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资料 品鉴主题 巩固积累
——借助网络媒体的古诗教学策略

2021-02-27 10:04沈朝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古诗学生

沈朝爱

(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35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任务与教学要求,旨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扎下强根,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先进的网络媒体技术唤醒了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的新模式。[1]

一、搜集古诗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一)搜集文化典故,问典拾趣

课标指出,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借助网络媒体问典拾趣,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搜索收录古诗典故,然后依据个人的认知水平,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选择吸收,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既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知识,丰富个人认知,准确理解古诗,还逐步提高分析、理解、判定、想象等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习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时,教师结合多媒体网络的检索功能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与本首古诗有关的学习信息资源库建立的学习任务,其中的一项任务为:“找找诗中典故趣事,看看谁找得又具体又准确。”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生发现诗中“南冠”一词的有趣典故:楚国,又称荆、荆楚,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位于南方,所以楚国人头上戴的冠帽称为“南冠”,引申为在战争中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来“南冠”泛指囚犯或者战俘,也称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等。网络媒体快速地将大量感性材料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多彩又直观有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搜集神话传说,闻奇增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收录的古诗语言清晰,趣味盎然,契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古诗中引用神奇的古代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分为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等,包含着人类和世界的变迁历史。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由搜集古诗中的神话传说等学习资源,用来佐证、丰富教材内容,闻奇增趣。然后共同分享讲述故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习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时,借助网络资料,学生知道诗中有关“蓬山”与“青鸟”的传说故事:蓬山是一座隐匿在大海上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凡人梦想中的梦幻圣地,青鸟则是专职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李商隐在诗中借“蓬山”比喻自己与意中人所在的仙境远隔万里,为了传达信息,只好请来天上纯洁神圣的“青鸟”,帮忙捎去自己一心的问候。通过神奇的传说,学生真切感受诗人深藏文字里行间中的种种复杂情感:有深深的想念之痛苦,有盼望相见不成的失望之情,还有依依不舍的缠绵执着之心等。学生不仅领会古诗中的神话故事之趣,还能够学习并迁移作者李商隐高超的写作技巧。

(三)搜集人生哲理名句,明理识趣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在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方面具有非凡意义。小学的古诗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理解、背诵、掌握古诗外,还应通过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可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富有人生哲理的古诗名句,明理识趣。

例如,学习苏轼《题西林壁》时,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千古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出生家庭、生活环境等差异,人们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的角度不同,导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人,往往会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果想要正确、客观、辩证地认识世界,只有从内心完全摆脱个人的客观认知,放下自我、放下偏见,立足于更高的立场,才能真正看清事情的真相,认清事物的本质。“智者之诗,可以养心。”学生在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中,明白人生的真理;在对古诗的主题表达中,懂得生活的意趣;在与文本的接触中,与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沟通。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学生自然地走进博大精深的古诗世界,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中受到实实在在的熏陶,扎实地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二、理解品鉴古诗主题,提升学习能力

(一)构思古诗图画,深入理解诗意

我国的优秀古诗文总是与图画紧密相联。在古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领会古诗的内容与主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让学生构思古诗画面,在图画设计中理解诗文。

例如,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前两句诗生动具体地描写农村春日特有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则抓住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儿童在春光里自由自在地放风筝的动人场景,全诗洋溢着轻明欢快的节奏与美好的情感。借助网络媒体的视频镜头,学生将个人对诗意的理解呈现在图画创作中。(1)人物生动有趣:学生设计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和淘气的小男孩,姿态各异,富有童趣。(2)景物构思美丽:学生画出高高的柳树、嫩绿的草地、长长的河堤、自由飞翔的燕子和蝴蝶等,特别是天上随风飘扬的风筝,颜色、种类丰富,创意十足。(3)色彩大胆丰富:草是鲜绿的,天是瓦蓝的,孩子们的衣着是五彩缤纷的,风筝是五颜六色的,美不胜收。(4)画面布局精巧合理: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蓝天上飘飞着五彩风筝;近处是一排排房屋和树木,野花盛开的草地附近,还有一条明亮的河流,展现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在以图解诗的创作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层次不断加深,既充分感知领悟古诗所描绘的美丽场景,又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碰撞,在情感上与诗情迸发共鸣,深刻感受到古诗中的美学价值,提升审美能力。

(二)创作古诗主题动漫,准确领会诗境

我国优秀的传统古诗,往往通过简短朴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内涵,呈现出独特的意境美,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受到心理、经历、知识等因素的制约,要深入理解古诗意境,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制作古诗主题动漫,将古诗的意境进行动态化处理,使之更加具体形象,以直观化的感受深入学习古诗。

