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

2021-02-28 02:27孟四清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心理品质辅导

孟四清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2018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第四次对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对象包括河北、甘肃、山东、湖南、四川、江苏等6省份12个城市的63所学校,共计9322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部分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愉快度和生活满意度状况;自我评价与自信心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对挫折的承受力与情绪的恢复力状况;生活的方向感与生命的意义感状况等。调查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实施。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表现良好,广大中小学生生活幸福,满意度高,乐观自信,人际关系融洽,心理承受能力强,有良好的情绪恢复力,生活中有方向感和生命意义感。但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表现欠佳、亟待加强教育的问题。本文主要报告本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对未来的心理健康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生活的愉快度与满意度在逐渐下降

关于学生生活的愉快度调查,对于“你现在生活得如何”,选择“不太愉快”和“不愉快的”的,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5.4%和2.5%;六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6.4% 和2.1%;初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12.6%和3.8%;高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15.8%和4.8%。经卡方检验,年级、居住地、性别差异显著(P<0.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活的愉快度在明显下降,且与城市和县镇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生活愉快度更低,男生比女生生活愉快度低。

关于学生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对于“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如何”,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3.6% 和1.1%;六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4.7%和1.7%;初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11.4%和3.0%;高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16.9%和4.2%。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显著(P<0.001)。说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生活满意度在逐渐下降;与城市和县镇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生活满意度更低;男生比女生生活满意度低。

(二)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偏低和应对困难的信心不足

在自我评价方面,中小学生对“如何评价自己”,回答“我很棒”“我还行”和“我不行”的分别占33.8%、58.7%和7.5%。经卡方检验,年级、居住地、性别差异显著(P<0.001)。调查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在逐渐降低;与城市和县镇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自我评价偏低;男生比女生自我评价低。

在应对学习与生活困难的信心方面,对于“你对自己应对学习与生活困难感到如何”,选择“不太自信”和“没有信心”的,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7.7%和1.8%;六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8.7%和1.2%;初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21.6%和3.4%;高二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27.0%和3.6%。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应对学习与生活上困难的信心在减少;农村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低于城市和县镇的学生;女生应对困难的信心低于男生。

(三)部分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

调查发现,在与同学的关系方面,对于“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学生分别占13.1%和3.6%。其中初二年级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最多;与城市和县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调查发现,在与父母关系方面,对于“在家里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或冷战的”,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分别占3.8%和12.8%。其中初二年级学生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6.1%和19.3%,所占百分比最高,人数最多;城市学生比县镇和农村学生更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调查发现,在与教师的关系方面,对于“与多数教师关系融洽”,选择“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学生分别占7.7%和2.7%。随着年级的升高,与教师关系融洽的学生在逐渐减少。其中农村学生比县镇和城市学生更容易与教師发生矛盾与冲突;女生较男生更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四)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欠佳

调查发现,对于“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通常怎样做”,选择“努力改变现状”的占81.3%;选择“努力一下,不行就算”的占13.2%;选择“什么也不做”的占4.5%;选择“一蹶不振”的占1.0%。其中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放弃;男生比女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一蹶不振。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五)部分学生情绪恢复缓慢

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恢复,对于“遭遇打击,你通常从不良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间”,选择“很快”的占44.1%;选择“比较快”的占35.4%;选择“需很长时间”的占15.8%;选择“情绪越变越糟”的占4.7%。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情绪恢复缓慢。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遭遇挫折后,比低年级学生情绪恢复得慢;与城市和县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遭受打击后更不易恢复;遭遇打击后,女生比男生更不容易从不良情绪中恢复过来。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六)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方向感和生命意义感

当回答“你总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晰的学习或职业目标”时,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34.1%和43%;选择“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18.6%和4.4%。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方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的方向感越来越模糊;到了高二年级接近40%的学生缺乏清晰的学习或职业目标;农村比城市和县镇学生更缺乏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女生比男生更缺乏对自己清晰的学习与职业目标设计。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当回答“你觉得自己活得如何?”时,选择“很有价值”的占30.6%;选择“比较有价值”的占36.9%;选择“有点价值”的占22.3%;选择“看不到什么价值”的占10.3%。也就是说,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其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如初二年级学生;县镇和城市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如农村学生;女生与男生相比,更加认为自己生活得没有价值。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七)部分学生在做事时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当回答“家里买了好吃的,总是只顾自己吃”时,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2.1% 和6.7%;选择“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占29.9% 和61.3%。也就是说,有近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其中,初二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方面表现更甚;城市学生比县镇和农村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卡方检验,年级、地区、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01)。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开设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规定“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通过设计游戏与活动,侧重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训练;在中学,则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侧重矫正学生不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活动,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其自信心;体验如何与人相处,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从而正确地处理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学会识别什么是不良的情绪,学会不良情绪的疏导方法;学会正确地看待挫折,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各种职业、了解社会,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职业和自己的未来;培养生活的方向感,明确生活的方向,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涯辅导,使其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生涯辅导是面对学生未来的教育,通过生涯辅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与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职业,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学生在“生活的方向感和意义感”方面并不乐观,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与生活目标,生活中感受不到意义,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设计,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由于他们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才会生活得浑浑噩噩,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有甚者容易走向自残与自杀。对此,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小学阶段可以侧重于各种职业的认识与体验;初中阶段可以侧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梳理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高中阶段可以侧重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

(三)让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做社区的志愿者等。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尊老、敬业、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如在日本学校,从小学就注重对学生自立与自理能力的培养,日本的小学生都是自己坐校车上下学的;日本小学生的书包都是自己背的;日本小学吃午饭也都是由学生们自己来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辛苦,而且培養了他们自理与自立的能力,培养了其责任感。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政策,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

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文件,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建议有关部门要以文件或立法的形式,使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合法化。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做学校心理辅导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职心理学专业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效果大打折扣。建议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建议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各级政府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保证科研人员和教师研究的开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五)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今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尤其是网络和媒体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很大。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应进一步净化社会媒体和网络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和社会团体的合作,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心理品质辅导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