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慧 华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华安 363800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鸭黄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侵害蛋鸭、种鸭生殖系统造成产蛋量急剧下降和雏鸭、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各品种、日龄鸭均有报道发病,成了近10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一种新发传染病。
2011 年起我县蛋鸭场时有发生不明原因的蛋鸭产蛋量骤降,甚至停产的病例,后经检查诊断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由于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给我县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将多年来我县蛋鸭感染该病的防治体会整理报道如下。
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任何日龄的鸭都可发病。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水平传播,通过气溶胶或接触等方式感染,还能垂直传播,患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1-2]。该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产蛋量骤降,同时鸭群陆续出现病死鸭。该病虽然发病率很高,可达100%,但病死率不高,多在10%以内。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关。一旦发病,至少需15~30 d才能恢复产蛋,但产蛋率很难恢复到未发病前的水平,且恢复的速度、程度与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一个鸭场发病,周边鸭场几乎同时发病。鸭群中也存在重复感染发病现象。
发病初期无任何症状,往往采食量下降时才发现鸭体温升高,患鸭口渴喜饮,因电解质不平衡引起机体消瘦;严重腹泻,排浅绿色或黄绿色稀粪,不愿走动。蛋鸭发病隔天就产软壳蛋,采食量与产蛋量逐日锐减,不同场的降蛋速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很迅速;产蛋率可从高峰期的90%以上降至20%以下,甚至停产。蛋鸭发病过程中有1次换羽,发病后翅膀粗羽几乎掉光,随着病的恢复能重新长出新羽,成羽长全后约15~20 d可恢复到第2次产蛋高峰。发病后期有的鸭出现神经症状,头颈不自主扭动,有的走路摇摆,侧卧,双脚呈划水状;有的因饮水、采食完全废绝导致脏器衰竭而死,呈伏卧状。
剖检病死蛋鸭,主要病变在生殖系统,表现为输卵管严重水肿,内充满浑浊液体;卵巢水肿、充血,病程长的萎缩;卵泡出现紫色葡萄状坏死、充血、变形,发热时间长的液化或破裂,污染腹腔;心肌萎缩;肝脏呈土黄色;胰腺苍白、坏死;脾脏肿大、充血。
4.1 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主要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注意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的鉴别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患鸭病死率高,病死鸭单侧或双侧角膜浑浊,心冠、肝脏表面、胰腺有出血点,十二指肠、直肠有条纹状出血,脚鳞出血,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震颤,行走共济失调;而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患鸭病死率不高,病死鸭无角膜浑浊,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卵巢充血,卵泡出现紫色葡萄状坏死、充血,神经症状表现为侧卧、双腿不停划动。如临床症状疑似该病,则采集患鸭卵巢送有资质的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诊。
4.2 确诊 实验室检测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是用于自然感染检测或疫苗免疫抗体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1)该病目前无特效药,可通过对症治疗,提早恢复生产。针对发热、生殖系统炎症、腹泻等症状采取解热镇痛、消炎、防止继发感染、提高免疫力等方法减轻发病症状,减少损失。成年鸭在1000羽鸭的全价料中添加50%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400 g、黄毒清100 g和高免多抗500 g等拌匀饲喂,同时饮水中添加双黄连口服液,1 mL/羽,连用3~4 d,约7 d后患鸭无新死亡病例,鸭群逐渐恢复健康。
2)对病死鸭及时无害化处理,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鸭场环境卫生,给予清洁饮水,加强场地消毒,避免患鸭受应激因素刺激加重病情和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治必须以防为主,通过免疫注射可有效防止鸭群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病。目前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苗2种,肉鸭一般是15日龄免疫鸭坦布苏病毒灭活苗0.5 mL/羽或弱毒苗1羽份,蛋鸭接种鸭坦布苏灭活疫苗时间为30日龄左右一免、0.3 mL/羽,80~90日龄二免、0.5 mL/羽。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苗可与禽流感疫苗混合一起同时免疫,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苗可与鸭瘟疫苗混合同时免疫。因蛋鸭饲养时间长,建议蛋鸭采用灭活疫苗免疫,以防止鸭注射疫苗后毒株返强重组和弱毒疫苗易造成阴性鸭群感染带毒、排毒引起免疫鸭群重复感染、抗体波动等情况的发生。
2)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早发现早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康复快慢与治疗时间早晚、饲养管理好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为防止病情扩散、降低损失应及时给予诊治。治疗上可选择中草药拌入料中直接饲喂,也可根据药物性状直接溶于水中或煎煮汤汁通过饮水给药。
3)生物安全是鸭场防控该病的关键,鸭群做好“全进全出”管理,重点做好“人、车、鸭、料、蛋框、笼具”等进出物品的生物安全管控和消毒。为防止重复感染发病,必须做好鸭场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
4)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县流行已有近10年之久,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从近2年的病例看,蛋鸭感染该病后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产蛋下降幅度也没那么大,病死率也有降低。临床上及时发现并对症投药,一般能迅速恢复,发病鸭群产蛋下降幅度从高峰期下降至50%和病死率超过5%的病例已不多见。根据现状分析,疫苗所起的作用较明显,鸭群也逐步适应病毒的侵袭,感染鸭群症状表现不典型,应引起蛋鸭养殖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