例如,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先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意境“踏花归去马蹄香”,然后借助网络媒体,用动漫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把心思放在“踏花”二字上,设计绿草如茵的地上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风度翩翩地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悠闲自在地赏花。有的在“马儿”身上下功夫:蔚蓝的天空下,春风吹拂杨柳摇曳起舞,画面近处,一个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的秀气少年跃马扬鞭,在明媚的春光下奔驰,少年的身上、地上、空中、马背上,都落满了粉红的桃花瓣。有的在“马蹄”二字上运思:百花盛开的花园中,一匹高大威武的骏马,其中一个马蹄子画得又粗又大,特别醒目。还有的匠心独具,重点设计放在“香”字上:大地春回,繁花似锦,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油菜花、红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一群赏春的游人骑在马上,马儿缓步轻行,扬起的马蹄上,泥土与落花粘在一起,蝴蝶追逐着马蹄翩跹起舞……通过比较欣赏,学生真正领会古诗中“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美妙意境,一致赞同最后这个设计能够准确表达主旨,最切合古诗的意境,最精彩,最优秀。

三、巩固背诵记忆,促进积累运用

(一)古诗配乐诵读,在旋律中巩固记忆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读起来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有许多佳作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如果将诗中复杂丰富的情感表达与充满灵动的音乐韵律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将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转化为音乐旋律,而且有助于学生加强认知感受,深刻记忆巩固。

例如,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之后,让学生借助网络媒体,自行选择音乐,完成给古诗配乐诵读的音频录制。在音乐选择上,学生先选择经典的《高山流水》的古筝版作为前奏开场,轻幽舒缓的旋律带出庐山山脚下曲径通幽的美丽;然后配上古筝名曲《山水》,以明快的旋律带出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磅礴气势。既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感染力,又给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带来审美感受。学生在吟读时一唱三叹,在诵读中声情并茂,在音乐中进入古诗学习的浓厚氛围,其乐无穷。

(二)录制古诗故事,在创作中积累运用

在古诗教学中,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让学生共同合作录制完成古诗故事,将古诗的主题、背景、意境、角色、情节等一一呈现出来,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传递浓厚的情感,达到领悟诗情,在创作中积累运用古诗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一诗的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录制拍摄古诗故事,以下为学生的视频作品:

《慈母灯下衣》

人物:老母亲、孟郊

时间:晚上

地点:溧阳县郊乡间矮房

道具:油灯一盏、针线、破旧衣服、旧椅子

背景:星光点点的夜空、隐隐约约的水田、农家屋外的菜地、乡间的小路

旁白: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近50岁时才被上级分配到溧阳县任县尉,虽然职位卑微,但总算可以实现多年的心愿安居,将年迈的母亲接来一起生活,相依相伴。

镜头一:孟郊从县衙办完公案晚归,走在乡间小道上,天上星光点点,耳边蛙声阵阵。他渐渐走近自家的小屋,看见柴门掩着,透过窗户隐隐看到屋内透着油灯光亮。孟郊喃喃自语:这是母亲大人在担忧我,她一定又在灯下等我夜归。

镜头二:孟郊轻轻走近房屋窗下,靠着窗户往屋内探看。

镜头三:孟母坐在旧椅子上,手里拿着针线,眯缝着眼睛,将衣服高高地举到油灯下,一针一针细细地缝着(镜头拉近,衣服上是密密匝匝、整整齐齐的针线)。忽然,母亲的手停了下来,原来是不小心被针头扎到了。她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血止后,拿起针线继续缝补。

镜头四:孟郊眼里含着泪,对着静谧的夜空,轻声低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后拭去泪水,移步柴门前,轻轻叩门说:“母亲大人,我回来了”。

镜头五:画外音(母亲是温暖的阳光,子女是一棵棵小草。小草沐浴着阳光一天天成长,永远也报答不了阳光的哺育之恩,就像我们做子女的,永远无法报答母亲的爱)。

录制拍摄经典传统古诗故事,纯朴感人的故事情节触动着学生的灵魂。用心怀感恩的方式,在拍摄中记忆与巩固古诗,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

网络媒体为小学古诗教学注入时代的血液与活力,它与古诗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实现了教学资料与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知识容量。[2]网络媒体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使古诗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效果,是值得教师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古诗学生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赶不走的学生
品读古诗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学生写话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