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体验性较强的学科,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体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地理理论知识,反之则要学生们通过自身的领悟和探究去逐渐掌握知识的内在学习规律。对此,本文从“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强烈学习兴趣”“注重課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意识”“结合生活实践发展学生人地协调观念”三个方向对如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合理地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生本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生活实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发觉,进而教师们也就更加有目的性地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发挥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能够针对学生们的实际学习和生活需要而制定教学内容,要能够传授学生们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使学生们更充分地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意义。
一、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初中生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对他们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有着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就要善于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们的强烈学习兴趣。对此,教师也就要充分了解当代初中生的认知喜好,并且能够将这些内容与课本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印象。而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充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巧妙利用其内在动力来加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长期学习兴趣。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认识地球”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个与本课内容“地球”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如地球的起源、地球的结构、地球的活动等视频介绍,进而以视频的形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且将知识点有效的导入了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点,并利用PPT动态演示使学生来正确的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等知识点,增强了知识的生动形象性,因此学生便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意识
在倡导生本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从而更充分地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思考意识。在过去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始终是人云亦云,并未对知识有着过多的思考,所以也就给教师们去费尽心思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了阻碍。因此,教师就要触发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逐渐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而不是始终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本质。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世界的人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首先询问学生:“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大概有多少人口吗?”进而引起学生之间的思考和抢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段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并继续询问学生:“世界人口总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一段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并不断的积极思考;当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能够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什么吗?”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核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结合生活实践发展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正如学生们的切身感受,地理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这就意味着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们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能够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学生们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去鼓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去主动保护地理环境,从而能够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认知。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天气与气候”这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判断卫星云图、风向示意图、生活中的各种天气符号等,并尝试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给别人自主播报天气预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的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学科教育中,教师们要更加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要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角,这样一来也更加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便是要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这也就意味着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口述教学,而是要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使得学生们有着更深刻的学习印象,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最终有效促进学生们地理素养和地理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晶晶.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20(3):2.
[2]黄柳耀. 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