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丹 张倩瑜 张焱 何子蕊 陈文慧 赵建夫,2★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是导致男性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1]。在中国,P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是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疾病仍然进展的PC,其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差,不仅是PC 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也是目前PC 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3]。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应用于临床,但适用人群受限,只有部分CRPC 患者因此受益,所以建立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对ICIs 的评估与决策使用方案至关重要[4]。本文主要就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在CRPC 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肿瘤组织可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ICPs)分子,抑制T 细胞活化增殖或诱导T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5]。目前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 ligand,PD-L1)是最具代表性的ICPs[6]。ICIs 主要包括CTLA-4 抑制剂与PD-L1 抑制剂,它通过结合ICPs 导致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失衡,激活T 细胞,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肿瘤细胞上的PD-L1 过度表达可使它们脱离宿主的免疫监控,从而导致不同类型肿瘤预后不良[7]。Haffner 等人[8]的研究发现PD-L1 表达在原发性PC 中很少见,但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中观察到PD-L1 阳性率增加,根据这一结果推测出PD-L1 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是预测PC抗PD-1/PD-L1 治疗反应的有价值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在KEYNOTE-028 Ib 期试验中,共纳入23 名mCRPC 且PD-L1 阳性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 治疗,结果显示总体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7%,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患者占35%,没有治疗相关的停药或死亡,有3 个3 级和1 个4 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TRAEs),可见PD-L1 阳性mCRPC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 治疗具有安全性且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9]。但是,关于利用PD-L1 表达来预测ICIs 的疗效尚存在争议。IMbassador250 是一项临床Ⅲ期试验,探讨了atezolizumab 与enzalutamide 联合应用对PD-L1 的抑制作用,这项试验包括759 名mCRPC 的患者,在观察PD-L1 表达的亚组分析中,PD-L1<1%、PD-L1≥1%或PD-L1≥5%的患者在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上并没有显著差异[10]。同样在KEYNOTE-199 II 期研究中也提 出,pembrolizumab 在mCRPC 的PD-L1 阳性和PD-L1 阴性队列中显示出相同的效果[11]。另有证据也同样支持该ICPs 可能不是有效的预后生物标志物:首先,没有统一表达的阳性阈值和用于PD-L1 测量的标准技术;其次,PD-L1 的肿瘤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包括遗传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转录和修饰[12,5];再者,PD-L1 表达的位置(肿瘤细胞与浸润的免疫细胞)对免疫反应也有不同的影响,并且肿瘤中的基因突变,不同水平的PD-L1 表达,TME 的组成及其动态相互作用都可能影响PD-1/PD-L1 靶向治疗的效果[13-14]。尽管如此,仍不可否认的是PD-L1 表达在抗PD-1/PD-L1mAb 疗效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尚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来证实。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目前已经批准使用CTC 评估来作为转移性乳腺癌、PC 和结肠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15]。在一项探讨CTC 预测mCRPC 治疗生存获益的实验中,共有231 名可评估患者,五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 至5 周、6 至8 周、9 至12 周和13 至20 周分别进行了CTC 的评估。治疗后2~5 周,CTC良好(CTC 计数<5/7.5 mL 血液)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20.7 个月(95%CI,20.5 个月~未达到中位生存期),而不良(CTC 计数>5/7.5 mL 血液)组为9.5 个月(95%CI,5.8~10.7个月)。在治疗开始后6 至8 周、9 至12 周和13 至20 周,CTC 良好和不良的患者的MOS 差异与2 至5周的OS 差异相似。在所有时间点,CTC 都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递减算法更好地计算了预测的OS。可见,相对于PSA,CTC 是CRPC 中OS 较准确且独立的预测指标[16]。同样,在2016ASCO 会议上,Boffa 等人[17]表明使用PD-L1 阳性CTCs 可评估转移性癌症的预后。尽管CTC 具有可预测的潜力,但CTC 的表征仍然受限,因为它们的发生率极低且生命力短[18]。因此,关于CTC 作为预测标志物的研究仍有待完善。
