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嫦
摘 要:目的:分析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抽取8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及心理护理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SAS评分、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更好(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针灸治疗及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治疗有效率性的提升,减少负面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心理护理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组织疾病,如果患者正处于中风急性期,很容易出现偏瘫、脑血管出血等症状,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面对急性期中风患者,则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尽量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效果[1]。本研究抽取8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不同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抽取8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5-70岁,平均(59.5±11.6)岁。在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9.2±11.5)岁。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基础护理方法。常规治疗方式:当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针对血压指标进行控制,消除水肿,静脉滴注甘露醇,约250 mL。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性科学使用地塞米松10 mg。基础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行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相关信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患者积极沟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立足虑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案。(2)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讲解相关治疗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防止出现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音乐,又或者是让患者看电视,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对负面情绪进行宣泄。(3)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亲情支持,多鼓励多关爱患者,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更好(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在脑血管疾病中,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当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时,如果未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对急性期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做好护理工作。在中医角度来看,中风属于“中风病”的范畴,该疾病的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起病急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比较相似,所以也被叫做脑卒中[3]。由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为了尽量减少中风后遗症,需要及时治疗和开展护理工作。通过针灸治疗能够对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提升,经过针刺选取的穴位,可以发挥心脑开窍的作用,还能够疏通经络,对肝肾进行滋补,同时,对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还能够对患者脑部生理功能进行改善,疏通肢体的经络[4]。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指导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对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既能促进病情康复,也有利于能够进一步改善预后[5]。
综上所述,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经过针灸治疗,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明青. 脑中风应用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07):63-63.
[2] 彭舒凤. 心理护理对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7):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