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仰兴 福建省罗源县畜牧站 福建罗源 350600
以往,罗源的山区乡镇普种水稻,稻鸭共栖形成了独特的养殖模式。蛋鸭的育成期利用早稻、中稻、晚稻收割期的拾粒(谷粒),全程基本不要饲料投入,且鸭健康无病,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罗源的沿海乡镇,水系发达,滩涂面积大,食材丰富,滩涂放养蛋鸭产蛋率高,成为福州市蛋鸭的主产区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来自环保的压力和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来自洁净蛋、规模效益和蛋鸭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传统水面放养饲养模式面临挑战,亟待转变。现对蛋鸭的饲养模式探讨如下。
1)占用大量水面及土地资源,池塘和河流污染严重。一般蛋鸭场都选择在水源地附近,或直接放养于河道,鸭粪直排河内,饲养密度大,其代谢排泄物超过环境消纳净化能力,水中有机物富集,产量增加导致环境污染,使河流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2)养殖环境差,不利于疫病防控。传统的水域放牧或半放牧或池塘河流圈养,极有利于疫病的传播与扩散,对蛋鸭饲养构成极大的威胁,往往一个鸭场发病以后,导致沿河其它鸭场一起发病。同时,由于地面平养,存在鸭与粪、料与粪、蛋与粪、水与粪的接触与传染,为防控疫病发生而大量使用抗菌素,增加了药物残留,降低产品质量与安全。
3)蛋品污染严重,品质差。由于传统饲养模式蛋窝管理粗放,鸭蛋易受粪便污染(鸭蛋污染率达90%),为了洁蛋上市,不但增加了洗蛋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鸭蛋的品质。由于蛋鸭保留窝产蛋的习性,蛋与蛋相碰的概率加大,裂缝蛋增加。
4)受自然气候影响大,经济效益不理想。易受自然天气的影响,高温、暴雨、台风、下雪等天气,产蛋率急剧下降;地面潮湿不利蛋鸭的生长,鸭舍需要补充大量的垫料,工人劳动强度大,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5)传统模式饲养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2.1 蛋鸭人工小水面网床圈养模式[1]鸭场选址要依法依规,不得在禁养区、限养区内建场。一般以每栋栏舍养殖2000~3000羽为宜,即栏舍面积以300~400 m2为宜。鸭舍建筑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采用镀锌钢材、木材、毛竹等材料。应有清洁、稳定的水源,应有相应的消纳土地(每千羽蛋鸭配套666.7~1333.3 m2牧草地)。鸭舍内部的产蛋舍与外部的运动场都采用网床的方式,特别是运动场一定要采用网床结构,是该模式的一个关键点。舍内网床可以选择塑料网,但舍外一定要用镀锌的铁丝网,不能用塑料网(运动场有搭棚的可以用塑料网)。运动场上方设遮阴设施,也可以种植葫瓜、丝瓜等植物;运动场最好也搭棚,可以实现雨污分离。建人工水池,一般以每1000羽设置20~40 m2水池为宜,深度一般在40 cm左右。人工池在夏季一般每2~3 d换一次水,冬季每周换一次水。舍内(产蛋舍)与舍外(运动场)面积比掌握在1:1.5左右。产蛋舍的墙角设产蛋窝或放置产蛋箱,一般每4~5羽产蛋鸭放置一个30 cm×40 cm的产蛋箱。
2.2 蛋鸭无水面生态养殖模式[2]间歇喷淋设施是该技术的关键点。蛋鸭的饮水用乳头式自动饮水系统供应。运动场可以是水泥旱地,也可以用网床。在旱地运动场外缘平行于蛋鸭产蛋棚纵向铺设宽80~100 cm的排水沟,排水沟上盖活动镀锌网(或硬塑网);在网的上方,离地80~100 cm处铺设一条直径1.5 cm的间歇喷淋管,喷淋管的喷口要朝上。冬天上午、下午各喷淋1次,每次20~30 min;春秋上午、中午、下午各喷淋1次,每次30 min;夏天上午、下午各喷淋2次,每次30~40 min。喷淋水和旱地运动场冲洗的水经排水沟汇集无害化处理后供农业用水;为了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鸭舍和运动场可以改为网床,运动场上方加棚便于做到雨污分离。
有一些地方在人工小水面网床圈养模式中的运动场加棚、“人工水池”上加装网床,上方再加装间歇喷淋系统。