IDO 可通过降解局部组织中的色氨酸而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还可以促进TME 中的血管生成。首次进行PC 诊断的细针穿刺活检的男性尿液沉积物中获得的数据表明,IDO 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极有可能携带临床相关形式的PC,并且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更高[19]。尽管筛选的受试者数量有限,但该试验性研究的优势还是IDO 基因表达的高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PC 阳性的受试者均未显示IDO 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最佳临界水平0.001 5,按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定义将患者分为PC 阳性(局部PC)和PC 阴性(正常组织)(阳性预测值100%,无假阴性)[19]。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IDO 的高表达与PC 进展以及对ICP 靶向疗法的不良临床预后有关,且在针对ICIs 疗法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预测PC 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癌症患者血清中IDO 活性与犬尿酸/色氨酸之比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一发现表明,可以考虑使用犬尿酸和/或色氨酸的血浆水平来评估IDO 活性,而无需分析癌症患者的肿瘤样本[6,19]。
DDR 基因(BRCA1,BRCA2,CDK12,ATM)是人体DNA 损伤修复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现已有报道称AR-V7 阳性患者的亚组与DDR 基因突变相关[20]。在一项ipilimumab 联合nivolumab 用于AR-V7 阳性mCRPCⅡ期生物标志物驱动研究中,将15 例具有ARV7+CTC 的mCRPC pts 纳入单臂2期研究中,其中有6/15 受试者具有致病性DNA 修复基因突变(BRCA2,ATM,MSH6,FANCM,FANCA,POLH),这6 位受试者则标记为AR-V7 阳性,DDR 突变阳性。结果显示与AR-V7 阳性、DDR 阴性的受试者相比,这些具有致病性DNA 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方面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益处(缺乏≥24周的进展)[21]。该项研究表示,具有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ect,HRD)突变的mCRPC 可以从免疫治疗中受益。
CDK12 中的突变可导致DNA 累积损伤及免疫原性新抗原的形成。先前有研究表示,大约7%的mCRPC 存在双等位基因CDK12 突变[22]。2018年的一项研究评估了360 名晚期PC 的男性患者的肿瘤DNA,分析出新发现的与缺失CDK12 基因拷贝相关的遗传变化模式与先前确定的其他PC 遗传亚型都不同,让这部分患者成为完全独立的疾病亚型。其中,在11 名CDK12 基因突变患者中,共有4 名mCRPC 患者接受了ICIs 治疗,有2 名患者PSA 明显,除了具有错配修复缺陷的患者外,ICIs 疗法通常在PC 中并不有效。这些早期的临床结果支持以下假说:携带双等位基因CDK12 的mCRPC 患者丢失可能比未选择的转移性PC 人群对免疫疗法有更高的反应可能性[23]。综上所述,CDK12 突变体代表特定类别的PC,具有不同的转录表型。同时鉴定出CDK12 基因缺失可能是晚期PC 患者对靶向免疫检查点疗法有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但是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
早在2017年,FDA 已对抗PD-1 药物pembrolizumab 进行了批准,以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 恶性肿瘤(不限制肿瘤类型),多项临床研究也表明MSI-H/dMMR 实体瘤可从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24]。在一项前瞻性分析实验中,有11例MSI-H/dMMR mCRPC 患者接受抗PD-1/PD-L1治疗,其中54.5%患者的PSA 水平下降幅度大于50%,其中4 个下降幅度超过99%[25]。近期一项临床试验更是支持了这个观点,在KEYNOTE-164试验中,总共124 例转移性MSI-H/dMMR mCRPC患者被分配到A 组(基于接受≥1 的先前治疗)或B组(≥2 的先前治疗)并接受Keytrude 长达35 个周期或直到病情进展,主要终点是ORR。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1.3 个月(A 组)和24.2 个月(B 组)时,两组的ORR 均为33%。A 组MOS 为31.4 个月,B组未达到MOS(2年OS 为63%),而具有3~4 级TRAE 的风险相似(分别为16%和13%)[26]。
TMB 可反映肿瘤细胞所携带的突变种数,而这些突变中有些会转录表达多肽抗原表位或肿瘤新抗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肿瘤,还可以刺激T 细胞增殖和激发抗肿瘤活性。一项实验在受益于ICIs 的患者中,观察到了与效应T 细胞反应关联的免疫学相关性,30 名mCRPC 患者接受ipilimumab 治疗后,有利队列中的患者具有高的肿瘤内CD8 T 细胞密度和IFN-γ 应答基因标记或抗原特异性T 细胞应答,两名TMB 相对较低的患者对独特的新抗原具有T 细胞反应。研究人员从而将肿瘤内高浓度CD8 T 细胞、IFN-γ 应答基因标记、抗原特异性T 细胞应答列为可预测ipilimumab良好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证明了即使具有低肿瘤突变负荷的mCRPC,也可表达能诱发与ipilimumab 较优疗效相关的新型抗原[27]。TMB 的评估虽然在预测ICIs 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是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TMB 阈值尚未统一,另一方面TMB 测定方法还欠缺规范。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存在可预测针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但仍欠缺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提高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并找到能够精准评估疗效预测的免疫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