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涉农高校提升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1-02-28 05:17吕小艳韦英明
法制与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特派员科技

吕小艳,钟 川,韦英明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对农村科技工作组织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具有勃勃生机和活力,实施后很快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诸多学者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从科技着手,从科技管理、农村技术服务供给两方面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制度创新。广西大学在这些方面也有一系列成功的、值得探讨的实践经验。

一、实践探索的理论依据

(一)能力视角下的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

普遍认为,能力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人的现实能力,指人在现实中已表现出来的如能写会算的能力、做家务能力和完成某些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等。二是人的潜在能力,指一个人现在没有呈现和发挥出来的现实能力,但在某种环境下经训导和刺激可能会展现和发挥出来。现实能力的发展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潜在能力发挥不够充分、个体能力发展较片面化和不平衡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人类作为主体进行活动,以个体的方式参加,赖以存在却是以群体的方式,故人类活动可呈现出个体能力和群体能力两种形式,组合和协作个体能力就会产生相应的力量,如群体生产力和控制力等,形成群体能力,个体能力为群体能力形成提供基础,并与群体能力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群体能力为扩大和增强个体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2]。

从能力理论视角看,乡村科技特派员个体服务能力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因而既要提升重视科技特派员已表现出来的现实能力,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特派员尚未展现的潜在能力。能力视角下乡村科技特派员个体服务能力,是与科技服务具体实践活动相关的心理特征。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如何使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提高和发展其服务的现实能力,是制定措施的关键所在。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的服务活动,有个人服务行为,也有团队服务行动和多主体联合服务行为,服务成效彰显了个人能力和群体能力,如何协同个体能力和群体能力共同发展,提高乡村科技特派员的整体服务能力也是实践探索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对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的启示

赫茨伯格等人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3]。依据该理论,不满意因素和满意因素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工作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行政管理、制定的政策、实施监督的技术等与具体工作外部环境相关,赫茨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4][5]。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才是人们工作满意的因素,诸如获得工作成就和社会认可、被赋予责任及被及时赏识等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4][6],保健因素配置不合理,人们工作就会产生不满意情绪,配置合理不会产生不满意情绪,但并不能产生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满意情绪,激励因素才是真正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的因素。提升工作满意度,要用保健因素来满足员工待遇需求,用激励因素来挖掘员工潜在的创造能力,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使员工呈现良好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乡村科技特派员保持良好工作态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现实能力,主动挖掘潜在能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二、实践探索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服务管理,落实政策制度,致力提升科技特派员现实能力

1.拓宽经费来源,注重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灵活性

从调研情况看,工作经费不足、经费使用局限削弱了很多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服务的积极主动性,制约了科技特派员现实能力的发挥。例如,工作经费不足,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均受到影响,科技特派员下乡使用的交通、住宿、用餐费用等无法获取发票的现状让他们感到“有钱难花、花钱难报”,科技特派员去农村服务的热情受到打击。为此,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做科技特派员产业团队负责人,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与扶贫项目结合,协同校内资源解决服务经费。同时,对经费不足的教师给予部分经费报销。在经费使用方面,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调了校财务处,将部分费用通过通讯补贴和工作补贴方式发放给科技特派员,同时让科技特派员自己根据广西科技厅规定的经费使用原则制定分配各项费用额度,并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让科技特派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贫困村服务上。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科技特派员意见及时反馈给广西科技厅和基层管理部门,协同做好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工作,尽量杜绝出现分散科技特派员服务精力现象。此外,根据科技特派员个人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科技特派员个人服务能力。

2.改革人事制度,聚集服务资源,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

为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广西大学通过人事改革,集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广西大学农科实验实习协同创新基地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原牧草工作站3个单位资源,成立了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发院,同时保留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区牧草工作站两块牌子),以农业技术推广为抓手,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组建了一批经验丰富、长期在基层服务、有爱农情怀的农业科技专家队伍,并专门为他们设置了非教师专业技术岗——农业推广技术岗。制定了《广西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对岗位的聘任条件和程序、职责、任务量(每年服务不少于120天、培训不低于200人次、服务对象至少1个)、考核(业绩、成果、奖项)、晋升等作出规定。该岗位没有教学任务,要求所有专技岗人员必须加入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使得他们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并集成校内涉农成果专注于农业推广工作。

3.健全岗位考核制度,落实认可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

为鼓励科技特派员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农发院健全岗位考核制度,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注册成为科技特派员,将科技人员兼有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工作业绩与本单位的年度考核挂钩,为多次到深度贫困村工作的科技特派员提供相应经费支持,获得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计入聘期考核绩效,在落实认可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方面做出切实举措,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热情。同时,鼓励科技特派员依托广西大学这一母体,集聚经费和人力资源到贫困村开展服务,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强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特派员将潜在能力转为现实能力

