或牵拉引流管,定时观察引流管内液体颜色、量及性状,若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解决;进行被动或主动训练时应先观察引流管有无异常,进行有效固定。h.出院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出院后仍有必要进行创面护理,需定期到院复查。⑤健康教育模式。在传统健康教育(口头、现场演示)的基础上加用“视频”演示,录制健康教育视频,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视频旁白,并添加字幕。术前准备期间由小组成员拟定个性化的视频播放计划,与患者进行初步交流及讲解。术前1 d小组成员前往病房进行访视,进行口头健康教育,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并为患者播放所录制的视频。录制术后康复有关健康教育的碎片化视频,视频内容包括术后早期被动锻炼(床上翻身活动)、有效咳嗽、创面护理(创口换药及创口保护)、引流管护理、下床活动等。通过反复播放视频,强化患者记忆,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即刻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6]评分。HAMA总分0~5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床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评分。ESCA评估患者自护能力,总分0~172分,分值与患者自护能力呈正比。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总分10~40分,分值与患者自我效能呈正比。④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睡眠障碍、出血性休克。感染: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血培养,观察有无病原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下肢彩超检查,完全阻塞的静脉表现为无血流信号,部分阻塞的静脉表现为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肠梗阻诊断:患者取站立位,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液体在肠管内形成平面,上层为气液平面,梗阻远端的肠管呈现为塌陷变扁,梗阻近端的肠管呈现为扩张。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9]评估,评分>7分表明患者有睡眠障碍。出血性休克:采用HWM-1型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有组织灌注减少、血压降低、心排出血量减少、严重心动过缓或过速等症状,皮肤冰冷、苍白。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即刻HA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即刻HA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首次床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床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ESCA及GSE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ESCA及GSE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往往难以获得24 h床旁监测,导致治疗风险增加。患者的认知状况和自护行为对减轻治疗风险、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是目前临床用于改善患者认知状况的主要手段,多数患者入院后均会接受疾病和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10]。但目前多数医院健康教育模式较为死板,仍为护理人员一对一的健康教育,部分患者因身体虚弱、年龄较大,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配合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反复健康教育,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且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较差[11]。
妇科手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术,由于部分患者有生育及性生活需求,术前焦虑、恐惧情绪往往较为严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通常难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需要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为满足患者需求,多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被应用到术前健康教育中。本研究创新性采用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在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基础上改进,选取更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健康教育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即刻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妇科手术患者缓解术前心理负担,减轻焦虑情绪。主要原因:采用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患者观看视频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较好,对疾病和手术认知得到提升,了解术后创伤程度及疼痛规律,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术前心理准备工作较好,焦虑情绪减轻[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床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可缩短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观察组出院时ESCA及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可改善妇科手术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自我管理效能。究其原因: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小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14]。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资料,不仅有助于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还可增加患者对疾病、手术及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患者认识到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及自身不良生活方式,从而使患者积极接受后续健康教育,配合健康教育内容,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改善[15]。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碎片化视频健康教育,更易被患者理解,通过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使患者能够客观、正确的认识疾病和手术,了解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患者自我效能改善,自护能力提升[16]。
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不良习惯、饮食及运动健康教育,可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科学指导,患者可通过正确饮食,改善术后机体状况,积极运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肠梗阻的发生风险[17-18]。通过向患者普及手术创伤及疼痛相关知识,有效缓解患者对创伤和疼痛的恐惧,创面护理状况较好,可降低感染风险和疼痛程度,预防睡眠障碍,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状况,继而有助于术后短期康复[19]。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护理引流管,增强患者自护意识,加强自我监测,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尽管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具有多种优势,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其他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未来可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增加多模式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探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的优选方案。
综上所述,三维视听联动健康教育模式可缓解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