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摄影课程中的思政探索与教学设计

2021-03-01 10:06:40侯亭妃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摄影思政

摘 要:《旅游摄影》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摄影艺术的美,是一种道德向善的价值最求,将人之美,物之美,情之美进行有机统一。借助摄影理论和摄影实践实现思政育人。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拍摄主题作品,记录生活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厚植爱国主义,人文情怀,锤炼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关键词:摄影;思政;教学设计

一、摄影教学与思政教育融通的教学目标设计

“旅游摄影”课程思政通过摄影理论学习、拍摄实践和作品展览来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在增长知识见识的同时,还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摄影艺术,既依靠“美”的展示,也依赖于“哲”的表达。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合,也是一种情感载体。探讨“旅游摄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提炼摄影教学各章节中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摄影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二、摄影与思政融通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个阶段五个环节教学模式。三个阶段即: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外提升;五个环节:认知—模仿—探究—理论—创新。通过三个阶段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互动讨论、职业体验等教学方法,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学会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美,领悟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文之美,并通过摄影技能将身边的美记录下来。

(一)认知环节

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发布课前学习通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主题项目作业。结合学院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党的生日为题进行摄影拍摄。结合“中国梦”以“我的大学,我的梦”为主题进行摄影拍摄。学生接到通知后,自行通过教师录制的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任选主题进行拍摄两个选题结合当前热点,贴近实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自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二)模仿环节

指导学生制定拍摄计划,对学生的拍摄进行现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项目制定拍摄计劃,找准拍摄的要点和拍摄技巧,详细分析拍摄的特点和拍摄技术,提出切合实际的拍摄方案。根据制定的拍摄方案到现场进行具体的拍摄。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和项目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树立学生统筹规划,引导学生树立坚忍不拔,吃苦耐力的精神在摄影实践中,锤炼工匠精神,培育劳动意识。

(三)探究环节

回顾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相关知识点,作为评分标准。教师点评,教师现场打分并点评优缺点,针对当前展示作品存在的问题(主题、构图等)给出建议和改进办法。学生课堂演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讲解作品的创意、特色及知识点。学生互评其他同学提问,展示小组成员答疑。各组互评,根据评分标准,其余各组给出分数及评分理由。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具有发现美,领悟美,记录美的能力

(四)理论环节

教师讲解,重新梳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构思主题。学生根据学生互评环节提出的问题,结合知识点整理需要改进的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整理归纳,构思调整项目作品的内容。比如:摄影构图中的国风之美——边角景构图。摄影构图如何赋予作品以灵魂——形式与内涵。引导培养学生关注题材的社会性和思考性,在实践创作中表达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介绍《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海报,将修复师身影嵌在文物残存处,寓意“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忠一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创新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其他主题拍摄。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再创作。“法无定法”式拍摄。完成社会实践,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参观摄影展、参与摄影竞赛、加入摄影社团,融入社会进行职业体验。

三、课程中的创新点

(一)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主题为主线” 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而获得快乐与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团队意识。

(二)开展主题摄影,将感情融入作品,摄影实现从技术到艺术的升华。通过学生创作的主题摄影作品,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促进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三)学生通过加入大学生数字媒体中心,摄影社团迅速提高摄影的实践能力。鼓励部分高水平学生参加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四、摄影与思政融通的优化

(一)“优势互补”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德育素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教学团队,向其他教师多请教。自身要自觉加强政治素养,注重“言传”“身教”相统一,不管课堂还是课外,都需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修身立德,以身作则。

(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以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突显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成效。通过过程考核,考勤、课堂表现是学生基本学习态度的体现,也是对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教育。主题作品的考核评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要想在该门课程的考核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必将参与到课程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辉.摄影课程中的思政探索与教学设计[J].智库时代,2019(48):189-190.

[2]王亚珂.高校摄影类课程教学的美育与德育融合探究——以“摄影的社会功能”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1(15):119-121.

[3]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4]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6

作者简介:

侯亭妃(1988-12-9),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摄影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WZW—bewell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最美的摄影
焦点(2014年3期)2014-03-11 2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