1.强化保健因素,消除科技特派员不良工作情绪

保健因素合理才避免让工作人员产生不满意情绪,保持工作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因此,农发院在配置保健因素上下了很多工夫,优化了管理举措,提高了工作待遇,还积极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环境营造便利条件。比如,主动为在深度贫困县那坡工作的科技特派员对接驻村第一书记,让他们配合科技特派员工作,在交通、住宿方面提供方便,提供精准科技需求等,消除了因工作环境恶劣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质量。

2.强化激励因素,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满意度

激励科技特派员主动提高服务能力和充分发挥服务能力,在消除不满情绪后还要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满意度。为此,农发院注重激励因素,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个人发展相结合,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鼓励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个人科研项目实施相结合,完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专为农业推广岗位的职称晋升设置晋升条件,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业绩与岗位工作业绩挂钩后,促进了科技人员科技推广服务与贫困村科技服务工作的融合,其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审、晋升以及各类评先评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重视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和关注,增加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荣誉感,提高了工作获得感。三大措施提高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愉悦度、满意度。

3.促进保健因素发挥激励功能,增强科技特派员提高服务能力的内生动力

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主要发挥安抚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因个人现状不同、需求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保健因素还是有可能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政策制度是保健因素,但实施得当可让人感受到被尊重,工作有获得感,从而转化为激励因素。广西大学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强化科技特派员对工作的认同感、获得感,提高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愉悦感和满意度。确定科技特派员工作与岗位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工作制度后,工作制度是保健因素,但广西大学注重具体措施与科技特派员的获得感、成就感联系起来,也就转化为激励因素了。

(三)强化群体能力,提高科技特派员整体服务能力

1.组建产业团队,鼓励科技特派员组团服务

农发院成立后,承担广西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建立了以研究院为主体,涉农学院和单位紧密对接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围绕广西产业链科技需求,结合科技人员服务专长创建了15个产业服务团队,鼓励科技特派员组团服务,从而改善个人知识和技能结构无法满足农村多元化技术需求现状,克服单人单点服务能力不足的缺陷。

专职的农业推广专家队伍没有了教学和科研压力,专心服务“三农”,在15支团队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其服务足迹就已遍布广西全区63个县(区)的897个村、企业,服务特色产业30多个,推广优势品种38个,推广新技术24项,利用学校服务资源努力实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服务网络在广西全覆盖。如农发院院长韦英明研究员是天峨县、都安县贫困村特派员,带领广西大学10余人组建了服务团,结合自己主持承担的“国家肉牛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为广西大石山区贫困村提供牛羊产业指导服务,帮助天峨县创新性推出了“20头母羊、3—5头母牛”的扶贫模式,打造母牛母羊扶贫村,并持续开展后续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户均增收2~3万元,通过科技服务都安县“贷牛还牛”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全县肉牛存栏从9.27万头快速发展至近15万头,示范带动广西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2.强化团队学习,提高科技人员一线服务能力

农发院非常注重科技人员一线服务能力提升,每年都给科技特派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条件,每季度至少会组织一次全院交流大会,每个团队就前期工作的进展、获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在会上交流。通过大会交流,各团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团队的技术需求和合作方向,促进团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推进了团队间联合、联动服务,提高了整体服务能力。此外,农发院与广西科协合作共建广西区科技小院,鼓励团队带领研究生扎根农村基地,现时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服务当地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团队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提升了科技特派员的影响力。

(四)注重宣传,壮大队伍,提高科技特派员影响力

1.强调业绩宣传,提高社会影响

农发院强调每个团队要做好团队业绩宣传,积极在本院和学校新闻专栏投稿,在各类媒体上做宣传。积极宣传本院科技特派员先进典型事迹,树立科技特派员良好形象,尤其是对服务成效影响大的区创新团队的科技特派员,要求在相关媒体上做好宣传,提高社会对本院科技服务工作的认可。疫情期间,农发院专家通过网上主讲,吸引众多的农民粉丝,相关媒体对部分专家进行专访,许多科技特派员专家成果在广西区内得到了认可,农发院影响力提升明显。

2.坚持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农发院除要求本院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成为科技特派员外,每年都宣传动员广西大学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全区产业链的需求拓宽服务范围。

“十三五”期间,广西大学共派出384人次科技特派员。2016年派出57人次,到2020年增加至97人次。这些人员来自学校的各个学科,全部归口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管理。仅2020年,他们精准服务于全区各地的贫困村(基地),涉及的产业基本完全覆盖区内所有涉农产业,总服务天数达3016天。在广西科技特派员考核中,2019年荣获优秀特派员称号的有11人,其中,韦英明、徐炯志、覃培升三位教师还荣获“八桂科技扶贫之星”的称号,2020年荣获优秀特派员称号的有15人。广西大学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在区内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服务内容也不断增加。

三、结语

历经能力提升改革实践,广西大学科技特派员的个人服务能力和群体服务能力均得到了一定提升,提高了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成效。广西大学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可为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特派员科技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论“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系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科技在线
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