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语
摘 要:高校学生公寓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本文总结了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开展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坚持立德树人至关重要。如何贯彻落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的学生公寓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场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在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公寓具体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因此,在高校学生公寓中強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生公寓是育人的重要阵地
学生公寓是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会“做人、做事、合作”,这些基本素质不能仅从书本上学,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公寓是实现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理想场所,在宿舍中,学生可以自己支配时间、选择活动方式、处理问题。学生公寓也就成为了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学生公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学生公寓是非正式的交往场所,学生在这里比较自由轻松愉悦,言行随便,易于真实地展现个人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内心世界,是辅导员了解学生、联系学生、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及兴趣爱好等。有些问题只能在学生公寓这个非正式群体组织才能更深入细致的进行了解。因此,学生公寓将成为洞察学生真实思想,把握学生时代脉搏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检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窗口。
学生公寓是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驿站。宿舍的主要功能是休息,除了能让学生解除一天的劳累还能起到调节心理的作用。学生可以在宿舍内呼喊歌唱,起到了消除心理压力的作用。学生宿舍的集体心理氛围,是由该宿舍的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与宿舍每一名成员的生活态度、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学生宿舍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公寓管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宿舍是学生休息、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思想、言行只有在宿舍才能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要么我行我素,要么积极向上,而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宗旨是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因此,学校只有把学生公寓管理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来抓,才能建设好学校校风。
二、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队伍进驻
学生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具体管理事务,办公室设置在办公楼里,进入公寓也多限于进行安全卫生检查,没有深入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无暇顾及在学生公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公寓中的思想动态,没有在公寓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 缺少文化建设品牌
公寓文化建设在现如今的高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进行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部分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思政教育元素,没有吸引力,与学生兴趣贴合度不够等,导致公寓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公寓文化建设缺乏内涵。
(三)缺少高质量软硬件环境
高校后勤的改革,公寓的社会化,导致高校公寓商业化氛围过浓,高校公寓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有待改善。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公寓的软硬环境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协调,增加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教育的难度。
三、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专职辅导员进公寓
学校安排专职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建立辅导员轮岗每天深入公寓的工作机制和辅导员工作站。确保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辅导员要把有温度的交流沟通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建立自己的威信和正面形象,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丰富公寓文化生活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文化将成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更是和谐校园建设最基本的单元。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建设良好校风的切入口,也是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一。每学期、每学年开展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宗旨、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宿舍文化建设的专题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宿舍学风、生活秩序、宿舍安全、日常行为、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考评。同时,要把学生宿舍内务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制定文明宿舍达标制和宿舍长负责制,明确在宿舍中宿舍长就是主要学生干部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比。总之,公寓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本和全员育人的理念和意识,促使各个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排忧解难,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管理中服务,服务中育人。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在宿舍管理工作中起到主体作用。即使有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准则,只有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工作才真正有基础,才能取得最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在宿舍楼内组织有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各班级学生骨干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如:以公寓楼为单位组建楼管会。楼管会负责对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日常零星维修企业工作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查,时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倾听学生呼声,及时协调处理学生在公寓楼内发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到现场并及时告知相关的辅导员或班主任,确保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楼管会要成为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周要实行例会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学生反馈信息,及时向学院、学生处反馈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保持良好的作息、生活秩序。对公寓楼内所发生的学生不文明行为(如:私用禁用电器、私拉乱接接线板、楼内吸烟、打架赌博、夜不归寝等)要坚决制止,对劝阻和制止不听者,及时上报学院。
(四)建立公寓功能型党支部
学生公寓功能性党支部旨在以党建工作统领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起来、把党员发动起来,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不断推动学生社区党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体制体系化和阵地建设规范化。构建“学院党委—学生主体党支部—学生公寓党支部-楼层党小组”条块结合、纵横交互的网格组织体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着力推动学院党建和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开创学院与学生公寓党建协同发展新局面,努力实现思政工作新格局、新亮点。在人员选配方面,思政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以楼层为单位设党小组,学生党员任党小组组长。通过“学院党委—学生主体支部—学生公寓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网格化组织体系的构建,实现党组织社区全覆盖,把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各类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之中,推动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载体和新途径,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担任支部书记的辅导员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严格要求,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融入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努力把社区党支部打造成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的实践基地。功能性党支部为大学生党员立足公寓做贡献搭建了青春舞台,为党员参与公寓楼宇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实践平台。
总之,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重心转移到宿舍中,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倩倩,高振中,卢桂梅.新时代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97-100.
[2]李娉.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