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绿道规划(2010—2020年)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1-02-28 06:20黄力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丹霞山韶关市韶关

黄力颉

(韶关市城市公园管理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0)

1 引言

2009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实施拉开了我国绿道规模化规划建设的序幕[1],并且迅速推广到全省、全国。近10年来,绿道所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等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广东省绿道规划建设实践活动对于国内绿道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广东省绿道研究主要针对珠三角绿道网,研究角度主要在绿道网络系统、建设因素、选线方法等进行[2],缺乏广东省生态保护屏障地区单个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系统研究和新时代绿道规划建设的策略研究。广东粤东、粤西、粤北生态保护屏障地区土地面积4倍于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2倍于珠三角地区,城市地位、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均有异于珠三角地区,其建设思路与做法皆有不同之处,对绿道网向全省覆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0年,韶关市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各市也要逐步推进绿道规划和建设的要求,组织编制了《韶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3],开启了韶关市道规划建设实践行动,规划期限为10年。至2020年,韶关基本完成城市中超过300 km的绿道网建设。本文旨在通过对近10年韶关绿道建设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不同时期绿道规划建设的不同特征和案例经验,对新时期背景下生态发展区城市绿道如何规划建设进行探索,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与借鉴。

2 韶关绿道网专项规划

韶关地处南岭隘口,“山环水聚”“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是韶关城市的一大特点,城市周边群山逶迤连绵,城市中心形成三山(黄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三江(武江、浈江、北江)六岸的独特形态,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在城市及周边,散布着众多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自然资源点,包括丹霞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各级城市公园、连绵不绝的群山和江河。结合韶关的自然山水格局、人文资源、交通资源、城乡建设、政策要素等资源要素,韶关市绿道网的规划结构为:一环两横三纵,三江六岸(见图1),规划绿道总长度约320.55 km。绿道网的总体意象浓缩为“丹山碧水,绿野韶风”。“丹山”是以丹霞山为典型代表的山地自然风光特色的概括;“碧水”是对韶关“三江六岸”景观的浓缩;“绿野”是对绿色生态、回归自然的森林城市的畅想;“韶风”是对韶关绵远悠长、风采远播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提炼。

图1 绿道规划结构图

韶关市绿道规划期限自2010年起至2020年共10年,与韶关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保持一致。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近期(2010—2012年)以绿道示范线为重点,建设联系主城区与西联新区的绿道和社区绿道示范区,并建设完善相应的各项配套设施;中期(2013—2015年)建设区域绿道和联系主城区、西联新区、曲江组团的城市绿道,基本形成城市绿道网的总体构架,同时,扩大社区绿道的覆盖范围;远期(2016—2020年)全面推进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并逐年完善,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景观丰富、服务周全的能充分展现南岭山水名城特色的绿道网络系统。

3 韶关市绿道建设实践历程

3.1 2010—2012年:以示范线为试点,依托山水林田自然脉络建设生态廊道

3.1.1 韶关首条绿道建设——韶州公园绿道

韶州公园为韶关市内著名的城市公园,公园交通便捷,园内绿树成荫。2010年4月,韶关在韶州公园内启动第一条绿道。利用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建成了环湖环山都市型双环绿道系统。双环绿道分别是指环沙湖亲水休闲步道、环山自行车健身道。亲水休闲步道环湖一周总长为2 km,自行车道总长为2.2 km[4]。韶州公园绿道让市民从局促、人头涌动的小公园,体验到在开放式空间休闲健身的新方式。对于韶关绿道建设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1.2 韶关首条城乡绿道建设——杜鹃公园至丹霞山绿道

丹霞山胜景闻名遐迩,是韶关市首要的龙头旅游资源。2011年韶关为迎接第七届广东省国际文化旅游节建设了连接市区著名景点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和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的郊野型绿道,全长48 km[5]。绿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框架、道路系统、以避免重复建设。杜鹃公园至丹霞山绿道建设主要分为3段:第一段是河堤亲水沿线(杜鹃公园至韶赣铁路桥)长约8.1 km;第二段是湾头黄竹县道乡道(韶赣铁路桥至芙芷坝)长约17.6 km;第三段是丹霞山景区道路(芙芷坝至丹霞山正门)长约22.3 km,设置驿站4个。丹霞绿道途径多个村庄,一路可观赏游览丹霞田园风关、夏富古村落、姐妹岭等景观,以突出生态和郊野为特色,低影响、重保护为手段展示生态发展区城市自然山水风貌。

