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第一次见到蒋国平的人都会有个共同的感受:眼前这个头上剪着利落短发、身穿一身运动服、脚踩一双运动鞋的人不太像教授。面对这样的评价,蒋国平总是笑笑说:“穿这样的裤子能把裤腿卷得高,才方便我‘爬山‘下海‘走田埂,帮农民们挖‘宝啊。”
蒋国平是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科技特派员。从2009年开始,她就带领学生组建电商团队,用专業电商知识服务企业。近几年,她奔走在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大山深处,帮农民们挖商机、找项目,通过设计搭建“大山里的食材”电商扶贫平台,让深埋大山里的食材走上大城市的餐桌。
“我们的电商扶贫平台,一不卖惨二不哭穷,我们就是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挖掘大山食材的商业价值,教会大山里的农民们能自己挖掘身边的‘宝。”蒋国平说。
把“大山里的食材”变成“宝”
2016 年,蒋国平带着商学院学生们去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参加社会实践。期间,他们在一个叫张家塔村的古村落的农户家里发现了自然生长的土黄豆,这让蒋国平非常惊喜。“那些黄豆都是经过自然筛选的老种子,能留种,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强,不需要农药和化肥。这真是好东西!”蒋国平说,“这样好的土黄豆在当地一斤居然才卖2元多钱。”
当时,同行的时任学院党委书记李新锁说:“虽说方山县想做电商,想报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可真正懂网络营销的人却找不到几个。捐钱资助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困,真正需要做的是,要让这里的人从心里站起来,从精神上站起来。”这句话给了蒋国平很大的启发与鼓励,让她更坚定自己要做的事。
于是,蒋国平为大山里的好食材当起了专业“吆喝人”。2016年底,蒋国平指导团队,设计搭建了“大山里的食材”电商扶贫平台,真正把土黄豆以及漫山遍野的野生花椒、梨、黑枣等好东西带出了大山。他们首先做的就是运用专业知识,为电商扶贫平台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好产品和客户的定位、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方式、产品结构、收入结构等,保证未来平台的顺畅运行。
其次,他们对这些来自大山的食材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造。“像土黄豆,大粒小粒、好与次等混在一起,外观品相差,只能卖2元一斤,好东西卖不出好价格。我们按市场希望的品质要求严格进行筛选,分出等级,小粒等级的每斤卖1.5元,大粒等级的每斤卖4元,好东西就卖出好价格了。”蒋国平说。
而最后就是对产品进行“包装”,包括“外包装”和“文化包装”。按照目前城市人的购买习惯,蒋国平团队把食材都变成小分量的密封包装,食材成分、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一应俱全。同时,他们通过走访、查史料,充分挖掘食材背后的文化价值,让“食材有故事”。蒋国平说:“这些深山里的食材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每一种食材的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通过挖掘让这些商品更具附加值。”
在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努力下,方山县建立起电商服务中心,每个村子里都组织建立物流网点。2019年4月,方山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让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名副其实。而“大山里的食材”平台也不再局限于“方山”,蒋国平带着电商平台走进了更多的大山,带着村民挖出了更多的“宝”。
手把手教农民学会“挖宝”
“天津茉莉花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天津不产茶,但天津茉莉花茶以它独特拼茶工艺的茶香而闻名……”“静乐,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深处。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属于无雾霾高寒山区,多是山梁地。沙质红土壤,种出的红皮土豆非常优质……”在“大山里的食材”平台上,蒋国平经常会分享食材背后的文化知识,大家都说“买东西还能涨知识,一举两得”。
“与严格把关平台产品、帮助农民深度挖掘产品价值相比,最难的还是将电商营销思维植入农民头脑,让他们可以看到手里‘宝贝真正的价值。”蒋国平说,刚开始农民见到她就一个想法:把种的东西换成钱,大家对蒋国平在包装上投入、在斤两上计较和挖掘历史故事并不理解。
“拿土黄豆来说,农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好的材料包装,我就要跟他们说明,我们搭建平台、找到销路、长途运输,如果因为包装让买家收到食材变质,那我们的损失更大。”蒋国平在实践中手把手地教农民,让农民们逐步了解市场规律,把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但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并不是易事。
在帮山东威海的一个农户销售海鸭蛋的过程中,蒋国平发现单个超过80克的海鸭蛋在市场上较为稀缺,可卖上好价钱。于是,帮他们设计了“80+海鸭蛋”这个产品。“刚有销量,后面批次鸭蛋,就大小参差不齐了。坚持让他们按80克这个标准销售。农户很不理解,还和我们争吵。”蒋国平笑呵呵地说,“我们也不争辩,最终事实证明,‘80+海鸭蛋不仅销量好,而且去除物流费等费用,帮农户卖出了9.5元/斤的好价钱。”而原来农户不同个体、不同颜色的鸭蛋混在一起只能卖6元/斤,因此,大家对蒋国平心服口服。
几年间,天津宝坻区的大葱、大蒜、朝天椒,蓟州区的蓝莓,静海区王口镇的炒货,娘娘河滩的蜜薯、白菜,七里海的稻田蟹、稻米,滨海新区大港的盐汪子虾,还有河北省永清的西红柿,山西盂县的花椒……蒋国平的足迹遍布全国,带领农户一起挖出越来越多的“山里的好食材”,也让更多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
扶贫助农实践中探索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我们平台推荐的每一种食材都是蒋老师亲自挑选过的,无论谁找到她,无论摆在眼前的东西怎么样,她一定要到实地去看一看。她总对我们说,你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卖给别人,这是基本原则。”蒋国平团队中的一位学生说道。
2009年,还没有“大创”这个词时,蒋国平已经带着学生做创业实践教学了。她注重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也朝这个方向培养学生。2011年,她和学生组建了北极光创新团队,和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从摄影、PS、网页制作、推文撰写开始学起,建设电商平台。蒋国平说:“作为教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自己不学不行,知识老化怎么跟得上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教育呢?”2014年,以孵化大创项目为目标,蒋国平又牵头成立了北极光创新微型孵化器;2016年,正式成立互联网与商业实践研究中心,探索以商业实践为导向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蒋国平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她担任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三门课的教学,还有研究生的课,指导学生做论文、做项目。除了教育教学外,她把下班后、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都投入到扶贫助农这件事情上。只要有时间,她就要到有需求的企业、农户走访考察,做技术指导,精选扶贫产品,在平台上推广。现在平台推出的每一篇推文,从首页图到字体字号,蒋国平都要把关。她说:“扶贫电商这件事,我是把教授的声誉搁进去了,我得对农户、团队和信任我的买家负责。”
在实践中,蒋国平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创业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消除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让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不断寻找实践教育规律与实质,形成可落地的商科教育教学模式。她将电商销售总结出“三精四有”的秘诀:销售要精准、精细、精致;产品要有名、有姓、有地、有故事。她指导的学生项目中,有7项获国家级奖项、2项获市级奖项。而真正影响学生的,除了蒋国平课上所讲的知识,更是她对扶贫助农这件事所投入的热情和执著。
“你天天这么忙乎到底是为什么?”蒋国平身边的领导、同事、家人中,总有人会问她这个问题,却没有人猜中真正的原因。采访中,蒋国平说:“我从国内求学到出国深造,都是国家提供的机会,我至今仍记得1999年第一次出国的机票是37400元,当时这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因为有国家的支持,我才有机会学习到这些专业知识。现在,我就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变得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