随着养猪业生物发酵床的应用,蛋鸭高架网床+生物发酵床饲养,配合排水沟网床间歇喷淋技术(或配置洗头装置系统)+乳头式自动饮水系统等一些改进优化型模式也得到一定的应用。
2.3 集约化智能化蛋鸭生态养殖(笼养)模式 该技术是按照集约化智能化蛋鸡笼养的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与优化应用的。集约化智能化笼养技术成为该模式的关键点。鸭舍安装4~5列叠层式“H”型4~6层笼具,笼具尺寸100 cm×120 cm,单个笼饲养20~22羽,单羽鸭所占笼底面积为550~600 cm2;一侧喂料,一侧饮水,可在饮水侧配备水槽,保持水禽戏水的习性;两端配有挡粪板,防止蛋鸭粪便污染到下一层水槽与料槽,降低蛋鸭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机会,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笼具还可设计成中间供水(上方安装乳头式自动饮水器,下设水槽或安装头部清洁装置)、两端供料集蛋。设计的笼有大有小,每笼饲养2~20羽,单羽平均占笼底面积为650~1000 cm2。
1)蛋鸭人工小水面网床圈养模式,用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较大。但由于大面积应用网床,实现了鸭与粪、料与粪、蛋与粪和雨水与粪的分离,节约了人工、垫料、兽药,产蛋性能稳定,蛋品干净,年节约人工、垫料、兽药等成本每羽约10元。饲料转化率也较传统模式有所提高。小水面的存在,一方面饮水质量差,不可避免有潜在疫病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多少会影响产蛋性能。老龄淘汰鸭的毛色、光泽度略逊色,略影响市场活禽销售的价格。春夏小型翅蝇有所增加,可以喷洒速克力等予以预防。同时,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使用一些粪肥、粪水微生物发酵菌剂和养殖环境臭气控制微生物菌剂,以改善养殖环境。该养殖模式适合中小养殖户。
2)蛋鸭无水面生态养殖模式,用地面积也大,一次性投资较小。因没有水面的存在,一方面减少污染与疫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老龄淘汰鸭的毛色、光泽度好,市场活禽销售价格会好。
3)集约化智能化蛋鸭生态养殖模式,目前主要为蛋鸭大规模饲养场应用。鸭舍可以根据小气候的需要安装湿帘、排风扇、输粪带、自动集蛋、自动温湿控制等环控装备,提高了鸭舍保温防暑条件,利于冬季防冻、夏季降温,提高了劳动效率与饲料转化率。笼养蛋鸭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减少了病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发病率较小。蛋直接进入集蛋槽,蛋壳表面干净、蛋品质好,而且能够实现粪污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有利于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以说是规模化蛋鸭发展的方向。但该模式投资成本大,目前的笼养设备还只是简单模仿蛋鸡笼,在结构上没有满足蛋鸭特殊的生理需要,老龄淘汰鸭的毛色、光泽度差,掉毛严重,影响市场活禽销售的价格(每羽淘汰鸭价格比正常的低1/3至1/2),还存在脚垫炎症严重、大笼饲养(每笼20羽左右)死淘率显著高于小笼(每笼2~3羽)等问题。笼养设置水槽让蛋鸭洗嘴戏水,也造成饮污无法分离。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蛋鸭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在目前已有的主要蛋鸭饲养模式基础上,根据蛋鸭生理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既能节约用地,又能解决采食饮水无害化控制、实现粪污集中收集处理的间歇喷淋结合网上平养或间歇喷淋结合笼养的无水面饲养模式,最大限度保证蛋鸭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和饲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