3.2 2013—2018年:基本形成城市绿道网总体构架

2016—2018年,韶关市利用对旧河堤改造、加固,铺设排污管网的机会,对河堤进行了拓展和修复,打造了小岛慢行系统、浈江左岸绿道。小岛慢行系统北起充满南洋骑楼风情的商业街——百年东街,一路向南串联起韶关标志性建筑风采楼,纪念韶州名相张九龄的曲江园,景色宜人的东堤与河滨公园,绕过与江心岛通天塔遥相辉映的海关广场,环岛北上经过关帝楼惨案雕塑广场,北至河畔名居活动广场。环岛绿道全线约9.9 km,将韶关老城区环岛沿线原本散落的单个景点,连句成章。浈江左岸绿道沿着帽峰桥一路而下南至百旺大桥,全线约11.6 km,同时,配建北江源亲水平台、韶乐广场亲水平台(见图2)。该工程与武江、北江右岸滨江人行道一并形成了串联韶关三江六岸的文化休闲绿廊,将韶关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风貌串联成珠。33.5 km三江六岸绿道作为韶关绿道专项规划中最后时序的7号绿道,标志着韶关主城区绿道网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图2 滨江绿道——韶乐亲水平台

3.3 2019—2020年:立足生态优势探索绿道复合功能

3.3.1 “绿道+美丽乡村+品牌旅游”模式——阅丹公路

阅丹公路是韶关市为推动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实现丹霞山与韶关城区“山城融合”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路总长约54.6 km,路面宽度约6.5 m。项目2019年4月开工建设,2019年底建成。阅丹公路建设异于以往郊野型绿道体现在不仅实现“串联”,还结合美丽乡村改善沿线村庄的人居环境,培育生态观光型农业,将沿线打造成农旅结合的具有丹霞特色的乡村旅游“网红点”。项目按照高质量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将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2020年“五一”假期期间,阅丹公路接待游客接近2.5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75.88万元,有效促进沿线村庄经济发展。

3.3.2 “绿道+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山环山路

芙蓉山景区是全国唯一的位于城市内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020年5月,韶关市启动芙蓉山片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路线总长约23 km,路面宽度3~7.0 m。芙蓉山公路将沿线的南岭干部学院,居住小区及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博物馆、拾贝湖等景点串联,形成连接新区旧城的绿色路网。项目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对森林山体采取积极保护,利用绿道提供旅游、居民休憩等生态服务,塑造绿色开放空间,将城市融入公园,实现绿道的复合功能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2010—2020年,在广东省大力开展“国家低碳省”“幸福广东”建设的大背景下,韶关绿道建设结合自身城市定位、山水林湖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以功能实用性为出发点,合理发挥绿道功能并逐步探索绿道复合功能,创造了独具粤北山水特色的城市绿道网。

新时期,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大背景下。绿道作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韶关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绿道特色,开展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提升城乡品质。韶关绿道规划建设可有以下3个方向:

1)绿道+开放性城市公园。“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是韶关城市的一大特点,也是宝贵的生态优势。可把绿道作为串联市区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山、莲花山、黄岗山)的载体,打造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整合绿道沿线绿地,构建城嵌山中,山城融合,实现理想公园城市。

2)绿道+古驿道。韶关境内自东向西分布着有史料记载,有据可考的古陆道15条。可把绿道作为连接城市与古驿道的生态廊道,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绿道+古驿道”线路为载体,将古道成为绿道的有利补充和扩展,完善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结合韶关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3)绿道+碧道。将绿道、碧道两道有机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做好水污染治理、防灾减灾基础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滨水景观建设,因地制宜地打造韶关特色水文化景观带和风光带。

猜你喜欢
丹霞山韶关市韶关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仁化县助力环丹霞山环境整治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多元主体治理——以韶关市董塘镇为例
仁化·丹霞山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情系丹霞山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