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2-27 09:20张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肢髓内钢板

张柏

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人体四肢极易遭受各种意外伤害,导致出现创伤性骨折。四肢创伤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愈合效果不佳则存在引发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可能性,直接影响总体治疗康复效果[1,2]。由于骨折愈合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包括术后锻炼、损伤程度及骨折范围等,普遍认为经9 个月治疗后骨折未愈合或持续3 个月影像观察未发现出现骨折愈合进展则被认为骨不连,往往需要开展固定治疗[3]。目前,临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以加压钢板固定为主要方法,其治疗效果相对确切且不存在大范围创伤,但是术后恢复时间相对漫长,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鉴于此,本文将本院于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98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具体的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本院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纳入研究,均符合临床有关“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疾病的诊断标准[4],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者。采取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3 例;年龄34~72 岁,平均年龄(45.42±8.87)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3 例、肱骨骨折14 例、股骨骨折11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35~71 岁,平均年龄(45.41±8.81)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2 例、胫腓骨骨折12 例、肱骨骨折13 例、股骨骨折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观察患者对动力加压钢板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常规手术麻醉,以患侧外侧为手术入路切口,逐层剥离切开,充分暴露骨折处,仔细剥离骨不连的骨膜,根据骨折具体长度选择适宜的钢板,再将其放置于病变张力侧,选择适宜的皮质骨螺钉予以螺旋加压,保证总体固定效果,最后进行引流处理,仔细缝合手术切口。

1.2.2 观察组 患者实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即: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观察患者对带锁髓内钉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常规手术麻醉,以患侧外侧为手术入路切口,逐层剥离切开,充分暴露骨折处,仔细剥离骨不连骨膜,再予以骨折不连端修复处理,形成梯形截面及横断面,使用骨刀凿除硬化骨质进行扩髓处理,并且将大转子定点视为进针点,放置入髂骨块,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后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上下安装锁钉完成固定,保证总体固定效果,最后进行引流处理,仔细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愈合不良、关节僵硬、感染、再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14.52±1.47)周,短于对照组的(18.37±1.7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9,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愈合不良4 例、关节僵硬2 例、感染3 例、再骨折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观察组术后发生愈合不良1 例、关节僵硬0 例、感染1 例、再骨折0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方法相对多样,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者受自身及外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骨折后难以有效愈合,以至于产生骨不连的症状[5,6]。例如:因操作器械或软组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骨折端对位不准确,应力过大引发骨折端供血不畅或机体营养供给不足,对骨折愈合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7,8]。由此可见,四肢创伤骨折后往往需要开展功能锻炼方可保证其恢复效果,而对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则及时开展骨折端处理或植骨治疗,尤其是固定并加压骨折端,是临床可行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普遍应用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即选择适宜的钢板进行加压固定处理,有利于骨折端快速愈合。即便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但是其术后恢复缓慢且机体创伤严重,特别是固定钢板存在破坏骨折端血运的可能性。例如:以骨折外侧固定为例,大大增加骨骼弯曲应力,对机体术后愈合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存在引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消除影响治疗安全性的风险因素,应用带锁髓内钉成为骨科治疗不可阻挡的主流发展趋势。从本质角度来看,带锁髓内钉属于弹性固定手术模式,具有生理应力良好等应用优势,不止能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更能刺激骨痂生成,并且经加压处理后能有效预防位移及旋转。同时,与其他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能最大程度上减轻对皮质股血管及外侧骨膜的影响,消除影响治疗安全性的风险因素,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将其放置于骨折中线进行固定,能大大减少弯曲应力,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恢复其关节功能。此外,选择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时,在尚未形成骨痂的情况下,则传导应力由钢板完全承担,这样会增加钢板断裂的风险,而带锁髓内钉则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

综上所述,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四肢髓内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