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童话教学课堂表演策略

2021-02-28 02:27张舒美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读

张舒美

【关键词】课堂表演;童话导入;精读;课后升华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是“最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良好的解读、引导、深化,体现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课堂表演作为童话教学的一种方法,迎合了低年级儿童活泼、乐于模仿的特点,适合应用于童话教学中。

一、审视童话教学课堂表演的现状

在日常的童话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授童话体裁的课文时,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与普通的记叙文、儿童诗、散文等体裁的课文并无过多的差别: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通过文中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课文蕴含的道理。童话课文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流于表面,问答皆为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整个课堂只发出“一种声音”。如此被动接受式的童话教学渐渐让学生对童话课失去兴趣。也有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加入课堂表演环节,但多是在表面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盲目地寻找伙伴组织表演,表演时多为照本宣科、草草收场,学生仅仅享受了热闹气氛却无其他实质上的收获。

二、思考童话教学课堂表演的意义

教育戏剧先驱李婴宁提出:“戏剧表演能够让表演者获得直接经验。”在语文童话教学中需要设置课堂表演这样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主动学习、探究新知的好习惯。

学生喜欢阅读童话,对表演童话故事更是热衷。处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其身心特征使他们在阅读童话时更注重直觉形式的直接感知,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未较好地遵循这一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选择将理性的知识性内容、被教师“咀嚼”过的文本以及高度概括后的深刻道理通过问答方式一股脑儿地让学生全盘接受,忽视了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巧借课堂表演形式,帮助学生从情感上深入文本,自主地理解语言文字含义,对童话课文生发表自己的体会,强化其内心体验,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充分对话,真正做到学生本位的教学。

三、探索童话教学课堂表演的策略

(一)巧抓导入时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obertE.Slaive指出:“课堂导入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程感兴趣。”面对一篇崭新的课文,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调动起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将学生从对课文的初步认识顺利过渡到能将自己代入课文中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进行《狐假虎威》一课的导入时,我一边描述一边拿出了几个动物头饰:“在茂密的森林里,许多小动物正在愉快地玩耍。老师想邀请几位小动物来森林王国做游戏,请你把自己的特点通过表演展现给大家。”课前预习时,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由想象故事开始的场景,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用蹦蹦跳跳的走路方式演绎小兔子;以反手做瞭望状表演小猴子;还有停在草丛间一边梳理羽毛一边欣赏翅膀的喜鹊和走起路来蹑手蹑脚的小狐狸。加上背景音乐,令全班同学仿若置身真实的森林王国。“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将狐狸给一把逮住了。”我的一声画外音,令代入动物的学生霎时反应过来,以特有的逃走方式逃离了老虎。童话课文的导入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童话场景,令学生能身临其境,将自我意识置入童话世界,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二)巧抓精读时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文的精读部分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教授,巧妙地使学生在童话课文中既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主观能动地感受课文中丰富细腻的情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曾这样施教:

教师: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教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教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学生从四面把教师围住)

教师:“你们要干什么?”

学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教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

学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養交出来!”

教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教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回答上前抢)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

教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讲理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这就叫“不由分说”。

为了让学生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感悟童话人物的喜怒哀乐,真正掌握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师可借助情景,通过指点学生表演来启发他们。

(三)巧抓课后升华时机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童话教学中的故事就是学生综合实践的基础,课堂表演是学生体味的极佳契机,童话文本的收尾总结是回顾故事内容、升华故事所蕴含道理的关键。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展露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在塑造角色中融入主观情感,允许想象飞扬的可能,在“化物为我”的课堂表演中准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达到融会贯通。台上表演的同学得到一展演技的机会,在众人的目光中锻炼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了自信,台下的学生也都没有游离于教学环节之外,以导演的身份深挖文本,梳理所学,从而明晰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这就是课堂表演的魅力,拒绝教师咀嚼过后的直接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诠释课堂表演的丰富性。

四、结语

教师创造一次课堂表演的机会,带着学生打开童话世界的大门,获得童话文本的审美体验,感受自主演绎的精彩,收获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怀揣一份童心,将童话的课堂编织成一张美丽的巨幕,课上的一场场童趣表演将是课堂上一颗颗闪光的珍珠。

猜你喜欢
精读
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探研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英语水平,从“精读”开始
宰相“精读”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精读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商务英语精读课堂的合作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